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首页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鹰掠九天 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金牌帝婿 崇祯十五年 我的公公叫康熙 将门枭虎 综武:之大秦仙朝 大秦痴呆太子开局斩赵高 重生之铁血战将 大夏第一假太监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4章 魏世家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哎呀,这魏国的祖先啊,竟然是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和周武王是亲戚关系,周武王伐纣时,毕公高被封在了毕地,于是就有了毕这个姓氏。后来呢,毕家落魄了,成了普通老百姓,有的待在国内,有的跑到了蛮夷之地。其中有个后代叫毕万,他给晋献公打工。

晋献公十六年那会儿,赵夙开车,毕万坐副驾,两人一起出征霍、耿、魏这三个地方,把他们都灭了。灭了之后呢,晋献公把耿地赏给了赵夙,魏地赏给了毕万,两人都成了大夫。有个叫卜偃的家伙说:“毕万的后代肯定不得了!毕万这个名字里的‘万’可是满数,而魏又是个大国名。这么一来,毕万的后代肯定人丁兴旺!”果然啊,毕万的后代越来越牛,最后他们就用魏作为姓氏了。毕万有个儿子叫武子,武子后来又给晋公子重耳打工。重耳后来成了晋文公,就让武子继承了魏家的封地,还提拔他做了大夫,治理魏地。武子有个儿子叫悼子。

悼子后来把治理的地方搬到了霍地,然后生了个儿子叫魏绛。魏绛给晋悼公打工,悼公三年那会儿,诸侯们开会,悼公的弟弟杨干行为不检点,魏绛就教训了他一顿。悼公怒了:“开会本来挺光荣的事儿,你倒好,给我弟弟丢脸!”说着就要杀魏绛。后来有人劝他,悼公才消气。悼公继续让魏绛管事儿,魏绛就让戎族和翟族跟晋国亲热起来。悼公十一年的时候,悼公说:“自从用了魏绛,八年里我九次召集诸侯开会,戎族和翟族也都跟我们和好了,这都是魏绛的功劳啊!”于是赏给魏绛音乐,魏绛谦虚了三次才收下。后来魏绛把家搬到了安邑,死后谥号昭子。他有个儿子叫魏嬴,嬴又生了个儿子叫魏献子。这魏家啊,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话说这魏献子呢,给晋昭公打工,可惜昭公一死,六卿就强势崛起,晋国的王室就衰落了。

到了晋顷公的十二年,韩宣子这把老骨头撑不住了,魏献子就接手了国家大事。那时候晋国的宗室祁氏和羊舌氏闹得不可开交,六卿一怒之下把他们给灭了,把他们的地盘瓜分成十个县,每个县都让六卿的儿子去当大夫。魏献子跟赵简子、中行文子、范献子这几位一起,都成了晋国的重臣。

过了十四年,孔子去鲁国当宰相了。又过了四年,赵简子因为晋阳之乱,跟韩、魏两国联手攻打范氏和中行氏。这魏献子生了个儿子叫魏侈,魏侈就跟赵鞅一起干范氏和中行氏。

魏侈的孙子呢,叫魏桓子,跟韩康子、赵襄子一起把知伯给灭了,分了他的地盘。

桓子的孙子又叫魏文侯都,这名字取得真有意思。魏文侯元年,也是秦灵公的元年,那时候韩武子、赵桓子、周威王也都还在。

魏文侯这哥们儿一上台,就忙得不可开交。第六年修了少梁城;第十三年派子击去围攻繁、庞两地,把当地的老百姓都迁走了;第十六年又去伐秦,在临晋修了元里城。

第十七年更厉害,直接攻打中山国,还让子击去守着,赵仓唐给他当副手。子击在朝歌碰上了魏文侯的老师田子方,赶紧让车避开,下车行礼。可这田子方呢,一点礼数都不讲。子击就问了:“老师啊,您说,是富贵的人容易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容易骄傲?”田子方说:“贫贱的人更容易骄傲呗。诸侯如果骄傲就会失国,大夫如果骄傲就会失家。贫贱的人,要是言行不合时宜,没人用他,他大可以一走了之,去楚国、越国,就像甩掉鞋子一样轻松,哪像富贵的人,顾虑那么多。”子击听了,心里不太高兴,就走了。后来魏文侯又向西攻打秦国,打到郑地就回来了,还修了雒阴、合阳两座城。

到了二十二年,魏、赵、韩三国终于被列为诸侯了。二十四年,秦国来打咱们,打到阳狐才停。二十五年,子击还生了个儿子,真是喜事连连啊!

魏文侯这货可是个学霸,他虚心向子夏请教经书,对段干木也是客客气气的,每次路过段干木家门口,都得把车前的横木扶一扶,表示尊敬。秦国那边本来还想打魏国的主意,但有人说:“魏国的国君对贤人那么有礼,国民都称他仁义,上下一心,和谐得不得了,咱们还是别去惹他们了。”所以啊,魏文侯在诸侯间赢得了好名声。

魏文侯还让西门豹去守邺城,结果河内治理得井井有条,大家都夸他。

有一天,魏文侯跟李克聊天,说:“老李啊,你以前跟我说过,‘家里穷就想找个好老婆,国家乱就想找个好宰相’。现在我选的人不是魏成就是翟璜,你觉得他俩咋样?”李克一听,赶紧说:“老板啊,我这个小人物可不敢议论您的大事儿,您就别问我了。”文侯说:“哎呀,老李你就别客气了,快说说你的看法。”李克想了想,说:“其实您自己就能判断啊。看看他们平时亲近什么人,富裕时怎么花钱,显达时推荐什么人,穷困时不做什么,贫穷时不取什么,这五点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了,还用得着我多说吗?”文侯一听,恍然大悟:“老李你说得对啊,我这就去定人选。”说完,李克就急匆匆地走了,路过翟璜家时,翟璜跑出来问:“老李啊,刚才听说国君找你商量宰相的人选,到底定了谁啊?”李克说:“魏成子当宰相了。”翟璜一听就火了:“你他喵的睁眼说瞎话!我推荐的西河太守、西门豹守邺、乐羊伐中山、还有你给国君当儿子的老师,这些功劳哪点比魏成子差了?”李克淡定地说:“你推荐的这些人,国君都是当臣子用的;而魏成子推荐的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国君都是当老师供着的。你怎么跟魏成子比啊?”翟璜一听,立马就怂了,赶紧给李克鞠躬道歉:“我错了,我错了,愿意当你的小弟。”

过了几年,虢山崩塌,把黄河都堵了。魏文侯又发兵去打郑国,还在酸枣修了座城,跟秦国在注地打了一仗还赢了。但后来齐国占了魏国的襄陵,秦国也打到了阴晋。

到了三十八年,魏国又去打秦国,结果在武下被打败了,还抓了秦国的一个将领。这一年,魏文侯去世了,他儿子魏击继位,这就是武侯了。哎,这魏国也是命途多舛啊,不过故事还得继续,看武侯怎么折腾吧!

魏武侯元年,赵敬侯刚当上老大,结果他们家公子朔搞内乱,没成功,就逃到魏国来,还跟魏国一起偷袭了邯郸,可惜没打赢就撤了。

第二年,魏国修了安邑、王垣两座城。

到了第七年,魏国去打齐国,一路打到桑丘。第九年,魏国在浍地被翟国给打败了。后来魏国派吴起去伐齐,又打到了灵丘。那时候齐威王也刚上位。

过了两年,魏国跟韩、赵两国把晋国的地给分了,把晋国的后代也给灭了。

第十三年,秦献公把栎阳设成了县。第十五年,魏国又把赵国的北蔺给打败了。

到了第十六年,魏国又去打楚国,把鲁阳给夺了。然后武侯就去世了,他儿子继位,这就是惠王了。

惠王元年,那时候武侯刚死,他儿子跟公中缓争着当太子。公孙颀这哥们儿从宋国跑到赵国,又从赵国跑到韩国,跟韩懿侯说:“魏国现在正为太子之位争得不可开交,您听说了没?现在魏国得了王错,还占着上党,那可是半个魏国啊。咱们趁机灭了它,魏国就完蛋了,这机会可不能错过啊。”韩懿侯一听,觉得有道理,就跟赵成侯联手去打魏国,双方在浊泽大战一场,魏国被打得落花流水,国君都被围了。赵成侯跟韩国说:“咱们把魏国国君干掉,立公中缓为君,然后割点地就撤,这样咱们就赚了。”韩国说:“不行。杀了魏国国君,人家会说咱们残暴;割了地就走,人家又会说咱们贪婪。不如把魏国分成两半,这样魏国就不会比宋国、卫国强了,咱们也就没后顾之忧了。”赵成侯不听。韩国不高兴,就带着少数士兵晚上偷偷撤了。所以惠王能保住性命,魏国也没被分家,就是因为这两家没商量好啊。要是听了一家的话,魏国早就分崩离析了。所以说啊,“国君要是没选好继承人,国家可就危险了”。

第二年,魏国在马陵把韩国给打败了,又在怀地把赵国给揍了。第三年,齐国又在观地干趴下了魏国。第五年,魏国跟韩国在宅阳开了个会,还修了武堵城。可惜后来被秦国给打败了。第六年,魏国又占了宋国的仪台。第九年,魏国又在浍地打败了韩国。后来跟秦国在少梁打了一仗,还抓了秦国的将领公孙痤,夺了庞地。那时候秦献公去世了,他儿子孝公继位。魏国这几年也是挺忙的,又是打仗又是开会的,不过看来还是得悠着点儿,毕竟强中自有强中手啊!

话说魏国的运气真是过山车啊!就在第十年,魏国去啃了赵国的皮牢,结果彗星就出现了,仿佛在嘲笑魏国:“哈哈,你这小动作,我都看在眼里呢!”到了第十二年,天上更是上演了一出大戏,星星大白天就掉下来,还“砰”的一声巨响,像是在说:“魏国,悠着点儿啊,别太过火!”

过了两年,魏国跟赵国在鄗地开了个会,大概是商量怎么瓜分地盘吧。又过了一年,鲁、卫、宋、郑这四个小国的国君居然都来朝拜魏国,魏国这是要当老大的节奏啊!

可是,第十六年跟秦孝公在杜平会面后,魏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先是跑去侵略宋国的黄池,结果没占到便宜反而被宋国给夺回去了。接着,在元里跟秦国干了一仗,结果少梁被秦国给夺了,魏国还围着赵国的邯郸不放。这邯郸可不是好啃的骨头,魏国一围就是一年,直到第十八年才拔下来。

赵国一看不妙,赶紧向齐国求救。齐国就派了田忌和孙膑这对黄金搭档来救场,结果在桂陵把魏国给打败了。魏国这脸丢得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第十九年,诸侯们看魏国不顺眼,就联合起来围攻它的襄陵。魏国赶紧筑长城、塞固阳来防守。可是,这长城能挡住外敌,却挡不住内忧啊!

到了二十年,魏国不得不把邯郸还给赵国,还在漳水上跟赵国签了个和平条约。这一下,魏国算是元气大伤了。

二十八年,齐威王去世,中山君跑来给魏国当相国。这魏国啊,真是风水轮流转,一会儿当老大,一会儿又要跟别人求和。

三十年,魏国又去打赵国,赵国一看这势头不对,又向齐国求救。这次齐宣王听了孙子的计策,决定出手救赵打魏。魏国一看这阵势,赶紧大兴师旅,派了庞涓当将军,还让太子申当上了大将军。这太子申啊,一路上经过外黄时,有个叫徐子的家伙跑来对他说:“太子啊,我有个百战百胜的计策!”太子一听来了兴趣:“哦?快说说看!”徐子就说了:“太子啊,你要是亲自带兵去打齐国,赢了的话,富贵也就跟现在差不多;可要是输了的话,那魏国可就完蛋了。这就是我百战百胜的计策啊!”太子一听觉得有道理,就说:“好吧,我听你的,回去算了。”可是那徐子却摇头说:“太子啊,你想回去也回不去了。那些劝你打仗的人,都是想从你身上捞好处的人。你现在想回去,恐怕没那么容易了。”太子一听,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结果他的司机也劝他:“将军啊,你要是出兵又回去的话,那就跟逃跑没什么区别了。”太子一听,心想也是,于是就硬着头皮跟齐国干了一仗。结果嘛,大家都知道了,在马陵被齐国打了个大败仗,太子申被俘,将军庞涓被杀,魏国军队一溃千里。

三十一年,秦国、赵国、齐国联手打魏国,秦国那边还用了个诈术,把魏国的将军公子卬给骗了,然后偷袭夺了他的军权,把魏国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秦国用了商鞅变法后,势力大增,东边的地盘都扩张到了黄河边。而齐国和赵国也趁机多次击败魏国。因为安邑靠近秦国,魏国就把都城搬到了大梁。还立了公子赫为太子。

三十三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在秦国混不下去了,就跑回魏国来。可是魏国这边也恨他入骨,根本不让他进门。三十五年,魏国跟齐宣王在平阿南边开了个会,大概是商量怎么对付秦国和赵国吧。这魏国啊,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东边要防齐国,西边要防秦国,北边还要防赵国,真是四面楚歌啊!

梁惠王啊,这哥们儿可是个“战斗民族”的国王,整天忙着打仗,结果嘛,嘿嘿,输了又输,可谓是“三战三败”。为了挽回面子,他就开始放低姿态,拿出厚礼去招揽那些有才能的人。这不,邹衍、淳于髡、孟轲这些大咖都被他请到了梁国。

梁惠王一见孟轲,就开启了“诉苦模式”:“哎呀,老孟啊,我这国王当得真是憋屈啊!打了三次仗都输了,太子被抓,大将战死,国家都快被掏空了,祖宗的基业都快保不住了。你这么老远跑来,能不能给我支个招,让我的国家好起来啊?”

孟轲一听,摇了摇头说:“大王啊,你这思路就不对啊!你一说利益,大夫们也想利益,大夫们一想利益,老百姓也想利益,大家都争利益,国家可就危险了。当国王的,就应该讲仁义,别整天想着利益!”

就这样,孟轲给梁惠王上了一堂生动的“仁义课”。可惜啊,梁惠王这脑袋里装的还是打仗和利益,哪里听得进去这些大道理呢?

过了几年,梁惠王去世了,他的儿子襄王继位。这襄王也是个有追求的国王,一上台就跟诸侯们在徐州开会,互相称王,还追尊他老爸惠王为“王”。可惜啊,这称号虽然好听,但实力跟不上也是白搭。

接下来的几年里,魏国跟秦国、楚国打得不可开交,输多赢少。秦国把魏国的地盘一块一块地啃下来,魏国却是节节败退。这襄王啊,也是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一天天衰落下去。

最后呢,这襄王也去世了,他的儿子哀王继位。这时候的魏国,已经是风雨飘摇,张仪这些大才也都离他而去。魏国啊,就像一只受伤的狮子,虽然曾经威猛,但现在已经是日落西山了。

哀王元年,五国联军攻打秦国,结果却是手牵手一起唱《凉凉》。

第二年,齐国跟咱们玩了个“观津大冒险”,结果咱们输得跟个“小鹌鹑”似的。到了第五年,秦国那樗里子就像开了挂一样,一下子就把咱们的曲沃给拿下了,咱们的犀首岸门跑得比兔子还快。第六年,秦国竟然来立咱们家的公子政为太子,这是要跟我们搞“秦魏联盟”的节奏啊。于是咱们跟秦国在临晋搞了个“友好会晤”。第七年,咱们去攻打齐国;第八年,又跟秦国一起伐燕。这秦魏两国,简直就是“狼狈为奸”啊!

第八年,咱们去攻打卫国,轻轻松松就拿下了两个列城。我见了卫君,就跟他商量:“咱们撤军吧,别再让成陵君当炮灰了,怎么样?”卫君一听,立马就怂了:“先生您真厉害,我以后就让您来管卫国了。”然后我又去找成陵君,跟他说:“想当年魏国打赵国,把羊肠给断了,阏与也给占了,差点把赵国给灭了。可赵国为啥没亡呢?就因为魏国是合纵的主谋。现在卫国都快亡了,他们肯定会去求秦国帮忙。咱们得赶紧出手,与其让秦国来救卫国,不如咱们来救,这样卫国肯定会感激咱们的。”成陵君一听,立马点头:“好主意!”然后我又去见魏王,跟他说:“卫国虽小,但宝贝不少。现在他们国家有难,宝贝却不肯拿出来,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咱们不是真心帮他们。所以,咱们得赶紧出手,先帮卫国解围,这样他们才会把宝贝拿出来。”魏王一听,觉得有理,就撤了兵,还免了成陵君的职,这辈子都不想再见他了。

第九年,咱们又跟秦王在临晋开了个会。张仪、魏章这两个家伙都回魏国了。魏相田需一死,楚国就开始搞小动作,害得张仪、犀首、薛公这三个大佬都不好过。楚相昭鱼就去找苏代商量:“田需一死,我怕张仪、犀首、薛公中有人会当魏相啊。”苏代一听,就笑了:“那你想让谁当魏相呢?”昭鱼说:“我想让太子自己当。”苏代说:“没问题,我去帮你搞定。”昭鱼就问:“你怎么搞?”苏代说:“你去跟梁王说,我去帮你游说。”昭鱼又问:“怎么说?”苏代就给他出主意:“你就说,梁王是个有主见的人,肯定不会让张仪他们当相。张仪当了相,肯定偏向秦国;犀首当了相,肯定偏向韩国;薛公当了相,肯定偏向齐国。梁王肯定不愿意这样。所以,最好还是让太子自己当相。这样,张仪他们都会觉得太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都会尽心尽力地辅佐魏国。”昭鱼一听,觉得有理,就照办了。结果太子真的当了魏相。

第十年,张仪这家伙终于死了。第十一年,咱们又跟秦武王在应地开了个会。第十二年,太子去秦国朝拜。结果秦国来攻打咱们的皮氏,没打下来就走了。第十四年,秦国把武王后送回来了。第十六年,秦国又占了咱们的蒲反、阳晋、封陵。第十七年,咱们又跟秦国在临晋开了个会,秦国把蒲反还给了咱们。第十八年,咱们又跟秦国一起去打楚国。到了二十一年,咱们跟齐国、韩国一起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在函谷关大获全胜。

二十三年,秦国又跟咱们和好了,把河外和封陵都还给咱们了。哀王一死,他的儿子昭王就继位了。这魏国啊,真是跟秦国纠缠不清,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就像演了一出出大戏似的,看得人眼花缭乱啊!

昭王元年,我们魏国就被秦国给拔了个襄城,简直跟拔萝卜一样简单。第二年跟秦国打,哎,别提了,输得那叫一个惨啊!第三年呢,我们好心好意帮韩国打秦国,结果秦将白起一出手,直接在我们伊阙干趴下了二十四万大军,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到了第六年,没办法,只好忍痛割爱,把河东地方四百里送给了秦国。这时候,芒卯这家伙还搞起了欺诈,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转眼到了第七年,秦国又来拔我们的城,大大小小一共六十一座,简直是抢地盘抢上瘾了。第八年更离谱,秦昭王自称西帝,齐湣王自称东帝,结果一个月没到,俩人都觉得不对劲,又都改称王,这出戏码真是让人看傻眼。

第九年,秦国又拔了我们新垣、曲阳两城,简直就像逛街一样,看中哪个拔哪个。到了第十年,齐国把宋国给灭了,宋王还死在我们温地,真是祸不单行啊。

第十二年,我们跟秦、赵、韩、燕一起讨伐齐国,终于在济西把齐国给打败了,齐湣王也逃之夭夭。这时候,燕国趁机独自攻入临菑。我们魏国呢,也跑去跟秦王在西周开了个会,算是混混脸熟吧。

第十三年,秦国又来拔我们安城,兵都打到大梁了,结果又撤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到了十八年,秦国把郢都给拔了,楚王只好逃到陈地,真是落魄至极。

十九年,昭王驾崩,他的儿子安厘王继位。这安厘王一上台,秦国就迫不及待来拔我们两城,第二年又来拔两城,直接把大军开到我们大梁城下。这时候韩国来救我们了,我们就把温地送给秦国求和。

到了第三年,秦国又来拔我们四城,杀了四万人,简直是杀人如麻啊。第四年更惨,秦国联合韩、赵两国一起攻打我们,杀了十五万人,还将我们的将领芒卯给打跑了。这时候,我们魏国的将军段干子就建议把南阳送给秦国求和。

苏代听了这话,就跑去跟魏王说:“您看看,想要官印的是段干子,想要地的是秦国。现在您却让想要地的人来掌管官印,让想要官印的人来送地,这样下去,我们魏国的地岂不是要送光啊?再说,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就好比抱着柴火去救火,柴火不烧完,火是不会灭的。”魏王听了,叹了口气说:“你说得对,可是事情已经开始了,不能回头了。”苏代就笑了,说:“大王您就没见过赌博的人为什么贵重枭牌吗?就是因为枭牌可以随意吃牌或者停手啊。您现在说事情已经开始了不能回头,那岂不是连赌博的人都不如,连枭牌都不会用了?”

就这样,九年过去了,秦国又拔了我们怀地。十年的时候,秦国派到魏国当人质的太子死了。到了十一年,秦国又拔了我们郪丘。这时候,秦昭王就问左右大臣:“现在韩国、魏国跟以前比起来,哪个更强大?”大臣们都说:“不如以前强。”秦昭王又问:“那现在的如耳、魏齐跟以前的孟尝君、芒卯比起来,哪个更贤能?”大臣们又都说:“也不如以前。”秦昭王就笑了,说:“你们看看,以前孟尝君、芒卯那么贤能,带着强大的韩国、魏国来攻打我秦国,都没能拿我怎么办。现在如耳、魏齐这两个无能之辈,带着弱小的韩国、魏国来攻打我秦国,那不更是没辙了吗?”左右大臣都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候,中旗的冯琴站出来说话了:“大王您这可就看错天下了。想当年晋国六卿的时候,知氏最强大,灭了范氏、中行氏,又带着韩、魏两国的兵围攻赵襄子于晋阳,还决开晋水灌晋阳城,结果城墙只被水淹没了三块木板的地方。知伯站在水边得意洋洋地说:‘我原先不知道水可以亡人之国,现在知道了。’可是他却忘了,汾水也可以灌安邑,绛水也可以灌平阳。当时魏桓子用胳膊肘捅韩康子,韩康子用脚踩魏桓子,两人在车上暗暗使劲,结果知氏的地盘就被瓜分了,知伯也身死国亡,成了天下的笑柄。现在秦国虽然强大,但还比不上当年的知氏;韩国、魏国虽然弱小,但还有当年在晋阳城下的那股子劲儿。这正是他们准备用胳膊肘和脚使劲的时候,希望大王您不要轻易小看他们啊!”这一番话让秦王心里顿时生出了恐惧。

于是,秦国暂时收敛了它的锋芒,没有再大规模地进攻魏国。我们魏国也趁此机会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但两国之间的恩怨纠葛,却远远没有结束。这天下大势,犹如一盘棋局,你来我往,变幻莫测。而我们魏国,就在这棋局中,时而处于上风,时而陷入困境,但始终坚韧不拔,努力寻找着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魏国与秦国、韩国、赵国等诸侯国之间的争斗从未停歇。我们或联合或对抗,时而结成同盟,时而刀兵相见。而在这其中,我们魏国的命运也如同这天下大势一般,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然而,无论未来如何变幻,我们魏国都将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努力在这乱世之中谋求一席之地。因为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嘿,这魏王可真是忙得团团转啊,东边求完救西边又求,简直比网红还忙呢!这不,齐楚两国联手来打魏国了,魏王赶紧派人去秦国求救,结果等得花儿都谢了,秦国那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时候,魏国有位叫唐雎的老先生,年纪都九十多了,却还是个热心肠。他跑去跟魏王说:“老王啊,让我去西边跟秦王聊聊,让他赶紧出兵救咱们吧!”魏王一听,立马拜了又拜,赶紧给唐雎备了车马送他去秦国。

这唐雎一到秦国,见了秦王就开门见山地说:“秦王啊,我这么大把年纪了还跑这么远来找你,真是辛苦啊!魏国求你好几次了,你也知道他们现在急成啥样了吧?”秦王说:“是啊,我都知道了,但出兵这事儿,唉,有点难办啊。”

唐雎一听,也不客气,直接说:“大王你知道魏国急,但还不出兵,那我可就得说说你了。魏国虽然是个大国,但一直对秦国毕恭毕敬,称臣纳贡,就因为秦国强大啊。现在齐楚联军都快打到魏国家门口了,秦国还不出兵,这不是等着魏国急眼儿割地求和吗?到时候大王你再想救,那可就晚了,而且还得罪了两个强敌齐楚,这买卖划算吗?”

秦王一听,也是这个道理啊,于是赶紧下令出兵救魏。魏国这才算是暂时松了口气。

这边魏国刚安定下来,那边赵国又来搞事儿了。赵国派人跟魏王说:“你把范痤给我杀了,我就送你七十里地。”魏王一听,这买卖不错啊,于是立马派人去抓范痤。结果范痤这老头子还挺机灵,他爬上屋顶,对使者说:“你们用死的范痤换地,不如用活的范痤换。要是我死了赵国不给地,你们怎么办?所以还是先谈好条件再杀我吧。”魏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啊,于是又派人去跟赵国谈。

这时候,范痤又偷偷给信陵君写了封信,说:“我范痤原本是魏国的丞相,现在赵国想用地来换我的命,魏王也答应了。但你想想,如果强大的秦国也学赵国这么干,那你怎么办?”信陵君一听,这事儿可不妙啊,于是赶紧跟魏王说了,魏王这才放了范痤。

这边魏王刚解决了范痤的问题,那边他又开始琢磨着跟秦国亲热,一起去打韩国,好抢回点地盘。这时候无忌就来劝他了:“大王啊,你可得想清楚啊。秦国那帮人跟戎翟一个德行,虎狼之心,贪得无厌,不讲信用,连亲戚兄弟都能坑,简直就是禽兽不如啊!现在你跟他们一起去打韩国,那不是更招他们恨吗?到时候韩国一完,秦国就直逼咱们魏国了,这买卖划算吗?”

魏王一听,这话也有道理啊,但心里还是痒痒的,想抢地盘。无忌又说:“大王啊,你看韩国现在一个弱女子带着个不成器的君主,内乱不断,外头又挨着秦魏两国的大军,你觉得他们还能撑多久?韩国一完,秦国就占了郑地,跟咱们的大梁邺就接壤了,你觉得咱们能安心吗?再说,你现在跟秦国这么亲热,万一他们反咬一口,你觉得这买卖还划算吗?”

魏王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才算是清醒过来,不再跟秦国眉来眼去了。哎,这天下大势啊,真是变幻莫测,一不小心就得栽跟头啊!

哎,这秦国啊,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你想啊,韩国一旦被灭,秦国肯定得找新目标,到时候肯定挑个软柿子捏,可楚国和赵国这俩硬骨头,他们肯定是不敢碰的。为啥呢?你想啊,翻山越岭去打赵国,那不就是重蹈阏与之战的覆辙嘛,秦国肯定不干。要是从河内进攻,那又得经过邺、朝歌这些地方,跟赵国的军队在邯郸郊外决一死战,那可是知伯的下场啊,秦国也不敢。至于打楚国,那更是得跋山涉水,走个三千里,还得攻打冥厄这种要塞,既远又难,秦国才不会干呢。要是从河外进攻,绕过大梁,再打上蔡、召陵,跟楚军在陈郊决战,那更是风险大得很,秦国还是不敢。所以啊,秦国肯定不会去打楚国和赵国,也不会去动卫国和齐国。

这韩国一旦被灭,秦国出兵的时候,魏国可就成了他们的首选目标了。你想啊,秦国本来就有怀、茅、邢丘这些地方,再加上城垝津这个地方可以俯瞰河内,那河内的共、汲这些地方可就危险了。再说了,秦国还有郑地,要是得了垣雍,再引荧泽的水去灌大梁,那大梁可就完了。还有啊,咱们王派的使者经过的时候,还跟秦国说安陵氏的坏话,秦国早就想灭掉安陵氏了。那叶阳、昆阳和舞阳这几个地方跟安陵氏挨着,秦国一听使者说安陵氏的坏话,肯定就顺手把安陵氏给灭了。到时候再绕过舞阳的北边,往东打到许这个地方,那南方的国家可就危险了,魏国能没事吗?

讨厌韩国,不喜欢安陵氏,这都可以理解。但要是觉得秦国不会打南方的国家,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以前啊,秦国在河西晋的时候,咱们魏国离他们还有千里之遥呢,有河山作为屏障,还有周国和韩国挡在中间。从林乡军到现在,秦国七次攻打魏国,五次打进咱们的地盘,边境上的城市都被他们给占了,文台也塌了,垂都被烧了,树木被砍光,麋鹿也被杀光,咱们国家还被围了好几次。更别提他们长驱直入咱们魏国的北部,东到陶卫的郊外,北到平监。咱们失去给秦国的,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十个,名城数百座。那时候秦国还在河西晋呢,离咱们还有千里之遥,咱们就已经遭了这么多祸。要是真让秦国没了韩国,得了郑地,那咱们离大梁可就只有百里之遥了,到时候的祸患,想想都可怕啊!

话说啊,以前咱们跟秦国谈不拢,楚国和魏国都心存疑虑,觉得韩国靠不住。可现在呢,韩国被秦国打了三年,都快被打残了,秦国还假装和谈,韩国也识趣,没听秦国的鬼话,直接把自己的质子送到赵国,表示愿意当先锋,跟秦国拼命。这一下子,楚国和赵国都看明白了,秦国这货就是个无底洞,不把天下国家都灭了,把土地都抢光,他是不会罢休的。所以啊,我就跟大王您说,您得赶紧跟楚国、赵国结盟,挟持韩国的质子来保住韩国,然后再找机会夺回失地,韩国肯定会感激涕零,把土地双手奉上。

这保住韩国、安定魏国,对天下来说都是好事,大王您这可是顺应了天意啊。咱们把韩国的上党地区跟共、甯这些地方连接起来,让道路畅通无阻,然后收取过路费,这样魏国就能靠韩国的上党地区大赚一笔了。有了这些收入,魏国就能富国强兵。到时候韩国肯定对魏国感恩戴德,又爱又怕,绝对不敢反魏。这样韩国就成了魏国的附属国了。魏国有了韩国这个附属国,那卫国、大梁、河外这些地方就安全了。要是现在不保韩国,那二周、安陵这些地方可就危险了,楚国、赵国也会遭殃,卫国、齐国都会吓得瑟瑟发抖,到时候天下都得向秦国称臣,那可就惨了。

过了二十年,秦国围攻邯郸,信陵君无忌挺身而出,夺了将军晋鄙的兵权去救赵,赵国这才得以保全。无忌就留在了赵国。又过了六年,秦昭王死了。

过了三十年,无忌回到魏国,带着五国联军攻打秦国,把秦国打得落花流水,蒙骜也逃跑了。魏国的太子增被送到秦国当人质,秦国大怒,想把太子增囚禁起来。有人为太子增向秦王求情说:“公孙喜曾经对魏相说,‘要是魏国猛攻秦国,秦王肯定会生气,囚禁太子增。魏王一生气,也会攻打秦国,秦国肯定会吃亏。’现在大王要是囚禁了太子增,那不就中了公孙喜的计了吗?所以大王不如厚待太子增,跟魏国结盟,这样还能让齐国、韩国心生疑虑。”秦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放了太子增。

又过了一年,秦王政继位。

再过三年,安厘王死了,太子增继位,这就是景湣王。信陵君无忌也在这时候去世了。

景湣王元年,秦国就一口气拔了我们二十座城,直接设立了秦东郡,这手笔可真不小啊!到了第二年,又拔了我们朝歌,把野王给迁走了。第三年,汲城也沦陷了。等到第五年,垣、蒲阳、衍这些地方也都成了秦国的囊中之物。转眼间十五年过去,景湣王驾崩,他的儿子王假继位。

这王假元年啊,燕国的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可惜啊,秦王也不是吃素的,被人家给觉察出来了。

三年之后,秦国直接放水灌大梁,把王假给俘虏了,魏国就这么被灭了,变成了秦国的郡县。

太史公说啊,我亲自去了趟大梁遗址,听当地人说啊,“秦国攻破大梁的时候,引河沟的水来灌,三个月就把城墙给泡坏了,魏王只好投降,魏国就这么亡了。”大家都说魏国是因为没用信陵君,国家才衰弱到这种地步。但我觉得吧,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天命让秦国平定天下,这事业还没完成呢,就算魏国有了信陵君这样的辅佐,又能怎么样呢?

说起来啊,这魏国也是毕公的后代,因国号为姓。一开始还挺好的,可惜后来啊,这后代们就越来越不争气了。看看杨干,被杀了;智氏呢,跑得跟什么似的。文侯开始建侯,武王的时候还挺强盛的。可惜啊,后来大梁被东迁,长安又被北边的敌人盯上了。这卯啊,一点功劳都没有,卬呢,也只能去外国当个使者。最后这王假啊,更是软弱无力,被秦政给俘虏了。这魏国啊,真是从兴盛到衰败,一路走来,让人感慨不已啊!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春满香夏 艳海风波 福艳之都市后宫 肥水不流外人田 天龙风流之替身段誉 乡野神医 山村美色 覆雨大唐之无限风流 美人沟 四合院:从投奔亲姐姐开始 清穿皇妃要娇养 抗战:我的至强德械军团 斗破:多子多福,我打造最强家族 四合院之平静生活 我!隐世宗门掌教 四合院:火红年代的幸福生活 四合院:别劝了,在劝我就无敌了 诸界入侵,反向获取诸界资源 仙人之上 四合院:诸天人生 
经典收藏我在原始部落当村长 我当皇帝那些年 拔刀!全军冲阵 大明日不落 小军阀 混在三国当军阀 大唐秦公子 大秦:一剑开天门,被金榜曝光了 快穿之女配任务进行时 三国之黄巾少帅 冉魏霸业 艺搏天下 大秦之开局截胡易小川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凤主江山,攻占腹黑王爷 贞观皇储李承乾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三国少年时代 三国:汉家天下 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 
最近更新大唐:吾父赵王李元霸 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 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 汉末乱云飞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 沈家大小事 大唐:九五至尊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穿越原异界寻仙 开局: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 重生成为皇太子却意外失忆变牛蛙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隋末唐初之秦琼 万世之大唐 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 三国之纨绔霸天下 红楼,开局天象大宗师,武镇天下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