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首页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 抗日:大将之路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 民国战神 三国:刘备之子,西秦霸王 大秦痴呆太子开局斩赵高 我在原始部落当村长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章 孝武本纪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孝武皇帝啊,这哥们儿可是孝景帝的宝贝儿子,老妈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王太后。想当年孝景四年,他还是个皇子的时候,就被封为胶东王了。等到孝景七年,栗太子被废成了临江王,他这胶东王就顺利上位,成了太子。孝景帝驾崩后,太子即位,这就是咱们的孝武皇帝啦!

孝武皇帝刚登基那会儿,特别迷信鬼神,祭祀什么的搞得特别隆重。元年的时候,汉朝已经兴旺了六十多年了,天下太平,大家都盼着天子能封禅泰山,改朝换代呢。孝武皇帝也挺上进的,推崇儒学,招揽贤才,像赵绾、王臧这些文学大咖都被他请来做公卿,还想在城南建个明堂,让诸侯们来朝拜。可惜啊,改革这事儿还没搞成,就碰到了窦太后这个黄老学说的忠实粉丝,她可不喜欢儒学。结果窦太后派人暗中调查赵绾他们的不法行为,把他们给办了,赵绾、王臧自杀,所有改革措施都泡汤了。

过了六年,窦太后终于驾鹤西去。第二年,孝武皇帝又征召了一批文学之士,像公孙弘这样的牛人都被他请来了。又过了一年,孝武皇帝亲自跑到雍地,祭祀五畤。从那以后,每三年就去祭祀一次。那时候啊,孝武皇帝还特地找了个神君,把他安排在上林苑的蹏氏观里。这神君啊,据说是个长陵的女子,因为儿子死了伤心过度,就看见了神仙先后宛若。宛若给她建了个祠堂,老百姓们都去祭拜。后来平原君也去祭拜了,结果他的子孙后代都发达了。等到孝武皇帝即位后,更是隆重地对待这个神君,在宫里给他建了个祠堂,虽然只听说他的神迹,从没见过他本人,但孝武皇帝还是把他当成了宝贝。

话说那时候,李少君这哥们儿也靠着祭祀灶神、修炼养生之道、还有那啥不老术这些神奇玩意儿见到了皇上,皇上对他也是各种膜拜。李少君这家伙啊,原来是深泽侯家里的一个主管方士,他老是藏着掖着自己的年龄和出生地,总吹自己七十岁了,能驱使万物,还会不老术。这货靠着他那一套游走在各诸侯国之间,没老婆没孩子,但人家听说他能驱使东西还能长生不老,就疯狂给他送礼,这货的钱财衣物吃的喝的总是满满的。大家都觉得他啥产业也不搞,却富得流油,又不知道他到底是哪儿的人,就越来越信他,争着抢着巴结他。

李少君这货确实有一套,善于用些小技巧让人惊叹不已。有一次他跟武安侯喝酒,席间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头,李少君居然说自己跟这老头的爷爷一起游猎过。老头一听,小时候确实跟爷爷去过那些地方,一桌人都惊呆了。后来李少君见到皇上,皇上拿出个旧铜器问他,李少君看了一眼就说:“这玩意儿是齐桓公十年放在柏寝台的。”一查那铜器上的刻字,还真是齐桓公的东西。整个皇宫的人都吓尿了,觉得李少君简直是神仙下凡,好几百岁的人了。

李少君就跟皇上说:“祭祀灶神就能招来东西,招来东西就能把朱砂变成黄金,用黄金做饮食器就能延年益寿,益寿了就能见到海里的蓬莱仙者,见了仙者再去封禅就能长生不老,就像黄帝那样。我曾经游历海上,见过安期生,他还给我吃过大如瓜的枣子呢。安期生这仙人啊,能通往蓬莱,想见他就能见到,不想见就隐身了。”于是皇上就开始亲自祭祀灶神,还派方士出海去找蓬莱的安期生他们,同时研究怎么用朱砂和其他药材炼黄金。

过了好一阵子,李少君这货居然病死了。皇上还以为他化成仙飞走了呢,就派黄锤、史宽舒这些人去接收他的不老术。结果找蓬莱的安期生怎么找也找不到,海边的燕齐那些怪异的方士们却开始互相模仿,一个比一个吹得神乎其神。

话说啊,这亳地有个叫薄诱忌的家伙,他给皇上上了一本书,说:“天神里最牛的就是泰一,泰一的助手就是五帝。古代的天子啊,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去东南郊祭祀泰一,用的都是太牢级别的祭品,一搞就是七天,还得弄个八通之鬼道的祭坛。”皇上听了觉得挺有道理,就命令太祝在长安东南郊给泰一建了个祠堂,按照薄诱忌的方法定期祭祀。

后来呢,又有人上书说:“古时候的天子,每三年才用一次太牢级别的祭品来祭祀三位一体的神:天一、地一、泰一。”皇上觉得这主意也不错,就让太祝在泰一坛上按照这方法祭祀。再后来,又有人上书,说:“古时候的天子,春秋两季都会搞些特别的祭祀,比如祭祀黄帝用一只猫头鹰和一面破镜子;祭祀冥羊用羊;祭祀马神用一匹青色的公马;祭祀泰一、皋山山君、地长用牛;祭祀武夷君用干鱼;祭祀阴阳使者用一头牛。”皇上觉得这些祭祀方式都挺有意思的,就让祠官们按照这些方法在泰一坛旁边进行祭祀。

过了段时间,皇上在自家的园林里发现了一只白鹿,觉得这真是个好兆头啊,于是就用白鹿的皮做了货币,还造了白金。第二年,皇上又去雍地祭祀,结果捕获了一只独角兽,长得有点像麃。有关部门的人就说了:“陛下您这么虔诚地祭祀,上帝都给您回礼了,这只独角兽,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麒麟吧!”于是皇上就用这只麒麟去祭祀五畤,每个畤还加了一头牛来燎祭。为了彰显这天地之间的祥瑞之气,皇上还赐给诸侯们白金呢。

于是啊,济北王以为天子快要封禅了,就赶紧上书献上泰山和它旁边的小县城。天子笑纳了,然后拿别的县来补偿他。常山王犯了罪,被迁走了,天子就把他的弟弟封到真定去,好让常山王家的祭祀能继续下去,然后把常山改成了郡。这样一来,五岳就都在天子的郡里头了。

第二年,齐地有个叫少翁的人,靠着鬼神之术见到了皇上。那时候皇上有个宠爱的王夫人,可惜王夫人去世了。这少翁就用他的法术,在夜里弄出了王夫人和灶神的模样,皇上在帷帐里偷偷看见了,觉得挺神奇。于是呢,就封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他好多东西,还以客礼相待。

文成将军说:“皇上您要是想跟神仙沟通,那您的宫室、穿戴得像个神仙样儿,不然神仙可不会来。”于是呢,就画了云气车,还选了吉日来驾车驱赶恶鬼。又造了甘泉宫,宫里有个台室,画了天、地、泰一等各路神仙,还放了祭具来请天神。可是过了一年多,他的法术越来越不灵,神仙也没请来。他就写了封信,缝在牛肚子里,假装不知道这事儿,说这牛肚子里有奇怪的东西。结果把牛杀了以后,真的找到了那封信,信里说了些奇奇怪怪的话,把天子都给搞迷糊了。后来有人认出这字是文成将军写的,一问之下,果然是他写的。于是天子就把这文成将军给宰了,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呢,天子又搞了些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类的玩意儿,大概是想沾沾仙气吧,哈哈!

话说文成将军死后第二年,天子在鼎湖病得可不轻,什么巫医啊、偏方啊都试了个遍,就是不见好。这时候,游水发根这哥们儿站出来了,他说:“上郡有个巫师,生病的时候鬼魂会下来帮忙。”天子一听,赶紧把这巫师召到甘泉宫来祭祀。等到天子病重的时候,就派人去问这神君。神君说啊:“天子你别担心,你的病快好了,等我病好了,咱们甘泉宫见。”嘿,这么一来,天子的病还真就好了,立马就跑到甘泉宫去了,病也彻底痊愈了。为了庆祝这事儿,天子就大赦天下,还特地在寿宫给神君安了个家。这神君啊,可是个了不起的主儿,他的助手有大禁、司命这些大神,都跟着他混。不过啊,这神君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见的,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跟人说话似的。他有时候来,有时候走,来的时候总是带着一阵风。他住的那屋子啊,总是挂着帷帐,有时候白天说话,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夜里。天子每次去见他之前,都得先洗个澡、换身衣服,以示尊敬。巫师就负责接待他,安排吃喝拉撒。神君想要什么、说什么,巫师就记下来,然后告诉天子。天子还特意给神君设置了个寿宫和北宫,挂了羽旗,摆了供品,以礼相待。神君说的话呢,天子都让人记下来,叫做“画法”。其实啊,神君说的那些话,都是咱们老百姓都知道的,没什么特别的,但天子就是特别信他。这事儿啊,挺神秘的,外面的人都不知道。

过了三年,有关部门提出,年号应该用吉祥的天象来定,不能用一二这种简单的数字。于是呢,第一个年号叫建元,第二个年号因为长星出现叫元光,第三个年号因为郊祭时得到一只独角兽叫元狩。

第二年冬天,天子去雍地祭祀。有人议论说:“现在皇上亲自祭祀上帝,但如果不祭祀后土,那礼数就不周全了。”于是呢,有关部门就跟太史公、祠官宽舒等人商量,说:“祭祀天地用的牲畜,应该选角还没长出来的小牛。现在皇上要亲自祭祀后土,那后土应该在泽中的圆丘上设五个祭坛,每个祭坛用一头小黄牛和一套太牢的祭品。祭祀完了以后,把祭品都埋在地下,参加祭祀的人要穿黄色的衣服。”于是呢,天子就东行,在汾阴县的脽山上开始建立后土祠,按照宽舒等人的建议来办。天子亲自望拜,用的礼仪跟祭祀上帝一样。祭祀完了以后,天子就去了荥阳,然后返回。路过洛阳的时候,还下诏书说:“夏商周三代已经久远得难以追溯了。就把三十里地封给周朝的后代,让他们当周子南君,好继续祭祀先王。”这一年呢,天子开始巡视各郡县,慢慢地就靠近泰山了。

话说那年春天,乐成侯给皇上上了一封奏章,提到了栾大这个人。栾大啊,原本是胶东宫的一个下人,跟之前那个文成将军还是师兄弟呢。后来呢,他给胶东王当了个尚方,也就是管制造和供应器物的官。这乐成侯的姐姐是康王后,可惜没有儿子。康王死后,别的妃子生的儿子当了王,可这康后啊,有些不检点,跟新王关系不好,两人还互相用法律来威胁对方。康后听说文成将军死了,就想着巴结皇上,于是派栾大通过乐成侯求见皇上,说自己有长生不老的秘方。

皇上杀了文成将军之后,其实心里挺后悔的,觉得杀得太早了,还没把他的秘方都问出来呢。这一见到栾大,皇上就高兴得不得了。栾大这人长得高大帅气,说起话来头头是道,还特能吹牛,但皇上就是信他。栾大吹嘘说:“我曾经在海上遇到过安期生、羡门高这些神仙,他们觉得我身份低微,不相信我。又觉得康王只是个诸侯,不配得到长生秘方。我跟康王说了好多次,他都不信我。我师父说过,黄金可以炼成,黄河决口可以堵住,不死药可以得到,神仙也可以请来。我就是怕跟文成将军一样,一说真话,那些方士就都闭嘴不言了,哪还敢说什么秘方啊!”皇上说:“文成将军是吃了马肝死的,你要是真有本事,能把那秘方修炼好,我什么都不吝啬!”栾大说:“我师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见的,得人家主动求他才行。陛下要是真想请神仙,那就得让使者显贵些,让使者有亲戚在朝廷当官,用客人的礼节待他,别让他觉得低人一等。再让使者各自佩上信印,这样才能跟神仙沟通。神仙肯不肯来,那就看使者够不够格了。”于是皇上就先让栾大试了试他的小法术,结果还真灵,那斗旗自己就互相撞击起来。

那时候,皇上正为黄河决口和炼不出黄金发愁呢,就封栾大为五利将军。过了一个多月,栾大就得到了四枚金印,分别是天士将军、地土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的印。皇上还下诏给御史说:“以前大禹疏通了九江,治理了四渎。现在黄河泛滥,堤防工程一直没停过。我统治天下已经二十八年了,要是天能赐给我像大禹那样的贤士,让天下大通,那该多好啊。乾卦说‘飞龙在天’,‘鸿渐于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现在,我封地士将军栾大为乐通侯,食邑二千户。”还赐给他列侯级的府第,仆人一千人,用车马帷帐器物把他的家填得满满的。又把卫长公主嫁给栾大,送给他万斤黄金,还把他住的城邑改名为当利公主邑。皇上还亲自去五利将军家拜访,派使者去慰问,送的东西在路上一连串。从太后、大主到将相以下,都在他家摆酒设宴,送礼祝贺。于是皇上又刻了一枚玉印,上面写着“天道将军”,派使者穿着羽毛做的衣服,夜里站在白茅上,把玉印授给五利将军。五利将军也穿着羽毛衣,站在白茅上接受玉印,表示他不是皇上的臣子。而佩戴“天道”玉印的使者,是给皇上传达天神旨意的。于是五利将军常常夜里在家祭祀,想请神仙下凡。结果神仙没来,倒是招来了一群鬼怪。不过呢,他倒也挺有本事,能让这些鬼怪听他的。后来,他收拾行李往东走,说是要入海去找他的师父。栾大见了皇上几个月,就佩上了六枚金印,尊贵得天下震动。这下啊,那海边的燕齐一带,人人都捋着袖子自吹自擂,说自己有秘方,能成仙呢。

那年夏天六月中旬,汾阴有个叫巫锦的巫师,在祭祀魏脽后土营旁边时,发现地上有个像钩子一样的形状。他好奇地挖开一看,竟然挖出个鼎!这鼎啊,跟一般的鼎大不一样,上面刻满了花纹,但就是没有铭文,真是奇了怪了。巫锦赶紧报告给了官员,官员又上报给了河东太守胜,胜觉得这事儿不小,赶紧上报给了天子。

天子一听,立马派人去调查,看看巫锦是不是挖到什么宝贝了。经过一番查验,证实这鼎确实不是诈骗,于是天子就按照礼仪进行了祭祀,还亲自把鼎迎到了甘泉宫。这一路上啊,天子对这鼎可是宝贝得不得了,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到了中山的时候,天气特别好,还有黄云笼罩着呢。正好有只野兽路过,天子亲自射杀了它,就用这野兽来祭天了。

到了长安之后,公卿大夫们纷纷议论,觉得这鼎是个宝贝,得好好供奉。天子却有点疑惑,说:“最近黄河泛滥,收成也不好,所以我才去祭祀后土,祈求上天保佑百姓有个好收成。现在丰收还没见影儿呢,这鼎怎么就突然冒出来了呢?”官员们纷纷解释说:“以前大帝兴起的时候,就有神鼎出现,鼎代表着一统天下,是天地万物的象征。黄帝也铸了三个宝鼎,象征着天地人。禹收了九州的铜,铸了九个鼎,用来祭祀上帝鬼神。每当圣明之君出现,鼎就会兴盛,从夏传到商。周朝德行衰败,宋国的社坛也毁了,鼎就消失不见了。颂词里说,‘从堂到基,从羊到牛;大鼎小鼎,安然无虞,多么美好的征兆啊。’现在鼎到了甘泉宫,光泽润滑,变化如龙,预示着无尽的吉祥。它在中山出现,又有黄白云笼罩,野兽作为符瑞出现,弓箭射中目标,都集中在祭祀的坛下,这是上天对我们的回报和赐福啊。只有受命于天的帝王才能明白这其中的意义,与鼎的德行相契合。所以,这鼎应该让祖先看到,藏在帝王的宫廷里,以彰显明君的应验。”天子听了,觉得有道理,就下令:“可以。”

而那些出海寻找蓬莱仙岛的人呢,总说蓬莱其实并不远,就是找不到。大概是因为他们还没看到蓬莱的仙气吧。于是,天子就派了望气的人去辅佐他们,希望能找到那股仙气,顺利到达蓬莱。

那年秋天,皇上去了雍地,准备举行郊祭。有人说:“五帝是泰一的辅佐之神,应该设立泰一的祭坛,让皇上亲自去祭祀。”皇上听了这话,心里有点犯嘀咕,还没决定到底咋整。

这时候,齐人公孙卿跳了出来,说:“今年咱们挖到了宝鼎,而且啊,今年的冬至刚好是辛巳日的第一天,跟黄帝那时候一模一样。”他还拿出一本札书,上面写着:“黄帝挖到宝鼎的地方叫宛,他曾经问过鬼臾区。鬼臾区回答说:‘您挖到宝鼎和神策,那年冬至也是己酉日的第一天,这是天意啊,一个轮回的结束,也是另一个轮回的开始。’于是黄帝就迎日推策,后来过了二十年,又碰到冬至是朔旦,这样推了二十次,总共三百八十年。最后,黄帝就成仙升天了。”公孙卿想让所忠把这本书呈给皇上,可所忠一看这书,觉得不靠谱,像是胡扯的,就推脱说:“宝鼎的事儿已经定了,还看这玩意儿干啥?”公孙卿不甘心,就找了个皇上宠信的人把书呈了上去。

皇上一看这书,高兴得不得了,立马召见公孙卿。公孙卿说:“这本书是申功给我的,申功已经死了。”皇上好奇地问:“申功是什么人啊?”公孙卿回答:“申功是齐国人,跟安期生有交情,从安期生那儿听到了黄帝的事儿。他没留下别的书,就只有这本关于宝鼎的书。书上说:‘汉朝兴起的时候,跟黄帝那时候差不多。汉朝的圣人,要么是高祖的孙子,要么是曾孙。宝鼎出现,就意味着能与神灵沟通,可以举行封禅大典。历史上封禅过的七十二个王,只有黄帝上过泰山封禅。申功还说,咱们汉朝的皇上也应该去封禅,封禅之后就能成仙升天了。黄帝那时候有万个小诸侯国,其中七千个有神灵庇佑。天下有八座名山,三座在蛮夷之地,五座在中原。中原的五座山——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都是黄帝经常游玩、与神灵相会的地方。黄帝一边打仗一边学仙术,他觉得老百姓不按照他的道儿来,就砍杀那些不信鬼神的人。活了一百多岁之后,他终于能与神灵沟通了。黄帝在雍地郊祭上帝,住了三个月。鬼臾区又叫大鸿,死后葬在雍地,所以那儿有个鸿冢。后来黄帝在万灵明廷接待神灵,那明廷啊,就是现在的甘泉宫。所谓的寒门,就是现在的谷口。黄帝还采了首山的铜,在荆山下铸了宝鼎。鼎铸成之后,有龙垂下胡须来迎接黄帝。黄帝骑上龙背,群臣后宫七十多人也跟着骑了上去,然后就升天了。剩下的小臣没跟上,就拿着龙的胡须,结果胡须断了,还掉下了黄帝的弓。老百姓看到黄帝升天,就抱着他的弓和龙的胡须大哭。所以后来那地方就叫鼎湖,那弓就叫乌号。’”

听完公孙卿的话,皇上感慨道:“唉,我要是能像黄帝那样,抛弃妻子儿女就像扔掉破鞋一样容易啊!”于是他就拜公孙卿为郎官,派他到太室山去等候神灵。

后来,皇上就在雍地举行了郊祭,还去了陇西,登上空桐山,又去了甘泉宫。他命令祠官宽舒等人建造泰一的祭坛,祭坛的大小跟薄忌泰一坛一样,分三层,每一层都有台阶。五帝的祭坛环绕在泰一祭坛的下面,各自按照方位排列,黄帝的祭坛在西南方,还留出了八条通道,说是鬼道。祭祀泰一用的东西,跟雍地祭祀的一样,但还加上了甜酒、红枣、干肉之类的祭品,还杀了一头白色的公牛作为祭品。而五帝那儿,就只有酒和肉作为祭品了。祭坛下面四方的地方,是用来祭祀随从神灵和北斗星的。祭祀完毕后,剩下的祭品都要烧掉。祭祀用的牛是白色的,鹿放在中间,猪放在鹿里面,然后用水浇湿。祭太阳用牛,祭月亮用羊和猪。祭祀泰一的祝官和宰官都穿着紫色的衣服,衣服上还绣着花纹。五帝的祝官和宰官则按照各自代表的神的颜色来穿衣服,日神穿红色的,月神穿白色的。

十一月的一个清晨,冬至日刚到,天还没完全亮呢,天子就跑去郊外拜泰一神啦。他早上朝拜太阳,晚上朝拜月亮,每次都恭恭敬敬地作揖。拜见泰一神的仪式,跟之前在雍地的一样庄重。祭祀的时候,祭司们高声唱道:“天神把宝鼎和神策赐给了皇帝,月复一月,年终又始,皇帝恭敬地前来拜见!”天子身穿黄色的祭服,祭坛上摆满了火把,旁边还有烹煮祭品的厨具。有官员说:“祭祀的时候,祭坛上好像有光芒闪现呢!”公卿们也纷纷表示:“皇帝首次在云阳郊外拜见泰一神,官员们捧着玉璧和优质的祭品献上。那晚就有美丽的光芒出现,到了白天,还有黄色的云气直冲天际呢!”太史公和祠官宽舒等人说:“这是神灵赐予的福祉和吉祥的预兆啊!我们应该趁着这股地光和神域,在这里建立泰畤坛,以明确回应天神的旨意。让太祝来负责,每年腊月间进行祭祀。每隔三年,天子就来郊外拜见一次。”

那年秋天,为了攻打南越,天子又向泰一神祈祷,用牡荆树枝画了一面旗帜,上面画有日月北斗和升龙的图案,还模仿了天一三星的样子,作为泰一神的锋刃,这面旗帜就叫“灵旗”。每次出征前,太史都会捧着这面旗帜,指向要攻打的国家。至于那个五利将军嘛,他倒是不敢再提入海求仙的事了,只敢去泰山祭祀一下。天子派人悄悄跟着他查验,结果啥也没发现。这五利将军还瞎吹说自己见到了师父,其实他那套把戏早就被人看穿了,漏洞百出。最后,天子一怒之下就把五利将军给杀了。

到了冬天,公孙卿又在河南候神,结果在缑氏城墙上看到了仙人的脚印,还有个像野鸡一样的东西在城墙上飞来飞去。天子听说后,亲自跑到缑氏城去查看这些脚印。他问公孙卿:“这家伙该不会跟文成、五利一样是个骗子吧?”公孙卿赶紧解释说:“仙人可不是那种会主动找人主的人,得是人主主动去求他们才行。而且,对待神仙之道,咱们得有点耐心和宽容,否则神仙是不会来的。说神仙的事,听起来可能有些离奇荒诞,但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能实现的。”于是,各地的郡国都开始修路、修缮宫殿、名山和神祠,都盼着天子能来巡视呢。

话说那年,南越被咱们给灭了,皇上身边有个宠臣叫李延年,他唱歌唱得特好,皇上特别喜欢他。有一天,皇上就跟大臣们商量:“你们看,民间祭祀的时候都有歌舞,咱们祭天的时候咋就没有呢?这合适吗?”大臣们纷纷表示:“古时候祭祀天地都有音乐伴奏,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敬意。”还有人说:“泰帝曾经让素女弹奏五十弦的瑟,但音乐太悲伤了,泰帝都忍不住要禁止,最后就把瑟改成了二十五弦。”于是,在祭祀南越、泰一和后土的时候,就开始用上了乐舞。皇上还特地召来更多的歌儿,制作了二十五弦瑟和箜篌,这些乐器就这么流行开来了。

第二年冬天,皇上又提了个议题:“古时候,皇帝在封禅之前,都会先整顿军队,展示军威。”于是,皇上就带着十几万大军北巡朔方,回来的时候顺便去祭祀了黄帝的陵墓桥山,还顺便给士兵们发了点奖金。皇上好奇地问:“我听说黄帝是神仙,不会死,那他咋还有坟墓呢?”有人就解释说:“黄帝虽然成仙上天了,但群臣还是把他的衣冠葬在了这里。”到了甘泉宫,皇上准备开始泰山封禅的大事儿,就先祭祀了一下泰一神。

自从得到宝鼎之后,皇上就跟大臣们、儒生们商量封禅的事儿。毕竟封禅这种事儿太久远、太稀罕了,大家都不知道具体该咋整,儒生们就翻遍了封禅尚书、周官、王制这些古籍,想找出点线索。有个齐国的老头儿丁公,九十多岁了,他说:“封禅这事儿,其实就是为了得到长生不死的名声。当年秦始皇就没能成功封禅。陛下您要是想封禅,那就得一路往上,别停下来,这样就不会遇到风雨,最后就能成功封禅了。”于是,皇上就命令儒生们学习射牛的技术,还让他们起草封禅的仪式。过了几年,终于准备要搞封禅了。

皇上听了公孙卿和那些方士的话,说黄帝封禅之后就能遇到神奇怪物,还能跟神仙交流。皇上也想学学黄帝,尝尝跟蓬莱的神仙们交流的滋味,想让自己的功德跟九皇齐名,于是就用了一些儒家的说法来包装一下。可是那些儒生们呢,他们既然说不清楚封禅的具体细节,又被那些古籍给束缚住了,不敢放开手脚去干。皇上给他们看了封禅用的祭器,他们有的说“这跟古时候的不一样”,还有个叫徐偃的说“太常的那些儒生行礼不如鲁国的做得好”。还有个叫周霸的,他负责画封禅的图,结果皇上就把徐偃和周霸都给撤职了,把那些儒生全都打发走了,一个也不用。

三月的时候,皇上东巡到了缑氏县,还亲自去中岳太室山祭拜了一番。随行官员们在山下听到好像有人喊“万岁”,可是问上面的人,上面的人不说话;问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也不吭声。于是,皇上就下令封了三百户人家专门负责太室山的祭祀,还把这个地方命名为“崇高邑”。接着,皇上又东上泰山,那时候山上的草木还没长叶子呢,皇上就让人在石头上刻字,然后把这石头立在了泰山之巅。

之后,皇上继续东巡海上,去祭拜那八大神。齐地的人上书说神奇怪事和神奇药方的数以万计,可是一个个都验证不了。于是,皇上又加派了船只,让几千个说海里有神山的人去找蓬莱的神仙。公孙卿拿着符节总是先一步去名山候着,到了东莱的时候,他说晚上看见了一个身高几丈的人,可是一靠近就不见了,只留下了一个特别大的脚印,看起来像是禽兽的。还有大臣说看见了一个老头牵着狗,说“我想见巨公”,说完就突然不见了。皇上本来看到那个大脚印还不太信,可是一听大臣们说有个老头,就认定那老头是仙人了。皇上在海上住了好几天,派了好多方士和使者去找仙人,人数都上千了。

四月的时候,皇上回到了奉高。他想起了那些儒生和方士说的封禅方法,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听起来都不靠谱,实在难以施行。于是,皇上到了梁父山,按照礼仪祭拜了地主神。乙卯日那天,皇上让侍中的儒生们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射牛行礼。然后在泰山脚下东方进行了封禅仪式,跟祭祀泰一神的礼仪差不多。封禅的土堆宽一丈二尺,高九尺,土堆下面还埋着玉牒书,那书的内容可是机密哦。仪式结束后,皇上只带着侍中奉车子侯上了泰山,也在那儿进行了封禅。这些事情都是保密的。第二天,皇上从山北的小路下山。丙辰日,在泰山脚下的肃然山进行了禅祭仪式,跟祭祀后土神的礼仪一样。皇上都是亲自参拜,穿着黄色的祭服,还用了全套的乐器。江淮地区有一种一根茎上有三个脊的茅草,被用作神座。还用了五色的土来加固封禅的土堆。皇上还放了一些远方的奇兽飞禽和白雉等动物来增加祭祀的氛围。不过,像犀牛、旄牛这些动物就没用上。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皇上才离开泰山。封禅祭祀的那天晚上,好像有光出现,白天的时候,封禅的土堆上还升起了白云。

皇上从封禅大典回来,坐在明堂里,群臣们纷纷上前给他敬酒祝寿。皇上一高兴,就下令给御史写诏书:“朕以渺小的身躯继承了这至尊之位,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不能胜任。朕的德行还不够深厚,对礼乐也不太了解。这次祭祀泰一神,好像有祥瑞之光出现,就像是有神仙在保佑朕一样。虽然过程中有些奇怪的现象让朕心惊胆战,但朕还是鼓起勇气,完成了封禅泰山和禅祭肃然山的仪式。从现在开始,朕要与士大夫们一起努力,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赐给每户百姓一头牛和十石酒,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孤寡之人再赐两匹布帛。博县、奉高县、蛇丘县、历城县的百姓今年就不用交租税了。全国大赦,就像乙卯日那次大赦一样。朕所经过的地方,都不要再征派劳役了。两年前的事情,就都不要再追究了。”然后又下了一道诏书:“古时候,天子每五年巡视一次诸侯国,并在泰山举行祭祀仪式。诸侯们也有朝见和住宿的地方。现在朕命令诸侯们各自在泰山下修建官邸。”

皇上封禅泰山之后,天气一直风平浪静,没发生什么灾祸。那些方士们又说蓬莱的神仙山好像快要找到了,皇上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快要遇到神仙了。于是,他又东巡到海上,希望能遇到蓬莱神仙。可惜啊,奉车子侯突然得了急病,一天之内就去世了。皇上只好离开海上,沿着海岸线北上,一直走到碣石,然后从辽西开始,巡视北边,一直走到九原。五月的时候,皇上回到了甘泉宫。有关部门说宝鼎出现的那一年是元鼎年,所以就把今年定为元封元年。

那年秋天,东井星区出现了彗星。过了十几天,三能星区也出现了彗星。有个叫王朔的望气士说:“我独自看到那颗星像葫芦一样出现,一顿饭的时间后又消失了。”有关部门解释说:“陛下建立了汉朝的封禅大典,这是上天报答您的恩德,所以出现了吉祥的彗星。”

第二年冬天,皇上在雍地祭祀五帝,回来后又去祭拜泰一神。祭祀的时候说:“吉祥的星星闪耀天际,这是美好的预兆。寿星再次出现,光芒四射。信星也明亮可见,朕恭敬地祭拜泰一神,感谢他的恩赐。”

春天的时候,公孙卿说他在东莱山见到了神仙,神仙好像还说了“见天子”的话。于是,皇上就亲自去了缑氏城,封公孙卿为中大夫。然后他们又去了东莱,在那里住了几天,可惜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大人的脚印。皇上又派了上千个方士去寻找神仙和采摘灵芝仙药。可是那年却遇到了旱灾。于是,皇上在无名之地举行了祈祷仪式,还去了万里沙和泰山祭祀。回来的时候路过瓠子,皇上亲自到河边去视察决口的黄河,住了两天,举行了沉河祭祀仪式后才离开。然后派了两名大臣率领士兵去堵塞黄河决口,黄河改道流入两条新河道,恢复了大禹治水时的旧迹。

那时候,南越刚被咱们灭掉,那些越人中的勇士就说了:“咱们越人风俗信鬼,祭祀的时候都能见鬼,挺灵的。以前东瓯王特别尊敬鬼神,结果活到了160岁呢!后来的人慢慢就不那么虔诚了,所以就越混越差。”皇上听了,就下令让越地的巫师设立越式的祭祀,这种祭祀啊,没有祭坛,只搭个平台,既祭拜天神上帝,也祭拜百鬼,还用鸡来占卜吉凶。皇上居然信了,从此越式的鸡卜就开始流行了。

公孙卿这哥们儿又说:“其实仙人是可以见到的,但皇上您每次去都匆匆忙忙的,所以见不到。要是您能建个观,就像缑氏城那样,里面放上肉干和枣子,仙人说不定就被吸引来了。再说,仙人也都喜欢住高楼。”于是,皇上就下令在长安建了个蜚廉桂观,在甘泉又建了个益延寿观,还派公孙卿拿着符节,准备好祭祀用具,专门候着仙人。后来还建了个通天台,在台下设了祭坛,打算招来一群神仙。甘泉宫的前殿也重新装修了一番,其他宫室也都扩大了。夏天的时候,宫殿的檐廊内还长了灵芝。皇上因为治理黄河、兴建通天台,见到有光云出现,就下了道诏书说:“甘泉宫檐廊内长了九株灵芝,大赦天下,停止一切徭役。”

第二年,咱们去讨伐朝鲜。夏天又遇上旱灾,公孙卿解释说:“黄帝那时候封禅也遇到了天旱,但那是乾封三年,是吉兆。”皇上听了,就下诏说:“现在天旱,是不是也要乾封呢?命令全国都尊敬祭祀灵星吧。”

又过了一年,皇上到雍地祭祀,还开通了回中道去巡视。春天到了鸣泽,然后从西河回来。

第二年冬天,皇上南巡到南郡,一路走到江陵再往东。还亲自登上潜县的天柱山,封它为南岳。接着又乘船顺江而下,从寻阳到枞阳,经过彭蠡泽,祭祀了那里的名山大川。然后又一路北上到琅邪,沿海而上。四月中旬,到了奉高,又修缮了封禅的礼仪。

话说啊,当初皇上封禅泰山的时候,发现泰山东北角有个古时候明堂的地方,但那儿地势险峻,空间也不够宽敞。皇上就想在奉高旁边建个明堂,可是呢,具体怎么建,他也不太清楚。就在这时,济南有个叫公玉带的哥们儿,他带来了黄帝时期的明堂图。这图里啊,有个大殿,四面都没墙,顶上盖的是茅草,还有水流过,四周是圆环形的宫墙和天桥,天桥上还有楼呢。从西南边进去,这地方就叫昆仑。皇上得从这昆仑道进去,祭拜上帝。于是啊,皇上就下令在汶上的奉高,按照公玉带的图来建明堂。

等到五年后修封禅的时候,皇上就在明堂的上座祭拜泰一和五帝,还让高皇帝坐在对面受祭。在下房里祭拜后土,用了二十头牛当祭品。皇上还是从昆仑道进去,祭拜明堂的仪式就跟郊祭差不多。祭完之后,就在堂下烧祭品。然后皇上又上了泰山,在山顶搞了个神秘的祭祀。在泰山下呢,分别祭拜五帝,每个方向一个,黄帝和赤帝放在一起,有专门的官员负责祭祀。在泰山上点火,山下的人就跟着应和。

过了两年,十一月甲子日,正好是冬至,推算历法的人都说这一天是个好日子。于是皇上亲自到泰山,在甲子日冬至这天,在明堂祭拜上帝。每次修封禅都是这么搞的。祭祀的时候说啊:“上天又赐给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无穷无尽。皇帝恭敬地祭拜泰一神。”之后呢,皇上又东巡到海上,考察入海的情况和那些方士求神的事情,结果啥都没验证出来。不过皇上还是没放弃,继续派人去找,希望能遇到神仙。

十一月乙酉那天,柏梁台发生了火灾。十二月甲午日,皇上亲自到高里山祭祀后土,还临海眺望渤海,打算祭拜蓬莱之类的神仙,希望能到达那些奇异的地方。

话说,皇上回到京城后,因为柏梁台火灾的缘故,就在甘泉宫接受诸侯王的朝拜和呈报的地方税收账本。公孙卿这时候说:“黄帝当年在青灵台住了十二天,结果那地方也烧了,后来黄帝就搬到了明庭。这明庭啊,就是现在的甘泉宫。”那些方士也都说,古代有好多帝王都在甘泉建过都城。后来,皇上又在甘泉宫接受诸侯王的朝拜,还特地在甘泉宫给诸侯们建了住处。那个越地的勇士勇之就说了:“我们越地有个风俗,就是房子要是着了火,重建的时候一定得建得比原来大,用这种方式来战胜火灾。”于是呢,皇上就下令建造建章宫,规模之大,简直有千门万户。前殿的高度,比未央宫还要高。东边有座凤阙,高达二十多丈。西边则是唐中,还有几十里长的虎圈。北边挖了个大水池,水池中有个叫渐台的建筑,也有二十多丈高,这水池就叫泰液池。池子里还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这些小岛,都是模仿海中的神山,还有龟鱼之类的生物。南边则有玉堂、璧门和大鸟之类的建筑。又建了神明台、井干楼,高度五十多丈,还有一条辇道把这些建筑都连了起来。

到了夏天,汉朝改了历法,把正月定为一年的开头,崇尚的颜色也改成了黄色,官名也都换了,连印章都改成五个字的了。这一年,就定为太初元年。这一年啊,西边还讨伐了大宛国。结果蝗虫灾害大爆发。丁夫人、洛阳的虞初等人,就用方术诅咒匈奴和大宛,希望他们能倒霉。

第二年,有关部门报告说,雍地的五畤祭祀啊,祭品不够肥美,香气也不够浓郁。于是皇上就下令祭祀官员,让他们给五畤送上优质的牛犊和完整的祭牲,还要用五色食品来对应五行所胜的对象。而那些用小马驹的地方,全部用木头做的马代替。只有祭祀五帝的时候,还有皇上亲自郊祭的时候,才用真的小马驹。至于其他那些名山大川需要用小马驹的,也都用木头马代替。等祭祀游行的时候,才用真马。其他的礼仪还是跟以前一样。

又过了一年,皇上东巡到海上,考察那些神仙传说,结果啥都没验证出来。有个方士说:“黄帝时候建过五城十二楼,在执期那个地方等候神仙,那地方就叫迎年。”皇上听了觉得不错,就下令按照方士说的建,还给那地方取名叫“明年”。皇上还亲自去祭祀上帝,穿的衣服都是黄色的,真是够虔诚的。

公玉带这哥们儿说:“黄帝那时候虽然也封过泰山,但那是风后、封钜、岐伯让黄帝去封东泰山,禅祭凡山,合了符之后才成仙不死的。”皇上听了,就让人准备祭祀用具,到了东泰山一看,嘿,这东泰山又小又矮,根本配不上黄帝的名头。于是就让祭祀官员去拜拜,但没搞封禅大典。后来还让公玉带负责祭祀和候神。到了夏天,皇上就回了泰山,按照五年前的规矩搞祭祀,只不过这次还加上了禅祭石闾。这石闾啊,就在泰山南边的山脚下,方士们都说这是仙人的居所,所以皇上就亲自去禅祭了。

又过了五年,皇上又回到泰山修封禅,回来的时候顺便祭了祭常山。

现在皇上推崇的祭祀啊,主要是泰一和后土,每三年就亲自去郊外祭祀一次,这可是咱们汉朝封禅的大事儿。每五年呢,还得修一次封禅。像薄忌泰一、三一、冥羊、马行、赤星这五个神,还有宽舒这位祭祀官员,都是每年按时祭祀的。这六大神的祭祀啊,都由太祝来负责。至于八神和其他名山的祭祀嘛,就是路过的时候拜拜,走了就算了。那些方士们自己搞起来的祭祀啊,他们自己负责到底,人没了祭祀也就停了,祭祀官员可不管。其他的祭祀还是按照老规矩来。皇上这次封禅之后,过了十二年才回来,这期间可是把五岳四渎都走遍了啊。那些方士们候神、入海求蓬莱的事儿,终究也没啥结果。公孙卿那候神的家伙,还拿大人脚印当借口,也没啥效果。皇上对方士们的怪话和迂腐越来越厌烦了,但还是吊着他们,希望能遇到真货。从那以后啊,说祭祀神灵的方士越来越多,但效果嘛,大家也都看到了。

太史公说啊:我跟着皇帝去巡游祭祀天地诸神和名山大川,还参加了封禅大典。进了寿宫侍奉祭祀,跟神仙唠唠嗑,仔细听了听方士和祭祀官员们说的话。然后我就退下来,开始研究自古以来跟鬼神打交道的那些事儿,把他们的底细都翻了个底朝天。以后有君子想看的话,就尽管来看吧。至于那些祭祀用的器皿、礼品啊,还有献礼、回礼的礼节啊,都有专门负责的官员去管,我就不多说了。

孝武帝这位大佬啊,统治天下的时候,四海太平。他这人特喜欢奢华,还特别敬重神明。祭台开了八道门,跟五座城都连上了。早上刚亲自接见五利将军,晚上又去拜见文成将军。祭祀的规矩都不按套路出牌,巡游也不听占卜的结果。他登上嵩山,又刻石于泰山,还望着日出的景象大声呼喊。迎年祭祀,改历定正朔,忙得不可开交。把中原地区都折腾得疲惫不堪了,还得去对付边境上的战事。每天都忙得团团转,老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我低头想想秦始皇,孝武帝这家伙,简直快赶上他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春满香夏 浪漫官途 洛公子 都市极乐后后宫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wtw1974 魔艳武林后宫传 和竹马睡了以后 艳海风波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逍遥人生 绝色乡野 都市花语 曼陀罗妖精 天龙风流之替身段誉 娇艳异想 我在星际重着山海经 一念之私 我!隐世宗门掌教 四合院:想算计养老?那不可能 
经典收藏我在原始部落当村长 抗战:开局召唤一个德械师 军阀,签到发展,列强竟是我自己 重生于康熙末年 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正德五十年 超级响马系统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我当皇帝那些年 大人,得加钱 唐朝工科生 夺鼎1617 李治你别怂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小军阀 镇国傻世子 舌尖上的大宋 兵法辑录 凤主江山,攻占腹黑王爷 三国:刘备帐下,朝九晚五 
最近更新大唐:吾父赵王李元霸 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 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汉末乱云飞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 无尽权谋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奇门故事汇 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 沈家大小事 云尧长歌 高武大秦:当世儒仙,竟是祖龙 神威天降九皇子 大乾:帝国独裁者 风入邺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