玩宋

春溪笛晓

首页 >> 玩宋 >> 玩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剑道第一仙 综武:我就是朝廷鹰犬 我把全修真界卷哭了 开局:神刀行诸天 武侠:我在大明皇宫炼阴化阳 综武:从天机帖开始,评断九州 太莽 嘉佑嬉事 综武:前往武当山,中途救岳灵珊 民国之我能无限转职 
玩宋 春溪笛晓 - 玩宋全文阅读 - 玩宋txt下载 - 玩宋最新章节 - 好看的武侠修真小说

第八十三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这章超好看!

县学休沐这日, 楼先生回到县衙给安排的住处便听自己孙儿在唱《三个和尚》。楼先生起初不以为意, 再细细一听,便听出几分味道来。他喊来孙儿追问起出处。

“街上学的。”他孙子还小,奶声奶气地回答。

楼先生耐心问了挺久,才问出这歌竟是王知县之子唱出来的。王知县学问广博,他们几个被他请出山的人相互交流过后, 都觉得王知县是当世难得之才,若不是王知县诚意相邀, 他们也不会齐聚在这小小的县学里头。

楼先生心道,王知县果然有心, 想出这种教化之道。别看这歌儿是大白话, 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用:一个和尚能挑水喝,两个和尚能抬水喝, 三个和尚为什么反而没水喝?

只是再听到孙儿唱那《两只老虎》,楼先生又迷茫了,这《两只老虎》到底是什么意思?楼先生是个执着之人,琢磨了半天没想明白, 用过晚饭便散步去县衙那边找王安石, 询问起《两只老虎》的意思来。

“……《两只老虎》?”王安石听了觉得奇怪, 再听楼先生一本正经地把词儿念出来,不由失笑, “这就是那小子随口唱的。”对儿子总随口哼哼些歌儿, 王安石早就见怪不怪, 没看到《洗澡歌》现在已经在开封各大澡堂子流传开了吗?

楼先生很吃惊, 又问《三个和尚》难道也是王雱随口唱出来的?

王安石老实回答:“对,我问过他,他说是梦里听来的。”小孩子说话总是比大人跳脱,王安石虽然觉得儿子在胡扯,但也没去深究。既然楼先生都送上门来了,王安石自然又免不了把自己儿子的学习进度给楼先生这样那样地说了一通,还把儿子进展飞速的练字成果拿出来给楼先生评判一番。

王雱从外头溜达回来,看到的便是王安石拿着他的“作业”在和楼先生指指点点。

王雱刚要蹑手蹑脚绕去找他娘,王安石就扫见他的小身板儿了。王安石招手:“又去哪里野了?过来和楼先生问好。”

王雱对这位颇有教导主任威严的楼先生很是忌惮,总觉得多和这位楼先生接触会很不妙。他乖乖巧巧地跑王安石身边,响亮地喊人:“楼先生好!”

楼先生仔细一看,知觉这小孩比上回见到时更俊了,见天儿往外跑也没见晒黑。他问王雱:“《两只老虎》和《三个和尚》是你教其他人唱的?”

“对啊。”王雱一本正经地扯淡,“我梦里听来的!”其实他还想哼个《一枝竹仔》凑够歌儿一二三,不过这首是粤语,改编难度太大,想想还是算了。

楼先生听他们父子俩都这么说,也就不再追问,夸了王雱几句便离开了。

王雱坐王安石身边发问:“爹,你要寄信给司马叔父吗?我想寄信给阿琰妹妹,还有寄点东西给方叔。”

王安石奇道:“你要寄给阿琰妹妹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寄给你方叔?”

王雱说:“沈哥不是刚回去嘛,他给我留了份稿子,我准备寄给方叔让他给印出来。”

沈括知道王安石把五位隐居大儒都请了出山,厚着脸皮跟到县里来一一拜见,孜孜不倦地请教问题。

王雱说是沈括留下的,实际上这稿子是他磨着沈括给画的。

没错,画的。

这是王雱让沈括给画的连环画,沈括才十六岁,画工不算特别精湛,不过作为大众读物已经很不错了。

这段连环画故事画的是《三顾茅庐》,前面有沈括写的小序,从他借读楼郁楼先生藏书时的所见所闻,引出刘玄德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国志》里关于三顾茅庐的内容提及得少,除了王雱说的那句,剩下的便是《出师表》里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于是整个故事全得靠王雱艺术加工了。

沈括听王雱说完整段加工过后矛盾冲突特别明显、特别刺激的《三顾茅庐》,顿时灵感爆发,迫不及待地按照王雱的意思把它给画了下来。

王雱得了一份稿子,拍着小胸脯给沈括保证:“这书一定会大卖的。”

沈括到底是个少年人,对于把自己的作品刊印成册这种事非常期待。不过他这人实诚,最开始还把创作过程也写了下来,表示这《三顾茅庐》由他与王雱一起完成,整个故事甚至全由王雱口述!

王雱一脸严肃地反对:“这不太好,我还小呢,不想出名。”他对沈括说,“再说了,你要是说这是我写的,别人还不得怀疑我在给我爹炒作?”

沈括好学不倦:“什么叫炒作?”

王雱如此这般地给沈括解释了一番,沈括学完了新词儿,这才点头把这一部分删了。于是他写的序里头只记录了王安石三请隐士的过程,说是这事儿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沈括把稿子给了王雱,留下家中地址后便回杭州去了。

王安石这才知道王雱每天跑出去撺掇沈括做什么。

他拿过稿子看完了,也觉得这故事非常精彩,既体现了刘玄德诚意十足的求才之心,也体现了诸葛孔明的过人才华,情节更是环环相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王安石不由夸赞:“没想到这沈家小郎君还有这样的才华,把这《三国志》里短短的一句话编得真够精彩。”

王雱心道,这可是经过千百年考验的精华片段,什么戏曲啊、评弹啊、影视剧啊,翻来覆去都不知道改编多少次了,想不精彩都难。

当然,王雱也跟着夸:“对的,沈哥编故事真厉害!我和沈哥说好了,把这稿子送到方叔那印出来卖,要是能卖出很多本的话沈哥就能攒不少钱买书啦。”

王安石对好学的后辈一直非常喜爱,听完后点点头,把稿子收了起来,表示回头会连着写到开封的信一起送出去。

王雱见说动了王安石,心满意足地练字去。经过这么久的勤学苦练,他悬腕写字手终于不会抖了,可喜可贺!

《三顾茅庐》第二天就随着驿马去了开封。王雱煞费苦心借沈括的手画这段《三顾茅庐》,自然不是为了吹诸葛亮,故事不是重点,重点是沈括写的序里头他老爹为鄞县请动了五位隐居大儒。

文教,也是地方建设的重要部分!做了事怎么能不吹吹牛逼呢?做了好事一定要说出来让人知道!

他老爹这人不善交际,更不善吹牛逼,他是个干实事的人,而且想做什么就会一门心思往里扎,有时为了把事做成还会变得极为专横。

王雱对他老爹要做的事不太了解,只知晓他老爹将来要走的路是“改革”,他不知道怎么改,可但凡改革,绝对没有不触动某些阶层利益的可能性。

王雱希望暗中把王安石的好名声吹起来,将来能有更多人站在王安石这边。

变法变法,这变出来的新法肯定要有人去执行!人才储备很重要啊!

再好的新法,没选对负责人都会变成恶法!

要王雱自己去干,那是不可能的,专业不对口!不过他可以帮他老爹挑挑人,现在还早着呢,他老爹才二十六七岁,要当上宰相怎么都得三四十吧?

屈指一算,至少还有十来年,完全可以开始着手搞人才培养计划!

比如可以先从鄞县里的基层干部——也就是本地照进来的胥吏先开始培训。

等培训方案摸索着完善了,可以找机会推广全国,到时不管地方官还是地方小吏,要上岗,统统先培训;花个几年把培训变成定例,往后要负责执行新法的,也统统先培训,能力和理解都及格了再说。

烦是烦了点,却也比任由他们“自由发挥”强。

底层官吏的“自由发挥”,绝对是当地百姓的一大噩梦!

王雱边练字边瞎琢磨,字写得不咋地。

他爹捧着本书看完了,扭头一瞧,不满意了,又开始对着他的字指指点点,继续搬出了那套“你爹我小时候写得老好了”的瞎话唬他。

王雱哼了一声,把写砸的一张纸团成团扔纸篓子里,专心致志地开始写新的一张。

反正时间还挺多,人才啊方案啊什么的,都慢慢来,不着急。

王雱不着急,王安石却有满脑子想法急于付诸实践。春耕结束之后,新粮没熟,旧粮又吃得差不多了,这段时间一般被形容为“青黄不接”。

王安石想了个新法子,很快叫差役和胥吏出去宣讲:县粮仓里的粮食可以借出,要是有需要的可以来登记拿粮,等夏秋有收成了再还回来。

宋朝户籍制度很完善,每个村有多少户人家、每户人家有多少口人、每口人占多少田,这些都是有记录的,官府借出粮食不怕对方赖着不还。

这样一来,百姓不怕熬不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时期,县粮仓里的陈粮也可以更替成新粮,一举两得。

此法一出,不少百姓都抱着试试的心态过来借粮。借的虽然不多,但也把粮仓里的一小半陈粮放了出去。

一大设想成功实现,王安石颇有成就感,马上要把兴修水利也提上日程。

一直到借粮的事情执行下去,王雱才从王安石记录“变法灵感”的小本本里看到关于借粮这件事的规划,原来王安石把这称为“青苗法”,意思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面向农民搞借贷,得收利息的那种。

王雱看到都呆住了,这是要靠借贷来充盈国库啊!

没想到他爹这么早就开始琢磨变法了!

借贷这事儿,搞好了赚是肯定有赚的,但是借贷得有标准,比方说绝对不能超过贷款者的还贷能力。超过了会有什么后果?

后世实例可不少:还不起贷款卖车卖房的有、还不起贷款跳楼喝药的有,一些信奉“超前消费”的国家每年申报个人破产的、被追债到自杀的都不在少数。

这面向农户就更直观了,农户手里有什么?几亩薄田。要是他一年只能赚个几贯钱,你要他贷款十贯,缺口还不上怎么办?

官府肯定说,拿你的田地来抵吧!没了田地,农户就成了流民。流民一多,地方就要乱!

出了乱子谁的责任?

肯定是这“青苗法”的责任。

王雱看他爹这规划,讲的都是借贷怎么去执行、怎么去落实,以及展望“每户农户都参与借贷可以为国库增加多少钱”的美好前景,至于怎么设限这方面完全没提及。

这事,不成啊。

王雱记性好,看个一遍基本把他爹的构想记下来了。现在他还小,只能慢慢想办法影响他爹的想法。他悄然把“变法灵感”放回去,琢磨着改天想个法子给他爹提个醒。

王雱这才刚摸到新法的边儿,第二天还在心里想着这事儿呢,武兴就急匆匆跑了过来,和他说郑思在县学被人欺负了。

武兴平日里虽然总爱鄙视鄙视郑思的弱鸡,可别人要是欺负到郑思头上他肯定会出头。

武兴是个急性子,开了个头话就噼里啪啦地往外倒:“就是那姓鲍的,仗着家里有钱在县学里和其他人拉帮结派的,整天合伙欺负郑思。郑思也是个没出息的,谁都不说,连告夫子和告诉他爹都不敢,一个人躲着哭。还是我见着了逼着他说,他才说出是怎么回事。”武兴嘴里骂郑思没出息,心里却挺气的,拉着王雱说,“要不我们帮帮他呗!”

第十六章

年后,王安石正式上表婉拒馆职试,外调任鄞县知县。王安石与曾巩等人一一道别,便收拾箱笼准备赴任。王雱跑到司马琰家,拉着司马琰的手殷殷嘱咐:“阿琰妹妹,我会经常写信给你,你可得第一时间给我回信。”

司马光在旁边看着,心想两小孩要是再大些,他非打死这小子不可。不过两个小豆丁依依惜别,倒是让司马光觉得有些好笑。想到两小孩都识得不少字,确实比同龄人要聪明,司马光倒不介意他们通个信:左右是塞到他和王安石的信封里的,算不得两个小娃娃私相授受。

王雱是真舍不得司马琰,要是大家在一块,有个什么事都有商有量的。分隔两地的话他想和司马琰说点什么指不定还得打暗语呢!他都和司马琰商量过了,要是有什么要紧事非要在信里商量,他们就在背面写英文,描得跟花纹似的,他们肯定认不得!

关于鄞县,王雱和司马琰也在司马光书房里摊开张粗糙的舆图看过,所谓的明州就是往后的宁波一带,与舟山岛遥遥相对,海路陆路都挺发达,是个很不错的任地。王雱兴致勃勃地说:“看来我可以天天吃海鲜了。”

司马琰提醒:“你可得先确认确认你对海鲜过不过敏。”

王雱呸了两声,忍不住伸手捏司马琰的脸:“我才不会海鲜过敏,我以前一个人能吃一锅海鲜全宴。”哎哟,软软的,真好捏。

司马琰也不恼,拨开他的手慢条斯理地说:“现在又不是以前,你得注意一点,先少吃些试一试再说。”说完她又拿出一本让人订好的药方,“这是一些急病方子,要是家里有人生病了可以拿着方子和大夫对对症,抓药熬了喝。还有,我写了一些关于孕期和新生儿的备用方和注意事项,你拿着备用。”

吴氏与张氏不同,张氏是伤了根底不能再生育,吴氏却是很有可能再孕的,这年头生孩子凶险至极,无异于一脚踏入鬼门关。即便生下来了,新生儿死亡率也很高,若是司马琰再长大一些,肯定会考虑想办法把手里一些已经经过千百年检验的药方公开。只不过她现在还小,一切还得慢慢计议。

王雱不同,若说这时代他们还能无条件信任谁,对他们来说肯定就是对方了,所以司马琰把这段时间能想出来的方子都给王雱整理出来。司马琰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那边水网密集,春天来了容易出现传染病,有些防疫常用药材你得让你爹早早备着。”

王雱笑眯眯地收好司马琰给他整理的东西,拍着胸脯保证:“将来我要是当了大官,一准让你当防疫部长。”

司马琰也笑了:“不知道谁说的,连科举都不想考,就想当个官二代。”

王雱哼哼两声,不接话。

两个小娃娃再舍不得,该来的别离还是会来。元宵灯会看过之后,王安石便得由水路往东边出发,前往位于东海岸的明州。

王雱还好,到哪都活蹦乱跳,吴氏这回上船却有些不适,过了一段路就开始想吐。

王雱顿时紧张了:“娘你不是有了吧?”

吴氏笑骂:“小孩子家家的,一天到晚在想些什么?”

自己有没有,吴氏心里还是有数的。在开封这段时间他们都与王雱睡一起,哪来的机会怀上?也就是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才会瞎猜。

王雱也后知后觉地想起自己当了老久的电灯泡,住了嘴。熬到船在途中靠岸,王雱拉着王安石上岸洗了个澡,又去买些蜜饯、到药店切些含片之类的回船上给吴氏。

吴氏一看,便知道这肯定是王雱的主意。王安石这人不能说他不体贴,只是他心里一般没有这些东西,只有她儿子才会这么贴心。吴氏说:“你自己也留些,一天到晚蹦到甲板上去,小心晃晕了。”

王雱说:“才不会晕,您还是担心爹吧,他整天在船上看书!”王雱估摸着自己该开始琢磨怎么做眼镜了,毕竟他爹爱书如命,早晚能高度近视。

王雱想法一堆堆,背地里掏出磨尖的炭笔在司马琰送他的小本本写写画画,记法很理科,大多只有个草图,即使王安石无耻地偷看儿子隐私也不可能看懂。

从开封到鄞县,花了差不多两个月。正是因为路途之遥远,接下来三年之内他们都不会再回京了,接下来得把根扎在这里三年之久。县衙那边早得了消息,主簿和县尉恭恭敬敬地带着差役来迎接。

主簿,管文书的,相当于知县秘书,协助知县处理各项事务;县尉,管治安的,相当于派出所所长,负责抓盗匪贼人。

主簿名叫郑荣,年约三十五六,留着一把美须,照王雱看可以去和张方平比比,说不定还能赢呢!县尉叫武大兆,粗人一个,生得威武雄壮,别的不说,光是这身量就能震慑一方。

王雱等两人给王安石行了礼,也有模有样地上前朝他们一作揖,甜甜地喊:“两位叔父好。”

郑荣与武大兆乍然见到个粉雕玉琢的男孩儿跑到自己面前来还有些发愣,等他作揖问好后才恍然回神。这是知县家的小衙内啊!瞧瞧这玉雪可爱的小娃娃,可比县里所有男娃儿女娃儿都要好看,那眼睛乌溜溜的,多有神!

郑荣自诩读过些书,没好意思把马屁拍得太直白,武大兆可不同,他开口就夸了王雱一通,说什么从来没见过这么聪明可爱的小孩儿。

王安石面上不显,心里却觉得这武大兆很有眼光。本来这时代文人大多瞧不起武人,这会儿王安石怎么看武大兆怎么顺眼,和气地与他们说了些话,让差役抬上箱笼往县衙而去。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绍宋 凤唳九天,女王万万岁 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 洛公子 宿命之环 全职法师之同人狂想曲一续章 重生从努力当学霸开始 后宫春春色 山村情事 命途行者,我就是欢愉! 魔临都市之孽恋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倚天神雕 瘦不了 神话版三国 美人沟 亮剑:你一个排长,全歼鬼子师团 我一个精神病,不怕鬼很合理吧 五仙门 山村小神医 
经典收藏猎艳江湖 苟在仙界成大佬 全世界只有我不知道我是个大佬 修仙之娇娇 我来书写时光 江湖大财主 万世剑冢 徒儿休怪师父心狠手辣桀桀桀 我在南朝当狱厨那些年 仙渡 无敌无限制 重生地球之徐福 我家仙子多有病 天下事不过一剑事 这只猪开挂了 绝世高手再闯江湖 万界求道 萌狐要修仙 我要成为天下无敌 重生尼姑庵,开局诵经三千年 
最近更新红颜剑影录 新剑影天涯 乐动江湖 异界行镖,开局九阳神功 云巅傲剑行 九极太平令 划过夜的流星的新书 武侠:我稍微有一点傲慢 综武:师傅岳不群,悟性逆天创仙 退休魔药教授转职养花 盗中盗,计中计 综武:大离逍遥王,群魔震惊 世界的映像 洪荒:我葫芦藤,开局七葫芦合一 综武侠之万界观影统一考试 长生,苟在驿站,万年后我无敌 重生武侠,曼陀山庄少主 综武:满级魅力的我,真是太难了 长生:从在天龙偶遇李沧海开始 乡村女武尊 
玩宋 春溪笛晓 - 玩宋txt下载 - 玩宋最新章节 - 玩宋全文阅读 - 好看的武侠修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