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首页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炼巅峰 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金牌帝婿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军阀,签到发展,列强竟是我自己 女帝太监最风流 穿越,从气死系统开始 极品太子爷 三国军神 大夏第一假太监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章 秦始皇本纪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说起这秦始皇帝啊,他可是秦庄襄王的宝贝儿子。想当年,庄襄王在赵国当人质的时候,瞧见了吕不韦家里的美人儿,一眼就爱上了,然后就把她娶回家,结果就生下了咱们这位始皇帝。这始皇帝啊,是在秦昭王四十八年的正月,出生在邯郸这个小城。他一出生,就取名叫政,因为生在赵国,所以也姓赵。

等到这政小子十三岁的时候,庄襄王就驾崩了,政就接替他老爸,当上了秦王。那时候啊,秦国已经吞并了巴、蜀、汉中这些地方,还越过宛城占领了郢地,设置了南郡;北边呢,也收服了上郡以东的地区,包括河东、太原、上党这些地方;东边一直打到荥阳,还灭了东周和西周,设置了三川郡。那时候的丞相啊,就是吕不韦,他被封了十万户的食邑,人称文信侯。他招揽了一大帮宾客和游士,就想把天下都并到秦国手里。李斯那时候呢,就是吕不韦手下的一个舍人。将军们则有蒙骜、王齮、麃公等人。因为秦王年纪还小,刚即位不久,所以国家大事都交给大臣们去处理。

这秦始皇帝啊,从小就是个有野心的小子,看他老爸留下的这摊子,心里肯定在想:“咱得把这天下都收入囊中,让秦国成为真正的老大!”这不,他后来还真就这么干了,把六国都灭了,统一了天下,自己还当上了始皇帝。嘿,这人生啊,就像一场大戏,看你怎么演,怎么唱。这秦始皇帝啊,就是这场大戏里最大的主角,演得可真是精彩啊!

这晋阳可真是闹腾啊,又反了!咱们这位秦王元年,将军蒙骜就带着兵去平定晋阳之乱。到了第二年,麃公将军也亲自挂帅,率兵攻打卷城,这一战可是斩获颇丰,直接斩首了三万敌军呢!

转眼到了第三年,蒙骜将军又马不停蹄地去攻打韩国,一口气拿下了十三座城池。可惜啊,王齮将军在这一年去世了。十月份的时候,蒙骜将军又攻下了魏国的畼有诡。不过啊,这一年可真是闹饥荒,老百姓都饿得慌。

到了第四年,总算是把畼有诡给彻底拿下了,三月份的时候,军队也休整完毕了。同时呢,之前在赵国当人质的秦国公子也回国了,赵国的太子也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可是啊,十月份的时候,天上突然飞来了一大群蝗虫,黑压压的一片,简直要把天都遮住了。这下子,天下可是闹起了瘟疫。老百姓们为了祈求平安,纷纷捐出粮食,捐了一千石的就能升个爵位呢。

到了第五年,蒙骜将军又率兵攻打魏国,这一回可是战果辉煌啊,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这些地方都被咱们拿下来了,一共夺得了二十座城池。秦王还特地设置了东郡来管理这些新地盘。不过啊,冬天的时候居然打雷了,真是奇了怪了。

第六年啊,韩、魏、赵、卫、楚这五个国家居然联合起来攻打秦国,还夺走了寿陵。不过咱们秦国也不是吃素的,一出兵,这五国联军就撤退了。咱们还趁机攻下了卫国,逼近了东郡。那卫国国君角也是个识时务的,带着他的族人搬到了野王,靠着山势来保卫魏国的河内地区。

第七年啊,彗星先是在东方出现,后来又出现在北方,五月份的时候居然又跑到西方去了。这一年啊,蒙骜将军也去世了。军队在攻打龙、孤、庆都之后,又回头攻打汲县。彗星在西方又出现了十六天。夏天的时候,太后也去世了。

到了第八年,秦王的弟弟长安君成蟜将军率军攻打赵国,结果却反了,死在屯留。这一反叛啊,可是牵连甚广,军中的官吏全都被斩首了,屯留的老百姓也被迁到了临洮。将军壁也死了,屯留、蒲鶮的士兵们也纷纷反叛,他们的尸体都被戮杀了。这一年啊,黄河里的鱼也不知道怎么了,大批大批地往上游,连轻车重马都得往东边去找食物。哎,这天下啊,真是越来越不太平了!

这嫪毐可真是不得了,被封为了长信侯,还给了他山阳这块地儿,让他住得舒舒服服的。这待遇,真是车马宫室、衣服苑囿、驰猎玩乐啥都不缺啊。大小事儿都归他管,简直比皇上还牛!更别提那河西太原郡,直接给他改成了毐国。

到了第九年,彗星又出来溜达了,这次还横跨了整个天空。咱们这边也没闲着,攻打魏国的垣、蒲阳两地。四月份的时候,皇上住进了雍城。己酉那天,皇上举行了加冕仪式,还佩上了宝剑,真是威风凛凛啊!

可谁知这长信侯毐却闹起了叛乱,被发现了。他假借王和太后的御玺,调动县卒、卫卒、官骑,还有那些戎翟君公、舍人,打算攻打蕲年宫作乱。皇上得知后,立马派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打毐。这一仗啊,在咸阳打得热火朝天,斩首了好几百人,凡是参战的都拜了爵,连宦官们也都升了一级爵位。毐他们呢,只能败走麦城。

皇上立刻下令全国:谁要是活捉了毐,赏钱百万;杀了他的,赏五十万。结果毐他们全被抓了。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脑袋都被割了下来,挂在城头示众。他们的尸体还被车裂了,宗族也都被灭了。他们的舍人,轻的去做苦役,重的直接夺了爵位迁到蜀地去,一共四千多家,全都安置在房陵。四月份的时候,天气冷得要命,还有冻死的呢。

这边杨端和攻打衍氏,那边彗星又在西方和北方出现,从斗宿以南持续了八十天。到了第十年,相国吕不韦因为嫪毐这事儿被免了职,桓齮接任了将军。齐国和赵国还派人来置酒祝贺呢。齐人茅焦劝秦王说:“秦国现在正忙于天下大事,可大王却有迁移母亲太后的名声,这要是让诸侯们知道了,恐怕会因此背叛秦国啊。”秦王一听,觉得有理,就把太后从雍城接回咸阳,让她重新住进了甘泉宫。

这秦王可真是闹得沸沸扬扬啊,又是大搜捕,又是驱逐客人。好在李斯聪明,他赶紧上书给秦王,说了一大堆好话,这才让秦王停下了驱逐客人的命令。李斯接着给秦王出主意,说咱们先拿下韩国,给其他国家来个下马威。于是秦王就派李斯去攻打韩国。这韩国王可急了,赶紧找来韩非商量怎么削弱秦国。

这时候,大梁来了个叫尉缭的家伙。他见了秦王,就直截了当地说:“秦王啊,你看现在秦国这么强大,其他诸侯国就像是你手底下的郡县一样。但是啊,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些诸侯国联合起来,突然给你来个出其不意。就像当年的智伯、夫差、湣王那样,一不小心就灭亡了。所以啊,我建议大王你别吝啬财物,多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送点礼,搅乱他们的计划。只要花个三十万金,就能把诸侯国都搞定。”

秦王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照做了。他对尉缭特别尊敬,吃穿用度都跟他一样。可这尉缭却不太领情,他说:“秦王这个人啊,长得就像蜜蜂一样,鼻子尖尖的,眼睛长长的,胸脯凸凸的,声音像豺狼一样。他平时对人挺抠门的,但一旦得势了,就会狠狠地欺负人。我虽然是个平民,但他见了我总是很谦卑。要是真让秦王统一天下,那天下人可都得遭殃了。我可不想跟他长久打交道。”说完,尉缭就溜了。

秦王发现尉缭跑了,赶紧派人去追,最后硬是把他留下来,封他做了秦国尉,还采纳了他的计策。而李斯呢,也因此在秦国有了更大的权势。

这秦王可真是忙得团团转啊!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这几位大将联手攻打邺,一口气拿下了九座城池。王翦更是勇猛,他攻打阏与、橑杨,把两地军队都合并成了一支大军。他带领军队十八天,把斗食以下的军人都调回去休整,然后每十个人里选两个人继续跟着他去攻打邺和安阳,桓齮则负责统领这些人。

到了十二年,那文信侯吕不韦终于去世了,还是偷偷地葬的。那些来吊唁的他的舍人,只要是晋国人,全都被赶了出去;而那些秦国人,官职在六百石以上的都被夺了爵位,然后被迁走;五百石以下的虽然不用迁走,但爵位也被夺了。从那以后啊,那些掌管国事却又不干正事的家伙,要是像嫪毐、吕不韦那样,那就把他们全家都登记在册,按这个规矩办。秋天的时候,那些曾经被迁到蜀地的嫪毐的舍人又被迁了回来。那时候啊,天下大旱,从六月到八月才下了雨。

十三年,桓齮攻打赵国的平阳,杀了赵将扈辄,还斩首了十万敌军。秦王跑到了河南。正月的时候,彗星又在东方出现了。到了十月,桓齮继续攻打赵国。十四年,他们在平阳攻打赵军,拿下了宜安,还杀了那里的将军。桓齮平定了平阳、武城两地。那韩非子呢,他出使秦国,结果被秦国用了李斯的计谋给扣下了,最后死在了云阳。韩王也只好向秦国称臣。

十五年,秦国大举发兵,一路军队攻打邺,另一路攻打太原,还拿下了狼孟。那时候还发生了地震。十六年九月,秦国发兵接收了韩国南阳的假守腾。还下令让男子们都要登记年龄。魏国也向秦国献上了土地。秦国在那里设置了丽邑。十七年,内史腾攻打韩国,俘虏了韩王安,把韩国的土地都占领了,还设置了颍川郡。那年也地震了。华阳太后也去世了。老百姓们饿得要命。

十八年,秦国又大举发兵攻打赵国,王翦带领上地的军队攻打井陉,端和则带领河内的军队,羌瘣也负责攻打赵国。端和还围攻了邯郸城。十九年,王翦和羌瘣把赵国的东阳地区都占领了,还俘虏了赵王。他们打算继续攻打燕国,就在中山屯兵。秦王亲自跑到了邯郸,把那些曾经跟他有仇的、在他生在赵国时的母家的人,全都给坑杀了。秦王回来的时候,是从太原、上郡那条路走的。那时候,始皇帝的母亲太后也去世了。赵国的公子嘉带着他家族里的几百人跑到了代地,自立为代王,还跟燕国联手,军队驻扎在上谷。那时候啊,老百姓们还是饿得要命。

二十年的时候,那燕太子丹看着秦国的军队逼近,心里怕得跟什么似的,就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结果呢,秦王一下子就察觉了,直接把荆轲给五马分尸,还派王翦、辛胜去攻打燕国。燕国和代国也不甘示弱,发兵反击秦军,可惜啊,还是在易水之西被秦军给打败了。

到了二十一年,王贲攻打楚国,秦王又增派兵力给王翦,结果燕太子丹的军队被彻底击溃,燕国的都城蓟城也被拿下,连太子丹的首级都被割了下来。燕王只好往东逃到辽东,自立为王。王翦呢,可能是打累了,就告老还乡去了。可新郑那边又反了,昌平君也被迫迁到郢地。那时候啊,大雪纷飞,积雪深得有二尺五寸呢!

二十二年,王贲攻打魏国,他居然引黄河水灌大梁城,结果大梁城墙被冲塌,魏王只好投降,魏国也就这么被灭了。

二十三年,秦王又召回王翦,硬是让他起来带兵去攻打楚国。王翦一路南下,攻取了陈地以南直到平舆的地方,还俘虏了楚王。秦王呢,也跑到郢陈去游玩了一番。可楚国那边也没放弃抵抗,荆将项燕还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反秦。到了二十四年,王翦和蒙武一起攻打楚国,昌平君战死,项燕也自杀了。

二十五年,秦王又发大军,派王贲去攻打燕国的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然后又回头攻打代国,俘虏了代王嘉。王翦呢,也顺势平定了荆江南地,还降服了越国的君主,设置了会稽郡。那时候啊,天下都欢庆得不得了,五月里还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呢!

到了二十六年,齐王建和他那相国后胜发兵守在西边边界,想跟秦国断绝往来。可秦王也不是吃素的,他派将军王贲从燕国南边绕过去攻打齐国,结果轻轻松松就俘虏了齐王建。这秦王啊,手段真是高明,一国一国地收拾,最后终于一统天下了!

哈哈,这秦始皇可真是野心勃勃啊!刚刚吞并了天下,就忙着给丞相、御史们下令了:“哎,你们听着,以前那韩国王不是把地都献给我,还交出玉玺,请求当我的小弟吗?可后来呢,他背信弃义,跟赵、魏两国一起反叛我。我这一生气,就派兵去灭了他们,还把他们的王给俘虏了。我觉得这事儿做得挺漂亮的,起码能让战争停一停。那赵王呢,也派了他那相国李牧来跟我谈和,我就把质子给送回去了。结果呢,赵王也反悔了,还攻打我太原。我这暴脾气一上来,就又去灭了他们,连赵王也没放过。那赵国的公子嘉自立为代王,我也毫不留情地把他给灭了。魏王一开始还服服帖帖的,后来居然跟韩、赵两国一起密谋袭击我。我这能忍吗?当然不能,直接派兵把他们给灭了。荆王也是,一开始献出了青阳以西的地,后来又背叛我,攻打我的南郡。我这脾气,直接就把他灭了,把荆地也占了。燕王那个昏君,还让太子丹派荆轲来刺杀我,结果被我给灭了国。齐王听了后胜的鬼话,跟我断绝关系,还想作乱。我这能惯着他吗?当然不能,直接就把他给俘虏了,把齐地也给平了。你看,我虽然是个小人物,但凭借一己之力,兴兵诛暴乱,全靠祖宗保佑,把六王都给灭了,天下也安定了。可现在我这名号还没改,怎么彰显我的功绩,传给后世呢?你们给我议议这帝号的事儿。”

那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人一听,赶紧附和道:“哎呀,陛下您说得对!以前那五帝,地盘也就千里那么大,外面的诸侯国有的来朝拜,有的就不来,天子也管不了他们。可您呢,兴义兵,诛暴贼,平定天下,把海内都设为郡县,法令一统,这可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壮举,连五帝都比不上。我们跟博士们商量了一下,觉得古时候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尊贵。所以我们就斗胆建议,尊您为‘泰皇’,命令称为‘制’,诏书称为‘诏’,您自称就用‘朕’。”

秦始皇一听,摇了摇头说:“‘泰’这个字太过了,去掉它,留下‘皇’,再采纳上古的‘帝’位号,就称‘皇帝’吧。其他的就按你们议的办。”然后下令:“就这么定了!”接着又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然后又说:“我听说太古时候,君主有号但没谥号,中古时候,君主死了才根据行为定谥号。这样一来,儿子就可以议论父亲,臣子就可以议论君主了,这太没道理了,我可不接受。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我就是始皇帝,后世呢,就按二世、三世这么传下去,直到万世,无穷无尽。”哈哈,这秦始皇可真是会玩啊,不仅自称“皇帝”,还要让后世一直传下去,真是野心勃勃啊!

始皇琢磨着这五德相传的事儿,觉得周朝是得了火德,那秦朝接替周朝,自然就是水德了,毕竟水能克火嘛。于是他就一拍大腿,决定从现在开始,咱就进入水德时代啦!于是呢,他把年号给改了,连朝贺都从十月初一开始。为了迎合水德,衣服啊、旗帜啊、旄旌啊,统统都染成黑色。数字呢,就以六为基准,连那符啊、法冠啊都定为六寸,车舆也是六尺宽。走路呢,六尺算一步,连拉车的马都得是六匹。嘿,就连那河,他都得改名叫德水,以彰显水德之始。

这始皇啊,性格刚毅戾深,处理事情都严格按照法律来,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他觉得这样才能合五德之数。于是呢,法律就变得特别严苛,犯了罪的,哪怕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也不给赦免。哎,这秦始皇,真是个狠角色啊!

丞相绾他们这群人跑过来跟秦始皇说:“陛下啊,现在诸侯们刚被打败,那燕、齐、荆这些地方离咱们老远老远的,如果不给他们封个王,怎么镇得住场面呢?您就封几个皇子过去吧,这样大家都开心。”秦始皇一听,就把这事儿拿到朝堂上让大家讨论。嘿,你猜怎么着?群臣们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纷纷点头称是。

可这时候,廷尉李斯站出来说话了:“各位,你们别忘了,周文武那时候封的子弟同姓可不少,结果呢?后来关系疏远得跟啥似的,互相攻打起来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们打来打去,周天子都管不了。现在咱们好不容易靠陛下的英明领导把天下统一了,都设成了郡县,要是再封什么诸侯,那不就乱套了吗?咱们应该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那些功臣和皇子们,这样他们就容易控制了。天下一心,这才是安宁之道啊。所以,我坚决反对再封什么诸侯!”

秦始皇一听,立马点头表示赞同:“你说得对啊!天下之所以战乱不断,就是因为有这些侯王在搞鬼。咱们好不容易靠着祖宗的保佑把天下安定下来,要是再搞分裂,那岂不是自找麻烦吗?所以,这事儿就按你说的办,不封诸侯了!”

话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这心里可是乐开了花。他觉得这天下太大,不好管理,于是就把天下分成了三十六郡,每郡都设置了守、尉、监,管理得井井有条。他又觉得“民”这个称呼太普通了,得改个高大上的名字,于是就把老百姓改称为“黔首”,嗯,听起来就有那么点贵族气息了。

为了让老百姓高兴高兴,他还下令大摆宴席,让大家都吃好喝好。可秦始皇这人,心思缜密啊,他担心老百姓手里有兵器会闹事,于是就把天下的兵器都收到咸阳来,熔化了做成大钟大鼎,还铸了十二个金人,每个重达千石,放在宫廷里,这样一来,老百姓想造反都没兵器了。

这还不够呢,秦始皇觉得度量衡、车轨、文字都得统一,这样大家才能步调一致,于是他下令全国都使用一个标准的度量衡,车轨也得一样宽,文字也得统一写。这下好了,从东到海边的朝鲜,西到临洮、羌中,南到北乡户,北到黄河作为边塞,再顺着阴山一直到辽东,全都是大秦的天下。

秦始皇这人,不仅喜欢统一,还喜欢炫耀。他把天下的豪富都迁到咸阳来,一共迁了十二万户。那些宫殿啊、章台啊、上林苑啊,都建在渭河的南边。每次打败一个诸侯国,他就让人照着那个国家的宫殿样子,在咸阳北边的山坡上造一座,从雍门一直排到泾水、渭水,宫殿楼阁一个连着一个,跟串糖葫芦似的。那些诸侯国的美人、乐器啊,也都被他搜罗来,充实到他的后宫里。这秦始皇,真是会享受啊!

话说这二十七年,秦始皇大佬又闲不住了,跑去陇西、北地巡游,出了鸡头山,又过了回中。他在渭南造了个信宫,后来觉得这名字不够霸气,就改成了极庙,说是象征着天极,好像他能通天似的。他还修了条道儿,从极庙直通郦山,在那修了甘泉前殿,又筑了条甬道,直接从咸阳连过去。这一年,他还大方地给老百姓赐了爵一级,顺便修了驰道,这出行可就更方便了。

到了二十八年,秦始皇大佬又兴致勃勃地往东边的郡县跑,还上了邹峄山。他让人立了块石头,跟鲁地的那些儒生们商量刻点什么好。最后决定刻上歌颂秦德的文字,还讨论了封禅、望祭山川这些神神叨叨的事儿。搞定这些后,他就上了泰山,又立了块石头,封了禅,祭了祀。结果刚下山,就遇上暴风雨,只好在树下躲雨。他觉得这树挺有灵性,就封它为五大夫。然后又去了梁父山禅祭。那块他立的石头上刻着啥呢?嘿,您猜猜看,估计又是些吹嘘自己功绩的话呗!

话说这皇帝一上台,就忙着制定法律,整顿朝纲,让大臣们一个个都规规矩矩的。经过二十六年的努力,终于一统天下,让所有人都心悦诚服。皇帝还亲自跑到偏远的地方去慰问老百姓,登上了泰山,放眼东望,那叫一个壮观啊!随行的大臣们都在琢磨着,皇帝这伟业,得好好歌颂一番。治国之道运行得井井有条,各行各业都发展得不错,都有法可依。皇帝的英明大义,简直就像明灯一样,照亮后世,咱们得好好继承,千万别改。

皇帝本人也是圣明无比,平定天下之后,还不忘治国理政。他起早贪黑,忙着建设国家,让老百姓过上长久的好日子。他还特别重视教育,经常给大家上课。经过他的教导,全国各地都治理得井井有条,大家都遵从他的圣意。社会风气也变得好多了,贵贱分明,男女有礼,大家都各尽其职。内外有别,一切都井井有条,真是给后世子孙树立了好榜样。皇帝的恩德无穷无尽,咱们得好好遵守他的遗诏,永远记住他的教导。

于是,咱们的秦始皇大佬就向东进军,一口气跨过了黄县、腄县,还爬上了成山,在那立了块大石头,歌颂了一番秦朝的功德,然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接着他又往南去,登上了琅邪山,玩得那叫一个开心,直接在那逗留了三个月。他觉得这地方真不错,就下令把三万户老百姓迁到琅邪台下,还给他们免了十二年的税。然后他又修了琅邪台,立了块石刻,再次歌颂秦朝的功德,显摆自己的得意劲儿。那石刻上写着啥呢?嘿,您猜怎么着,又是一大堆吹嘘秦朝如何如何伟大的话呗!

话说这二十八年,咱们的皇帝大佬可是忙得不可开交啊!他先是端平了法度,给万物定了规矩,让大家都明白事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位皇帝啊,圣智仁义,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他东巡安抚百姓,视察士兵,等这些事情都忙完了,就跑到海边去放松放松。

皇帝大佬的功劳啊,那真是勤劳本事,他推崇农耕,打压那些不务正业的,让老百姓都过上了富裕日子。这天下啊,就像是一家人,大家都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不管是农具还是文字,都统一了标准,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日月所照之处,车船所载之物,都井井有条,大家都过得心满意足。

皇帝大佬一动一静,都是那么英明果断。他整顿风俗,治理水土,对老百姓的关心,那可真是朝夕不懈啊。他除去了疑虑,定下了法律,让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事。各地的官员也都尽职尽责,治理得井井有条。

皇帝大佬明察秋毫,四方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他让尊卑贵贱都各安其位,奸邪之徒无处容身,大家都追求正直善良。大事小事都尽心尽力,没人敢偷懒懈怠。远近大小的事情,都处理得严肃庄重。大家都端直敦厚,忠诚于皇帝,事业也都有条不紊。

皇帝大佬的恩德啊,那真是无处不在。他平定四方,诛乱除害,兴利致福。他按时节安排农事,让各种产业都繁荣起来。老百姓安居乐业,再也不用打仗了。亲戚们相亲相爱,再也没有贼寇来捣乱。大家都欢欢喜喜地接受皇帝的教导,遵守法律。这六合之内啊,都是皇帝的土地。从西边的流沙到南边的北户,从东边的东海到北边的大夏,只要有人迹的地方,都是皇帝的臣子。皇帝的功劳啊,比五帝还要大,恩泽连牛马都能感受到。大家都受到了皇帝的恩德,各自安居乐业。

话说咱们这秦王,那可是兼并了天下,给自己取了个响当当的名号——皇帝!这不,他老人家一高兴,就跑到东边的琅邪去巡视了。随行的可都是大咖啊,有武城侯王离、通武侯王贲这些列侯,还有建成侯赵亥、昌武侯成、武信侯冯毋择这些伦侯,别忘了丞相隗林、王绾,还有那些个卿李斯、王戊,以及五大夫赵婴、杨樛等等,这帮人可都是朝廷的顶梁柱啊!

他们在海边开了个大会,议论纷纷。有人说:“你们看看,古时候的那些皇帝啊,地盘也就那么点大,诸侯们各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的来朝见,有的就不来,打来打去,没完没了。他们还喜欢在金石上刻字,自以为能流芳百世。可是啊,那五帝三王,他们教的东西都不一样,法度也不明确,还假借鬼神的名义来吓唬远方的国家,实际上就是名不副实,所以他们的统治也没维持多久。还没等到他们自己死呢,诸侯们就纷纷背叛了,法令也执行不下去了。再看看咱们现在的皇帝,他老人家把天下都统一了,设立了郡县制度,天下一片和平景象。他尊敬宗庙,遵循道德,这尊号可真是实至名归啊!咱们这些大臣啊,都在一起歌颂皇帝的功德,还打算把这些功德刻在金石上,让后世子孙都知道皇帝的英明伟大!”

话说,这齐国的徐巿等人,突然给皇帝上书,说海里有三座神山,分别叫蓬莱、方丈、瀛洲,上面住着仙人。他们请求皇帝允许他们斋戒沐浴,带上童男童女去寻找仙人。皇帝一听,觉得这事儿挺有趣的,于是就派徐巿带着数千名童男童女,浩浩荡荡地入海寻找仙人去了。

这徐巿啊,带着一群小屁孩,驾着大船就出发了。海上的风啊浪啊,那可真不是盖的,可这群人为了找仙人,也是拼了命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仙人是不是真的存在啊?就算存在,他们会不会愿意被一群陌生人打扰呢?这事儿想想就挺有意思的。

话说回来,皇帝也是挺有耐心的,竟然真的派了这么多人去找仙人。不过,这仙人可不是那么好找的,徐巿他们能不能找到,那就得看天意了。说不定啊,他们最后找到的不是仙人,而是一堆海怪呢!

话说这秦始皇大佬,东巡回来,路过彭城的时候,心血来潮,想搞个祈祷仪式,看看能不能把周朝的宝鼎从泗水里给捞出来。于是他就派了上千人去水里摸啊摸,结果摸了个寂寞,啥也没捞到。

这秦始皇也不气馁,直接往西南方向去了,渡过淮水,去了衡山、南郡这些地方。后来又乘船到了湘山祠,结果遇到了大风浪,差点没把他给吹回秦朝去。这秦始皇就问旁边的博士:“这湘山祠供奉的是哪位神仙啊?”博士回答说:“听说供奉的是尧的女儿,舜的老婆,葬在这里。”

秦始皇一听,火冒三丈,心想:“我这大老远地来,你还给我来这套?”于是他就下令,让三千个刑徒去砍湘山的树,把整座山都给染成红色。这秦始皇也是个狠人啊,连神仙都不放过。

砍完树后,秦始皇就心满意足地从南郡经过武关回咸阳去了。这一路上,他估计心里还在想:“哼,看你还敢不敢给我捣乱!”

二十九年,秦始皇大佬又闲不住了,决定去东边逛逛。他一路走走停停,来到了阳武博狼沙这个地方。没想到啊,这位大佬在这儿竟然被一伙盗贼给吓着了。他手下的人一顿猛找,结果连盗贼的影子都没捞到。秦始皇一怒之下,下令全国大搜查,整整搜了十天!这下可把那些小老百姓给折腾得够呛,连家里的鸡窝狗洞都得翻个底朝天。不过话说回来,这秦始皇也是挺拼的,为了抓几个盗贼,竟然搞出这么大动静。看来,这大佬的威严可不是闹着玩的啊!

秦始皇大佬,一路跋山涉水,终于登上了罘山。这地方风景秀丽,他一看就乐了,立马下令刻石留念。这石刻上写的内容啊,咱来给您翻译翻译,保证让您笑得前仰后合。

这石刻上写着:“哎呀,朕今儿个心情好得不得了,一登这罘山,感觉整个人都飘了!看这大好河山,都是朕的,朕的,还是朕的!嘿嘿,不服来战啊!朕要告诉全天下的老百姓,朕可是个明君,治国有方,大家都要好好听话,别给朕找事儿。这石刻就是朕的荣誉证书,谁要是敢不服,哼哼,后果自负哦!”

您瞧瞧,这秦始皇大佬,可真是自恋到不行,连刻个石都不忘夸自己一番。不过话说回来,这也算是他的一种幽默方式吧,毕竟人家可是个有幽默感的皇帝呢!

二十九年,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咱们的皇帝大佬闲来无事,便决定去东边巡游一番,顺便登上那高高的罘山,俯瞰一下大海的壮丽景色。随行的大臣们看着皇帝如此开心,也纷纷表示,要追思皇帝的功绩,回忆那些辉煌的时刻。

皇帝大佬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治国有方,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法度,让国家有了规矩和秩序。他还积极教导诸侯们,让他们明白文治教化的重要性,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而那些曾经嚣张跋扈的六国,因为贪婪无厌、残暴不仁,最终被皇帝大佬带领的大军给灭了。皇帝可是真心实意地关心老百姓,一发现有人作恶,就立刻派兵去讨伐,真是威武之师啊!

皇帝大佬的仁义之举,让四方都臣服于他。他消灭了那些强暴之徒,拯救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让整个天下都安定下来。他还大力推行法治,让天下都有了规矩和秩序,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榜样。

这宇县之中,人人都顺从皇帝的意思,大臣们也纷纷歌颂皇帝的功绩,请求把这些事迹刻在石头上,永远流传下去。而那东边的观景台,更是成为了皇帝大佬巡游的见证,让人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哎,你说这皇帝大佬,真是了不得啊!不仅治国有方,还如此深得民心。咱们这些老百姓,可真是有福气啊!

二十九年,皇帝大佬心血来潮,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春游,好好游览一下远方的美景。他这一走,可是走到了天涯海角,最后还登上了罘山,迎着朝阳,眺望那广袤无垠的大地。

皇帝大佬站在山上,放眼望去,只见一片壮丽景色,从臣们也都心生感慨,纷纷赞叹皇帝大佬的英明神武。想当初,圣法刚刚兴起,皇帝大佬就忙着清理疆土,外边那些暴强的家伙,一个也没放过。他的武威可是传遍了四方,把六王都给灭了,一统天下,让百姓们过上了安稳日子,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皇帝大佬不仅英明神武,还是个勤劳的好皇帝。他管理国家大事,从不懈怠,制定了大义,设立了各种机构,让大家都知道了该干什么。各级官员也都各司其职,行事光明磊落,没有一点儿猫腻。老百姓们也都受到了教化,无论是远的还是近的,都遵守着同样的规矩,这可是前所未有的盛况啊!

皇帝大佬的常职已经定了下来,后世子孙也都遵循着他的事业,继续传承着他的圣治。群臣们也都纷纷赞美皇帝的功德,请求把这一切刻在罘山上,让后人永远铭记。皇帝大佬听了,心里那叫一个美啊,于是又兴冲冲地去了琅邪山,一路上还经过了上党,真是玩得不亦乐乎啊!

三十年,天下太平,风平浪静,啥事儿都没发生。皇帝大佬估计是闲得发慌,整天琢磨着怎么打发时间。大臣们也都乐得清闲,每天喝喝茶、聊聊天,日子过得悠哉悠哉。这三十年啊,真是无事一身轻,大家都过得挺滋润的。

话说这三十一年的十二月啊,皇帝大佬突发奇想,把原来的“腊”给改成了“嘉平”,还大方地赐给老百姓们每人六石米和两只羊。这皇帝也是闲得慌,竟然带着四个武士微服私访,跑到咸阳城瞎溜达。结果,夜黑风高,竟然碰到了盗贼。这皇帝也是够倒霉的,幸好身边的武士勇猛,几下子就把盗贼给干趴下了。这一下,整个关中地区都沸腾了,大家忙着抓盗贼,整整搜了二十天。不过话说回来,这米价也涨得离谱,一石米竟然要卖到一千六百钱,真是让人咋舌啊!

到了三十二年,皇帝大佬又跑到碣石去了,还派了个燕国人卢生去找什么羡门、高誓这两个神仙。他们在碣石门上刻了字,说是要拆毁城墙,疏通堤防。这刻的字还挺有文采的,说是皇帝发兵讨伐无道之人,让天下恢复和平。皇帝威武,德行高尚,让诸侯都心悦诚服。拆毁城墙,疏通河流,消除险阻,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安稳日子。这话说得倒是挺漂亮的,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皇帝大佬还派了韩终、侯公、石生这些人去找长生不老药。他自己呢,则跑到北边去巡视,从上郡进入。那个卢生从海上回来,说了一大堆鬼神的事情,还拿了本图书来奏报,说“亡秦者胡也”。皇帝大佬一听,立马就火了,派了将军蒙恬带着三十万大军去攻打胡人,还顺便占领了河南地。这皇帝大佬也是够拼的,为了长生不老,连这种不靠谱的鬼神之说都信!

三十三年,皇帝大佬又开始折腾了。他发动了一群曾经逃过债的、入赘的、还有做买卖的,去攻打那些不太安分的地方,占了之后设立了桂林、象郡、南海这些地方,顺便把一些人派去戍边。同时呢,也没忘了把西北的匈奴给赶走。从榆中开始,沿着黄河一路向东,直到阴山那儿,设立了四十四个县,还在河上筑起了城墙当要塞。

这还不够呢,皇帝又派蒙恬渡过黄河去占了高阙、阳山、北假这些地方,筑起了一座座亭子,当作屏障来驱赶那些戎人。又把一些犯了罪的人迁到这些地方去,充实新设的县。这些新县啊,还禁止人们搞祭祀活动。就在这一年,西方还出现了一颗明亮的星星,也不知道是不是预示着什么大事儿。

到了三十四年,皇帝大佬对司法官员进行了大整顿,把那些判案不公的,统统派去修长城和南边越地了。看来啊,这皇帝大佬不仅是个战略家,还是个幽默家,把犯人当免费劳动力使,这手玩得可真高明!

话说始皇大佬在咸阳宫摆了个酒席,请了七十位博士来给他祝寿。这仆射周青臣就站起来拍马屁了,说:“以前啊,秦国的地盘也就那么一亩三分地,全靠陛下您英明神武,才平定了天下,把那些蛮夷都赶跑了。现在啊,日月所照之处,都是咱们的地盘。大家都过上了安乐日子,再也不用担心打仗了。这从古至今啊,还没谁比您更威风、更有德行呢!”始皇听了,心里那叫一个美啊。

可就在这时,那齐国的博士淳于越站了出来,一脸正经地说:“我听说啊,殷朝、周朝之所以能延续千年,就是因为他们分封子弟功臣,作为国家的辅佐。现在陛下您统一了天下,可您的子弟却和平民百姓没啥区别。万一将来出现像田常、六卿那样的权臣,咱们可就没啥帮手来救场了。这做事啊,不学习古人,怎么可能长久呢?我看那周青臣啊,就是在拍马屁,加重陛下的过错,他可不是啥忠臣!”

始皇一听这话,就开始琢磨了,让大家讨论讨论。这丞相李斯就站出来了,说:“五帝的制度各不相同,夏、商、周三代也是各有各的搞法。他们都能治理好国家,不是因为他们的制度相反,而是因为时代在变啊。现在陛下您开创了大业,建立了万世之功,这可不是那些愚蠢的儒生能懂的。淳于越老提那些三代的事儿,有啥好学的呢?以前诸侯们争地盘,才广招游学之士。现在天下都统一了,法律法令都统一了,百姓们该干啥就干啥,学士们就该学习法令。可这些儒生们呢,不学现在的,偏要学古代的,还非议当今的政策,扰乱民心。我看啊,得禁止他们这么搞。我建议把除了秦国历史以外的史书都烧了,不是博士官的,敢藏诗书百家语的,都得交出来烧了。敢私下谈论诗书的,就地处决。敢用古代的事来非议现在的,就灭族。官吏知道了不举报的,同罪论处。这命令下去三十天内不烧书的,脸上刺字罚去修城墙。不过啊,医药、卜筮、种树的书就不用烧了。想学法令的,就找官吏当老师。”

始皇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下令:“就这么办!”

三十五年,秦始皇大佬可真是闲不住,他下令修了一条从九原直通到云阳的大道,那路啊,劈山填谷,一路畅通无阻。秦始皇觉得咸阳城里人太多了,原来的王宫又太小,听说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住在丰和镐,那丰镐一带可是帝王之都啊。于是他就下令在渭南上林苑中建造新的朝宫。

这朝宫啊,先建了个前殿叫阿房宫,那规模可真不小,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上面能坐下一万人,下面还能立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还有阁道环绕,从殿下一直通到南山。南山山顶还建了个阙,作为标志。又修了条复道,从阿房宫跨过渭河,一直连到咸阳,这复道啊,就像天上的银河一样,横跨天际,直达营室星。

可惜啊,这阿房宫还没建完呢。秦始皇大佬说了,等建好了,再给它取个更响亮的名字。不过因为这宫是建在阿房,所以大家都叫它阿房宫。为了建这阿房宫啊,可是动用了七十多万隐宫徒刑的劳工,一部分建阿房宫,一部分去修丽山。还从北山开采石椁,从蜀地、荆地运来木材,真是费了不少功夫啊。

关中地区建了三百座宫殿,关外也有四百多座。秦始皇大佬还在东海上朐界中立了块石头,当作秦国的东门。又把三万户人家迁到丽邑,五万户人家迁到云阳,这些人家啊,十年都不用交税,过上了安稳日子。这秦始皇大佬啊,虽然有时候残暴了点,但也得说是个会享受的主儿,这宫殿建得,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卢生这个家伙对始皇说:“陛下啊,我们这些人去找什么仙药、灵芝啊,总是找不到,可能是被什么东西给害了。按照道家的说法,陛下您得时不时微服私访一下,避避恶鬼。恶鬼一避开,真人就出现了。这真人啊,可厉害了,入水能不湿身,入火能不伤身,还能驾着云气,跟天地一样长久。现在陛下您治理天下,还没达到那种恬淡的境界。所以啊,您住的宫殿最好别让人知道,这样大概就能找到那不死之药了。”

始皇一听,眼睛一亮,说:“我羡慕那真人,以后我就自称‘真人’,不再称‘朕’了。”于是下令在咸阳附近二百里内,建了两百七十座宫殿,用复道和甬道连接起来,里面帷帐、钟鼓、美人一应俱全,而且各宫的位置都不变,不迁移。要是有人敢泄露他去了哪个宫,那就得死。

有一次,始皇帝去了梁山宫,从山上看到丞相的车骑很多,心里就不高兴了。旁边有人可能跟丞相说了这事,丞相后来就把车骑减少了。始皇大怒:“肯定是有人泄露了我的话!”一查,没人认罪。始皇就下令,把那些当时在场的人全都杀了。从此以后,就没人知道始皇到底在哪儿了。处理朝政啊,群臣受决事,都在咸阳宫进行。

这始皇啊,为了找那不死之药,可真是折腾得够呛。又是自称真人,又是建宫殿,还搞微服私访,结果搞得自己行踪成谜,连大臣们都不知道他在哪儿。这要是放在现代,估计得被当成什么神秘人物,天天上头条了。

侯生和卢生这两个家伙凑在一起嘀咕:“这秦始皇啊,真是个刚戾自用的主儿。他从诸侯起家,一统天下,觉得自己牛逼得不得了,以为自古以来没人能及。他就喜欢任用那些酷吏,这些人得宠得不得了。那七十个博士啊,根本就是摆设,根本不用。丞相和大臣们呢,都是执行命令的,凡事都得看皇帝的脸色。这秦始皇啊,就喜欢用刑罚来显示自己的威风,搞得天下人都怕犯罪,只想保住官职和俸禄,没人敢尽忠直言。皇帝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反而一天天骄傲起来,下面的人呢,慑于皇帝的威严,只能撒谎欺瞒来讨好他。秦朝的法律规定,不能同时研究其他学说,否则就得死。可是呢,观测星象的就有三百多人,这些人都是好样的,但因为害怕忌讳,不敢直言皇帝的过错。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得皇帝亲自决定,他还得用秤来称公文,日夜都有奏章送上来,不批完就不准休息。这贪恋权势到这种地步,怎么可能找到仙药呢?”于是这俩人就跑了。

秦始皇一听他们跑了,大怒道:“我之前把天下的书都收上来,没用的都烧了。还召了一大堆文学方士,想让他们帮我兴国太平,炼出仙药。现在听说韩众跑了没回来,徐巿等人花了巨额经费,也没找到仙药,整天就知道骗钱。卢生他们我待他们不薄,现在居然敢诽谤我,说我的坏话。那些在咸阳的方士,我派人去查,居然有人妖言惑众,扰乱民心。”于是他就派御史去审问这些方士,这些方士们互相揭发,最后竟然有四百六十多人被定罪,全都被活埋在咸阳,让天下人都知道,以儆效尤。还加大了发配边疆的力度。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看不下去了,劝道:“天下刚刚安定,远方的百姓还没归附,这些方士都是孔子的信徒,现在皇上您用重法惩治他们,我担心天下会不安定。请您三思。”秦始皇一听,大怒,把扶苏派到上郡去,让他去监督蒙恬。

三十六年,天上出了个奇观,荧惑星竟然守住了心宿,就像个顽皮的孩子赖着不走似的。同时呢,有颗流星坠落到东郡,落地后就变成了石头。有趣的是,有些百姓竟然在那石头上刻了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好像他们提前知道了什么大新闻似的。

始皇一听这事儿,立马派御史去查,可那些百姓都嘴硬得很,谁也不肯承认。始皇一怒之下,就把石头旁边的居民全给杀了,还一把火把那块石头给烧了。这始皇啊,真是火爆脾气,一点就着。

心情郁闷的始皇,便让博士们作些关于仙人和真人的诗来解闷。他还把自己游历天下的经历编成歌,让乐人们到处传唱。

到了秋天,有使者从关东夜里经过华阴平舒道,突然有个人拿着块璧挡住使者说:“请帮我把这块璧送给滈池君。”说完还嘀咕了一句:“今年祖龙死。”使者正想问个明白,那人就突然消失了,只留下那块璧。使者拿着璧回去报告给始皇。

始皇听了之后,沉默了好久,才缓缓说:“山鬼也就知道个一年的事儿。”他退下后还嘀咕:“祖龙?那是人的祖先吧。”后来让御府的人查看那块璧,发现竟然是二十八年渡江时沉到江里的那块。始皇觉得这事儿有点玄乎,便卜了一卦,结果显示迁徙是吉兆。于是他就下令把三万家迁到北河榆中,每户还升了一级爵位。

这始皇啊,虽然有时候迷信得有点过头,但处理事情还是有一套的。这迁徙的命令一下,不仅缓解了人口压力,还给那些地方带去了新的生机。看来,始皇不仅是个政治家,还是个懂得变通的聪明人呢!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日,秦始皇又出去巡游了。左丞相李斯陪着,右丞相去疾则留守朝中。那个年轻的胡亥小王子,因为对老爸的巡游活动充满好奇和向往,就向始皇撒娇请求随行,始皇也就宠溺地答应了。

这不,十一月的时候,一行人已经走到了云梦,还在九疑山遥望祭祀了虞舜。然后他们顺着江水而下,游览了籍柯,又渡过了海渚。接着又经过了丹阳,抵达了钱唐。可当他们来到浙江边,一看那波涛汹涌的水面,始皇就皱起了眉头,说:“这水看着有点凶啊,咱们得找个稳妥的地方过。”于是他们就往西走了百二十里,找了个相对狭窄的地方渡江。

渡过江后,始皇一行人来到了会稽,祭了大禹,还遥望了南海。这趟旅行,始皇可是心满意足,还特意立了块石碑,刻上文章歌颂秦朝的功德。那碑文写得可好了,大概意思大家猜一猜。仔细一看才知道。

这皇帝啊,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主儿,平定天下,德泽广被,一干就是三十七年。他老人家还喜欢亲自巡视天下,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不,他老人家就登上了会稽山,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习惯,老百姓们也都恭恭敬敬的。群臣们纷纷歌颂皇帝的功绩,从头到尾,一点一滴都没落下。

说起这皇帝啊,他老人家一上台,就整顿法律,让旧有的规章制度重新焕发光彩。他制定了明确的法规,明确了各个职位的职责,让国家有了稳定的秩序。而那些六国诸侯呢,一个个都专横跋扈,贪婪残暴,还动不动就发动战争。他们暗中勾结使节,搞合纵连横,行事极其不端。对内搞欺诈,对外侵略边境,结果惹来了大祸。好在皇帝英明神武,用正义之师消灭了这些暴徒,让国家恢复了安宁。

皇帝的圣德真是广大无边啊,整个天下都沐浴在他的恩泽之中。他老人家处理国家大事,无论大小,都明察秋毫,公正无私。他还注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让贵贱都能畅所欲言,没有隐瞒。他提倡贞洁,反对淫乱,让男女之间保持纯洁的关系。对于那些不守规矩的人,他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惩罚。

在他的治理下,社会风气大变,人们都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和平与安宁的气息,老百姓们也都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这皇帝啊,真是个千古一帝,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为后人所传颂。而那些随从大臣们呢,也都纷纷请求把皇帝的功绩刻在这块石头上,让后人永远铭记。

咱们这位始皇大大啊,过了吴地,从江乘渡口渡过长江,然后一路沿着海边北上,直到琅邪。那些方士徐巿他们啊,入海去找神药,可是找了好几年都没找到,还花了不少钱。他们怕始皇责怪,就编了个谎话说:“蓬莱的神药其实是可以找到的,就是路上总被一条大鲛鱼给搅和了,所以一直没能到手。要是您能派几个擅长射箭的人跟我们一起去,一见到那大鲛鱼,我们就用连弩射它。”

这不,始皇还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和海神打架,那海神长得就跟人似的。他问那些占梦的博士这是啥意思,博士说:“水神这东西咱们是看不见的,不过通常会用大鱼、蛟龙这些来代表。现在皇上您祭祀得这么虔诚,还冒出这么个恶神来,咱们得把它除掉,这样才能引来好神。”

始皇一听,立马下令让那些入海的人带上捕大鱼的工具,他自己也拿着连弩等着大鱼出来好射它。从琅邪一路北上到荣成山,愣是没见着那大鱼的影子。等到了之罘,嘿,终于见到一条巨鱼,始皇一箭就射死了它。射完鱼之后,始皇就顺着海边继续西行,心里估计在想:这下子恶神应该被除掉了吧,好神可得快点儿来呀!

到了平原津这地儿,始皇开始感觉身子骨不对劲了。您知道,这始皇可是个忌讳“死”字的主儿,群臣们也都小心翼翼地绕着这个话题走。可这病啊,它就是来势汹汹,一点不客气。于是,始皇写了封玺书给公子扶苏,大概意思是:“等我挂了,你就到咸阳来给我办丧事,然后把我葬了。”这玺书写好了,封起来,就放在了中车府令赵高那儿,准备找个使者送出去。

可惜啊,七月丙寅这天,始皇在沙丘平台就驾崩了。丞相李斯一看,这皇上死在外面,要是让诸公子和天下人知道了,指不定得闹出啥乱子来。于是,他决定先瞒着,不发丧。于是,始皇的棺材就被放在了一辆辒凉车里,还特地让几个宠幸的宦官陪着,每到一处就给他们送饭。百官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奏事,宦官们就从辒凉车里传出话来,批准他们的奏事。这事儿啊,就公子胡亥、赵高和那几个宠幸的宦官知道。

赵高这人呢,以前教过胡亥写字和律法,胡亥挺喜欢他。于是,赵高就和胡亥、丞相李斯一起商量,把始皇赐给扶苏的那封玺书给毁了,然后伪造了一份丞相李斯受的遗诏,说是在沙丘立的胡亥为太子。他们还另外写了封信给扶苏和蒙恬,列了一堆罪名,赐他们死。这事儿啊,具体细节都记在李斯的传记里了。

就这样,一行人继续前行,从井陉到了九原。可那时候正是夏天,辒凉车里的尸体开始发臭。于是,赵高就下令让从官们往车里装了一石鲍鱼,想用鱼腥味来掩盖那臭味。哎,这始皇一辈子风光无限,最后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真是让人感慨啊!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春满香夏 艳海风波 都市花语 遍地尤物 福艳之都市后宫 天龙风流之替身段誉 乡野神医 山村美色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穿越大周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美人沟 大奉打更人 四合院:从投奔亲姐姐开始 抗战:我的至强德械军团 斗破:多子多福,我打造最强家族 四合院:别劝了,在劝我就无敌了 田野花香 诸界入侵,反向获取诸界资源 四合院:诸天人生 
经典收藏我在原始部落当村长 我当皇帝那些年 李治你别怂 大唐之神级败家子 拔刀!全军冲阵 小军阀 混在三国当军阀 大唐秦公子 抗日:大将之路 权倾天下,皇帝也怕我三分 秦时:成为嬴政的影子 快穿之女配任务进行时 历史聊天群:本王只想搞钱 三国之黄巾少帅 艺搏天下 大秦之开局截胡易小川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三国少年时代 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 
最近更新大唐:吾父赵王李元霸 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 汉末乱云飞 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 沈家大小事 汉末浮沉书 大唐:九五至尊 开局: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 穿越李自成,亲手终结大明和大清 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 高武大秦:当世儒仙,竟是祖龙 三国:卧龙出山,我请刘备赴死 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万世之大唐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 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 红楼,开局天象大宗师,武镇天下 大宋天朝之裂变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