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首页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秦:我墨家巨子,掀起工业革命 特种兵穿越成古代文武奇才 金牌帝婿 崇祯十五年 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 三国:我被曹操挖出来 三国:赵云师兄,简化技能就变强 寒门崛起 三国:刘备之子,西秦霸王 争霸:我召唤华夏诸将横扫天下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章 田敬仲完世家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话说这陈完啊,可是陈厉公他老人家的亲儿子。他刚出生那会儿,周朝的太史正好路过陈国。陈厉公就让太史给陈完卜个卦,看看这小子将来有没有出息。结果这一卜,卦象显示是“观之否”,太史一看,眼睛就亮了,说:“这卦象好啊,预示着这小子将来能光照国家,还能成为王室的贵宾。看来他这是要代替陈国建立新的王朝啊!不过呢,这好事儿不是在他自己身上,而是在他的子孙后代身上。如果他真的能在异国他乡发达,那肯定是姜姓的国家。姜姓嘛,是四岳的后代。世间万物,没有哪个能一直强大的,陈国要是衰落了,那就是他昌盛的时候啦!”

这厉公啊,原本是陈文公的小儿子,他妈是蔡国的女人。文公一死,厉公的哥哥鲍就继位了,也就是桓公。这桓公跟厉公不是同一个妈生的。后来桓公病了,蔡国人就把桓公和太子免给杀了,然后扶持厉公上位。厉公一上台,就娶了个蔡国的女人做老婆。这蔡国女人啊,可是个水性杨花的主儿,老往蔡国跑,厉公也跟着她老去蔡国。桓公的小儿子林,因为恨厉公杀了他爹和哥哥,就勾结蔡国人把厉公给杀了。林自己上位,成了庄公。所以陈完没能当上国君,只做了个陈国的大夫。厉公这死法啊,纯属是因为好色丢了国家,所以《春秋》上都说“蔡人杀陈他”,这就是对他的惩罚啊。

庄公一死,他弟弟杵臼就继位了,这就是宣公。宣公二十一年的时候,把太子御寇给杀了。御寇跟陈完关系挺好的,他怕自己也遭殃,就跑到齐国去了。齐桓公想让陈完当大官,陈完却推辞说:“我这流亡在外的人,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就不错了,哪敢当什么大官啊。”桓公一听,觉得这人有志气,就让他当了工正。齐国的懿仲想把女儿嫁给陈完,还卜了一卦,结果卦象特别好,说:“这是凤凰双飞,和声悠扬。有妫氏的后代,将在姜姓中兴旺。五代之后,必将位列正卿。八代之后,更是无人能及。”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陈完。陈完跑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已经当了十四年国君了。

陈完死后,谥号是敬仲。敬仲的儿子叫孟夷。敬仲到了齐国以后,就把陈字改成了田字,成了田氏。这田孟夷生了湣孟庄,湣孟庄又生了文子须无。文子可是侍奉过齐庄公的大人物。

后来晋国的大夫栾逞在晋国作乱,跑到齐国来避难,齐庄公还挺热情地招待他。晏婴和田文子都劝庄公别这么干,可庄公不听啊。文子死后,他的儿子桓子无宇就接了他的班。这无宇啊,可是个有能力的家伙,侍奉齐庄公的时候,特别受宠。

无宇去世后,他的儿子武子开和厘子乞就接替了他的位置。这田厘子乞啊,给齐景公当大夫的时候,可是玩了一手“阴德”的好戏。他收老百姓的税时,用的是小斗,可发粮食给老百姓时,却换成了大斗。这么一来,老百姓都念他的好,景公知道了也不阻止。就这样,田氏在齐国赢得了民心,家族势力也越来越大,老百姓都向着田氏。晏子多次劝谏景公,可惜景公就是不听。后来晏子出使晋国,跟叔向私下里说:“齐国的政权,迟早得落到田氏手里。”

晏婴去世后,范氏和中行氏在晋国反了。晋国急着攻打他们,范氏和中行氏就向齐国求救。田乞呢,正好想搞点事情,顺便在诸侯国里树立自己的势力,就劝景公说:“范氏和中行氏以前对齐国有恩,咱们不能见死不救啊。”于是齐国就派田乞去救他们,还给了他们粮食。

后来景公的太子死了,他有个宠爱的妃子叫芮子,生了个儿子叫荼。景公临死前,让相国惠子和高昭子立荼为太子。景公去世后,惠子和高昭子就立了荼为君,这就是晏孺子。可田乞不高兴啊,他想立景公的另一个儿子阳生,因为阳生跟他关系好。晏孺子一上台,阳生就逃到鲁国去了。田乞这家伙,表面上对高昭子和国惠子恭恭敬敬,每天上朝都陪着他们,背地里却说:“那些大夫们都不想立孺子。孺子一上台,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地位不稳,正商量着造反呢。”他又骗那些大夫说:“高昭子这个人很危险,咱们得先发制人。”大夫们一听,都信了。于是田乞、鲍牧和大夫们带着兵进了王宫,攻打高昭子。昭子一听到消息,就跟国惠子一起救晏孺子。可惜啊,他们打输了。田乞的兵追着国惠子跑,惠子逃到莒国去了,然后田乞又回来杀了高昭子。晏圉也逃到鲁国去了。

田乞派人去鲁国接阳生回来。阳生一到齐国,就藏在田乞家里。田乞请大夫们来喝酒,说:“常母有个祭祀活动,请各位赏光。”大夫们一到田乞家,田乞就把阳生装在袋子里,放在座位中间。然后打开袋子,让阳生出来,说:“这就是咱们的齐君了。”大夫们一看,都赶紧下跪拜见。正准备立阳生为君的时候,田乞又说:“其实我跟鲍牧早就商量好要立阳生了。”鲍牧一听就火了:“你们忘了景公的遗命了吗?”大夫们一听,都想反悔。阳生赶紧说:“行就行,不行就算了。”鲍牧怕惹祸上身,就说:“反正都是景公的儿子,立谁不行啊!”于是就在田乞家里立了阳生为君,这就是悼公。悼公一上台,就把晏孺子赶到骀地去了,然后杀了荼。悼公让田乞当了相国,独揽齐国大权。

四年后,田乞去世了,他的儿子田常接替了他的位置,这就是田成子。

话说这鲍牧跟齐悼公不对付,竟然把悼公给杀了。齐国人民一商量,决定立悼公的儿子壬为君,这就是简公。这简公身边有两个大丞相,一个叫田常成子,一个叫监止。田常心里老惦记着把监止给整垮,可监止呢,正好得了简公的宠信,田常想动他也动不了。于是田常就祭出了他老爹厘子乞的那一套,用大斗借粮出去,用小斗收粮回来。齐国人民都唱起了歌:“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简公上朝的时候,有个叫御鞅的大臣就劝他说:“田常和监止这两个人,你得挑一个来用啊,不能都留着。”可惜简公就是不听。

这子我呢,是监止的亲戚,他老跟田家有仇。田家有个旁支叫田豹,子我特别喜欢他,还说过:“我要把田家的人都灭了,让田豹来当田家的老大。”田豹一听,赶紧说:“我跟田家其实也没那么近。”可子我就是不听。后来田豹就去告诉田家:“子我打算把田家给灭了,你们得赶紧动手,不然遭殃的就是我们了。”子我住在公宫里,田常就带着他兄弟四人冲进公宫,想杀子我。子我把门一关,简公正好跟几个美女在檀台上喝酒,他还想派人去打田常呢。太史子馀就劝他说:“田常不是想造反,他是想除害。”简公这才没动手。田常一出来,听说简公生气了,怕被杀,就想逃跑。田子行说:“别慌,慌了就容易坏事。”于是田常就带着人攻击子我。子我带着他的人跟田家打,没打赢,就跑路了。田家的人追上去,把子我和监止都给杀了。

简公一看情况不对,也赶紧跑。田家的人在徐州追上他,把他给抓了。简公说:“早听御鞅的话,就不会落到这地步了。”田家的人怕简公复位后会杀他们,就把简公也给杀了。简公这才当了四年国君,就这么没了。于是田常就立了简公的弟弟骜为君,这就是平公。平公一上台,田常就当了丞相。

田常杀了简公后,怕其他诸侯国一起讨伐他,就把之前侵占鲁国、卫国的地都还给人家了,还跟西边的晋、韩、魏、赵搞好关系,跟南边的吴、越也通使往来。他还奖励有功的人,亲近百姓,所以齐国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田常对平公说:“好事大家都喜欢,您就去做;坏事大家都讨厌,我就来帮您背。”就这么干了五年,齐国的大事小事,全都归田常管了。田常一看时机成熟,就把鲍家、晏家、监止家,还有那些强大的公族都给灭了。他还把齐国从安平以东到琅邪的地都划为自己的封地,这块地比平公的地还大呢。

田常这人挺好色的,他选了齐国身高七尺以上的美女当后宫,后宫的美女多得数不过来。他还让那些宾客舍人随便进出后宫,也不禁止。等到田常死了,他留下的儿子有七十多个。

田常死后,他的儿子襄子盘接了班,当了齐国的丞相。田常被谥为成子。

田襄子当了齐宣公的丞相后,三晋那边杀了知伯,分了他的地。田襄子就让自己兄弟宗族的人都去当齐国各都邑的大夫,跟三晋搞好关系,这样一来,齐国就更有保障了。

襄子死后,儿子庄子白接了班。田庄子给齐宣公当丞相。宣公四十三年的时候,齐国攻打晋国,毁了黄城,围了阳狐。第二年,又去打鲁国、葛国和安陵。再过一年,还占了鲁国的一座城。

庄子死后,儿子太公和接了班。田太公给齐宣公当丞相。宣公四十八年的时候,齐国占了鲁国的郕地。第二年,宣公跟郑国人在西城会面,然后攻打卫国,占了毋丘。宣公五十一年的时候死了,田会就从廪丘反了。

齐宣公一死,儿子康公贷就继位了。这贷哥呢,当了十四年国君,整天就知道喝酒玩女人,啥正事都不干。太公一瞧这不行啊,就把康公给弄到海边去了,只给他一个城,让他去拜拜祖宗。第二年,鲁国就把齐国的平陆给打了。

过了三年,太公跟魏文侯在浊泽会面,商量着怎么当诸侯。魏文侯就派人去跟周天子和其他诸侯说,想让齐国的丞相田和当诸侯。周天子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答应了。于是呢,在康公继位的第十九年,田和就成了齐侯,正式列入周朝的诸侯名单,还重新定了年号。

这齐侯太公和继位第二年就死了,儿子桓公午接了班。桓公午在位的第五年,秦、魏两国攻打韩国,韩国就向齐国求救。桓公把大臣们都叫来商量:“咱们早点去救还是晚点去救?”驺忌说:“咱还是别救了。”段干朋却说:“不救的话,韩国就被魏国吞并了,咱还是救吧。”田臣思摇了摇头:“你俩都想错了!秦、魏打韩国,楚、赵肯定会去救,到时候韩国就归我们了。”桓公一听,觉得这主意挺妙,就偷偷告诉韩国使者,让他先回去。韩国以为齐国会来救自己,就跟秦、魏打了起来。楚、赵两国一听说这事儿,果然出兵去救韩国了。这时候呢,齐国趁机出兵偷袭了燕国,把桑丘给占了。

又过了六年,齐国又去救卫国。桓公死后,儿子威王因齐继位。这一年,那个被赶到海边的康公也死了,他的地盘全都被田氏给吞了。

威王刚继位的时候,啥也不干,整天就知道玩儿,把国家大事都扔给大臣们。结果呢,九年时间里,诸侯们轮流来攻打齐国,国内也乱成一锅粥。威王一看这不行啊,就把即墨大夫叫来,跟他说:“你在即墨这几年,老有人跟我说你坏话。但我派人去即墨看了看,发现那儿农田都开垦了,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官府也没啥积压的公事,东边也都安稳了。看来你是不想巴结我身边的人,所以没人夸你啊。”说完,就赏了他一大块地。

接着又叫来阿大夫,说:“你在阿这几年,老听人夸你。但我派人去阿看了看,发现那儿农田都没开垦,老百姓穷得叮当响。赵国攻打甄的时候,你没去救;卫国占了薛陵,你也不知道。看来你是花钱请我身边的人夸你啊。”说完,就把阿大夫给煮了,还有那些夸过阿大夫的人也都被煮了。然后威王就起兵向西攻打赵、卫两国,在浊泽把魏国给打败了,还围了魏惠王。魏惠王一看这阵势,赶紧献上观地求和,赵国也把长城还给了齐国。从此以后呢,齐国上下都吓得不敢再胡作非为了,都尽心尽力地干活儿。齐国就这么被治理得井井有条,诸侯们听说了这事儿,二十多年都不敢再攻打齐国了。

驺忌子靠着弹琴的才艺见到了威王,威王一听,觉得这哥们儿弹得不错,就安排他住进了右室。过了一会儿,威王又开始弹琴,驺忌子推门而入,赞不绝口:“哟,大王这琴弹得真牛啊!”威王一听这话,脸色立马就变了,他把琴一扔,拔出剑来:“你这人,咱俩又不熟,你怎么知道我弹得好?”驺忌子微微一笑:“这琴嘛,大弦低沉温和,就像大王您;小弦清脆悦耳,就像丞相;琴声深邃又欢快,就像政令;音律和谐,大小弦相互呼应,就像四季轮回。我就是这么知道大王弹得好的。”威王听了,点点头:“你这解释倒是挺有意思。”驺忌子又说:“其实呢,弹琴跟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是一回事。”威王一听这话,又急了:“弹琴治国?你这扯得有点远了吧!”驺忌子也不慌:“大王您看,大弦低沉温和,就像您;小弦清脆悦耳,就像丞相;琴声深邃又欢快,就像政令;音律和谐,就像四季。琴声不乱,国家就昌盛;音律连贯,国家就安稳。所以说,琴声和谐了,天下就太平了。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不就像调琴一样吗?”威王一听,连连点头:“你说得对啊!”

没过多久,驺忌子就当上了丞相。淳于髡见了,笑着说:“哥们儿,你这嘴皮子功夫可以啊!我有几句掏心窝子的话,想跟你说说。”驺忌子赶紧说:“请讲请讲。”淳于髡就开始了他的“人生建议”:“要想全面昌盛,就得保住全面;要想全面灭亡,也得保住全面。”驺忌子点头:“记住了,我一定不离大王左右。”淳于髡又说:“就像那猪油抹在轴上,虽然滑,但不能用来钻方孔。”驺忌子:“明白了,我一定好好伺候大王左右的人。”淳于髡接着说:“弓胶和干漆虽然能粘东西,但缝隙太大也粘不住。”驺忌子:“嗯,我会努力贴近百姓的。”淳于髡又说:“就像那破旧的狐皮大衣,不能用黄狗皮来补。”驺忌子:“对,我得选好人才,别让小人混进来。”淳于髡最后说:“大车如果不校准,就拉不动重物;琴瑟如果不调准,就奏不出和谐之音。”驺忌子:“明白了,我得修订法律,严惩奸吏。”淳于髡说完,转身就走,出门的时候对他的仆人说:“这哥们儿,我跟他说了五句掏心窝子的话,他每句都回答得滴水不漏,看来他封侯的日子不远了。”果然,过了一年,驺忌子就被封为下邳的成侯。

威王二十三年的时候,他跟赵王在平陆会面。二十四年,又跟魏王在郊外打猎。魏王就问威王:“大王,您有什么宝贝吗?”威王说:“没有。”魏王一听就笑了:“我魏国虽小,但也有直径一寸的大明珠十颗,每颗都能照亮十二辆车的前后,您这大国怎么连宝贝都没有呢?”威王微微一笑:“我所说的宝贝,跟您的不一样。我有个大臣叫檀子,让他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捣乱;还有个大臣叫朌子,让他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黄河边来捕鱼;还有个官吏叫黔夫,让他守徐州,燕国人、赵国人都来朝拜;还有个大臣叫种首,让他负责治安,路上掉了东西都没人捡。这些人才是我真正的宝贝,他们的光芒能照亮千里,岂止是十二辆车呢!”魏王一听,脸上无光,尴尬地走了。

二十六年的时候,魏国包围了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威王召集大臣商量:“咱们是救赵国还是不救?”驺忌子说:“别救了。”段干朋却说:“不救赵国就不义气,而且对我们也不利。”威王问:“为什么?”段干朋说:“魏国吞并了邯郸,对齐国有什么好处呢?而且,我们要是出兵救赵,就得在赵国郊外驻扎,这样赵国是安全了,但魏国也保存了实力。所以,咱们不如南下去攻打魏国的襄陵,让魏国疲惫不堪。等邯郸被攻下后,我们再趁机攻打疲惫的魏国。”威王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采纳了。

成侯驺忌和田忌这俩哥们儿关系一直不太好,公孙阅就跑去给成侯驺忌支招:“老哥,你咋不谋划一下去攻打魏国呢?到时候肯定得让田忌当主将。要是打赢了,那可就都是你驺忌的功劳啊;要是打输了,田忌不死也得北逃,他的小命可就掌握在你手里了。”于是,成侯驺忌就跑去跟威王说,威王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派田忌去南边攻打襄陵。十月,邯郸被攻下来了,齐国就趁机起兵打魏国,结果在桂陵把魏国给打得落花流水。这下,齐国就成了诸侯国里的老大,威王就自称王,开始号令天下了。

过了几年,威王把大夫牟辛给杀了。又过了两年,公孙阅又去找成侯驺忌:“老哥,你咋不让人拿着十金去市集上占卜呢?就说‘我是田忌的人,我打了三次仗都赢了,现在声名显赫,想干点大事儿,不知道吉利不吉利?’占卜的人一出来,你就让人把他抓了,然后把他的话拿去给威王听。”田忌一听说这事儿,就火冒三丈,带着手下攻打临淄,想找成侯驺忌算账,结果没打赢,就跑了。

三十六年的时候,威王去世了,他的儿子宣王辟强继位。宣王元年,秦国用了商鞅变法,周天子还给秦孝公封了伯。第二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就跟韩国联手反击魏国,结果在南梁打输了。宣王就把田忌召回来,让他官复原职。韩国也向齐国求救,宣王就召集大臣商量:“咱们是早点去救韩国还是晚点去救呢?”驺忌子说:“还是别救了。”田忌不同意:“不救的话,韩国就被魏国吞并了,咱们还是早点去救吧。”孙子说:“韩、魏两国的军队还没打疲惫呢,咱们就去救,那岂不是咱们替韩国挨魏国的打吗?而且魏国一心要灭韩国,韩国要是快撑不住了,肯定会向齐国求救的。咱们就跟韩国搞好关系,等魏国打疲惫了再去救,这样既能得利又能得名。”宣王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暗中告诉韩国的使者,让他先回去。韩国因为有了齐国的支持,虽然打了五次都没赢,但还是把国家托付给了齐国。齐国就出兵了,让田忌、田婴当主将,孙子当军师,去救韩国和赵国,一起打魏国,结果在马陵把魏国打得大败,杀了他们的将领庞涓,还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后来,三晋的国王都去博望朝见齐宣王,一起结盟后就撤了。

宣王七年,宣王跟魏王在平阿南会面。第二年,又在甄地会面。魏惠王去世后,宣王又跟魏襄王在徐州会面,诸侯们都互相称王了。宣王十年,楚国围攻齐国的徐州。十一年,齐国跟魏国一起攻打赵国,赵国就挖开黄河水来淹齐国和魏国,双方都撤军了。宣王十八年,秦惠王也自称王了。

宣王是个文学迷,特别喜欢那些能说会道的文人。这不,像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这些大才子,总共有七十六人,都被他赐了豪宅,当上了上大夫,每天就是吃吃喝喝,聊聊天,啥也不用干。这一下子,齐国的稷下学宫又火了起来,学者们都挤破头想进去,人数多达好几千。

可惜啊,宣王在位十九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湣王地继位。

湣王元年,秦国派张仪来跟各诸侯国的头头脑脑们在啮桑开会。湣王三年,封田婴在薛地。四年的时候,还从秦国娶了个媳妇回来。七年,湣王跟宋国一起攻打魏国,把魏国在观泽给打败了。

十二年,湣王又去打魏国。这时候楚国围了雍氏,秦国就把屈丐给打败了。苏代就跑去跟田轸说:“老兄,我这儿有个好事儿想跟你说。这事儿要是办成了,对楚国、对你都有好处;就算没办成,也对你没坏处。我刚才站在门口,听到有客人说魏王跟韩冯、张仪商量:‘煮枣快被攻下来了,齐国的兵又来犯,你们得赶紧来救我。不然我这煮枣城就要失守了。’这其实就是魏王在找借口呢。要是秦、韩两国不出兵向东,过个十来天,魏国肯定会转头跟韩国一起投奔秦国。到时候秦国把张仪一脚踢开,跟齐楚两国握手言和,那你的好事儿可就泡汤了。”田轸一听就急了:“那咋才能让秦、韩两国不出兵向东呢?”苏代说:“韩冯去救魏国的时候,肯定不会跟韩王说‘我是为了魏国’,他肯定会说‘我要带着秦、韩两国的兵去东边打齐、宋两国,顺便还能把屈丐给收拾了,再顺便把楚国的地盘给占了’。张仪去救魏国的时候,也不会跟秦王说‘我是为了魏国’,他肯定会说‘我要带着秦、韩两国的兵去东边挡齐、宋两国,然后顺便把屈丐给收拾了,再把楚国的地盘给占了,这样咱们秦国就能称霸天下了’。你呢,就劝楚王给韩国点地盘,让秦国别老惦记着打仗,再跟秦王说‘你把韩国给的地盘拿去三川那边,韩国的兵就能腾出来去抢楚国的地盘了’。这样一来,韩冯想往东打的时候,秦国能得三川的地盘;张仪想往东打的时候,韩国能得楚国的地盘。魏国一看这形势,肯定就不敢往东打了,这样也就把齐国给孤立了。到时候,楚王想要地盘,你就让他别给;秦、韩两国想要打仗,你就让他们别出兵。这样一来,你可是帮了大忙了。秦、韩两国的王被韩冯、张仪给忽悠了,他们要是出兵向东,就是为了让魏国服软。到时候你拿着证据去找秦、韩两国算账,看他们还敢不敢欺负你。”

十三年,秦惠王驾鹤西去。到了二十三年,齐国联手秦国在重丘把楚国给揍了一顿。二十四年,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当人质。二十五年,又把泾阳君给接回去了。这时候,孟尝君薛文跑到秦国去当相国,结果没多久就溜了。二十六年,齐国拉上韩、魏两国一起攻打秦国,大军都开到函谷关了。二十八年,秦国跟韩国在河外讲和,大家都收兵回家。二十九年,赵国那边闹起了家庭矛盾,赵主父被杀,齐国还帮忙赵国把中山给灭了。

一晃眼到了三十六年,齐王心血来潮想当东帝,秦昭王也不甘示弱,自称西帝。这时候苏代从燕国跑来齐国,在章华东门见到了齐王。齐王挺高兴地说:“哟,苏代你来了!秦国派魏厓来让我称帝,你觉得咋样?”苏代想了想,说:“大王您问得急,但这事儿得慢慢琢磨。要是秦国称帝,天下人觉得没啥大不了的,那您也称帝,反正没啥损失。这帝名嘛,争来争去也没啥大不了的。可要是秦国称帝,天下人都反感,那您就别称帝了,这样还能收拢人心,这可是大好事啊。再说,天下要是立了两个皇帝,那大王您觉得大家是更尊敬齐国呢,还是更尊敬秦国呢?”齐王想了想,说:“应该是尊敬秦国吧。”苏代又问:“那要是放弃称帝,天下人是更爱齐国呢,还是更恨秦国呢?”齐王说:“那肯定是爱齐国,恨秦国啊。”苏代接着问:“要是两国称帝后约定一起攻打赵国,跟攻打弱小的宋国比起来,哪个更有利呢?”齐王说:“那肯定是攻打宋国更有利啊。”苏代说:“对啊,要是两国都称帝,那秦国肯定更受尊敬,齐国就被看轻了。可要是放弃称帝,那天下人就更爱齐国,恨秦国了。攻打赵国哪有攻打宋国划算啊。所以,我建议大王您还是放弃称帝,收拢人心,然后跟秦国搞好关系,别争那些虚名,趁机把宋国给灭了。您想想看,要是有了宋国,那卫国就危险了;有了济西,那赵国东边也危险了;有了淮北,楚国东边也危险了;还有陶、平陆这些地方,那梁国的门户就关不上了。放弃称帝,转头去攻打弱小的宋国,这样国家更强大,名声也更尊贵。到时候燕国、楚国都得服咱们,天下谁还敢不听咱们的?这可是像商汤、武王那样的壮举啊。咱们先表面上尊敬秦国,然后再让天下人恨它,这就是所谓的以卑为尊。大王您可得好好想想啊。”于是,齐国就放弃了称帝,恢复称王,秦国也跟着放弃了帝位。

到了三十八年,齐国终于出手攻打宋国了。秦昭王一听就火了:“俺可是跟喜欢宋国一样喜欢新城、阳晋啊!韩聂那小子跟俺是朋友,咋还攻打俺喜欢的地方呢?”苏代这时候又跑出来给齐国当说客了,他对秦王说:“韩聂攻打宋国,其实是为了大王您啊。齐国这么强,要是再加上宋国,那楚国、魏国肯定就慌了,一慌肯定就得来讨好秦国。这样大王您啥都不用干,就能轻轻松松把安邑给收了。这就是韩聂为您着想的地方啊。”秦王想了想,说:“俺就是搞不明白齐国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会儿跟俺好,一会儿跟俺掰,到底咋回事啊?”苏代说:“这天下的国家,哪个不是看形势站队的?齐国攻打宋国,就是为了跟秦国搞好关系,自己也好有个靠山。他们知道不讨好秦国,那宋国就安稳不了。现在那些游手好闲的老头子们,都在想办法离间齐秦两国的关系。您看,那些往西边跑的人,没一个说齐国好的;往东边跑的,也没一个说秦国好的。为啥呢?因为他们都不想让齐秦两国联手啊。这晋楚两国的人挺聪明的,怎么齐秦两国的人就这么笨呢?晋楚两国要是联手,肯定得商量着怎么对付齐秦;齐秦两国要是联手,肯定得琢磨着怎么对付晋楚。大王您得好好想想这事儿啊。”秦王说:“嗯,你说得有道理。”于是齐国就继续攻打宋国,宋王逃跑了,最后死在温地。齐国这时候南边占了楚国的淮北,西边又欺负了三晋,还想把周天子给灭了,自己当天子。泗水边上的那些小国,像邹国、鲁国之类的,都向齐国称臣了,其他诸侯国都吓得瑟瑟发抖。

三十九年,秦国看齐国这么嚣张,就派兵来打,一连拔了齐国九座城。

四十年,燕、秦、楚和三晋这几个家伙联手了,带着各自的精锐部队来攻打齐国,结果把咱们在济西给打趴下了。齐王一看形势不妙,赶紧开溜。燕国那个将领乐毅,趁机就攻进了临淄,把齐国的宝贝财物全都搜刮走了。湣王跑得跟兔子似的,先逃到卫国。卫国国君还挺客气,给他腾了个宫殿住着,对他毕恭毕敬的。可湣王这家伙,得意忘形了,开始对人不客气起来。卫国人民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就把他赶跑了。湣王又跑到邹国、鲁国,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结果邹、鲁两国国君也不待见他,他又跑到了莒地。楚国一看,赶紧派淖齿带着兵来救齐国,顺便还当上了齐湣王的宰相。可这家伙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后来就把湣王给杀了,跟燕国一起瓜分了齐国的地盘和宝贝。

湣王死后,他儿子法章为了活命,就改名换姓,跑到莒地太史敫家当了个佣人。太史敫的女儿觉得这法章长得挺帅,不像一般人,就偷偷地给他送吃的,两人还谈起了恋爱。淖齿离开莒地后,莒地的人和齐国的遗民就开始找湣王的儿子,想立他为王。法章怕被人发现杀了,一直藏着掖着,过了好久才敢站出来说:“我就是湣王的儿子。”于是大家就把法章立为国王,这就是齐襄王。他赶紧宣布自己已经在莒地即位,让齐国人都知道。

襄王即位后,就把太史敫的女儿立为王后,这就是君王后,她还给襄王生了个儿子叫建。太史敫一听这事儿就火了:“我家女儿没经过媒人,自己就跟人跑了,这不算我史家人,丢了我家的脸!”所以到死都没再见君王后一面。不过这君王后也是个聪明人,虽然老爹不待见她,但她还是按规矩办事,不失王后之礼。

襄王在莒地待了五年,田单就带着即墨的兵把燕军给打败了,把襄王从莒地接回临菑。这下齐国的地盘又全都回到了齐国手里。为了奖励田单,齐王就封他为安平君。

过了十四年,秦国又来攻打齐国的刚、寿两地。又过了五年,襄王死了,他儿子建就即位了。

王建即位第六年,秦国攻打赵国,齐国和楚国就去救赵国。秦国就琢磨了:“要是齐楚两国真心救赵,那咱就撤兵;要是他们不真心,咱就继续打。”这时候赵国粮食不够吃了,就向齐国求援,结果齐国不给。周子就劝齐王:“咱还是给赵国点粮食吧,这样秦国就会撤兵。要是不给,秦国就不会撤,那秦国的计划就得逞了,而齐楚的计划就失败了。赵国对咱齐楚来说,就像个屏障,就像牙齿外面的嘴唇,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冷。今天赵国亡了,明天祸患就会轮到齐楚。救赵国这事儿,就跟拿着漏瓢去救快烧干了的锅一样急。救赵国是高义之举,打退秦兵是显名之事。咱放着这高义显名的事儿不做,却去计较那点粮食,这做国君的也太不明智了。”可惜齐王没听进去。结果秦国在长平把赵国四十多万兵给灭了,接着就围了邯郸。

又过了两年,秦国把周朝给灭了。君王后也死了。再过五年,秦国在齐国的东边设了个东郡。等到齐王建二十八年的时候,齐王跑去咸阳朝见秦王,秦王政还设宴款待他呢。又过了七年,秦国把韩国给灭了。再过两年,又把赵国给灭了。接着第三年,燕国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结果没成功,荆轲被杀。第二年,秦国就把燕国给破了,燕王逃到辽东去了。再过一年,秦国又把魏国给灭了,秦国的兵都开到历下了。再过一年,楚国也灭了。第二年,代王嘉被俘,燕王喜也被灭了。

四十四年,秦国的铁蹄终于踏向了齐国。齐王听了相国后胜的馊主意,居然不战而降,直接把兵权交给了秦国。于是秦王就俘虏了王建,把他迁到了共地,顺便把齐国也给灭了,改成了郡。这下好了,天下都被秦国统一了,秦王政就给自己封了个皇帝的名号。说起这齐王建啊,他之所以能安稳地当四十多年国王,没受到秦国的攻打,全靠他老妈——那位贤能的君王后。她老人家对秦国特别恭敬,跟其他诸侯国也关系好。而且齐国在海边上,秦国那时候正忙着攻打三晋、燕国和楚国呢,那五个国家都自顾不暇,只能各自为战。可惜啊,君王后一死,后胜这个奸臣就当了相国。他收了秦国的金子,还派了不少宾客去秦国。秦国也大方,给了他们更多金子。这些宾客收了钱,就反过来劝齐王放弃合纵抗秦,也不准备打仗了,更不帮其他五国打秦国。就这样,秦国顺利地把那五个国家都灭了。等五国都亡了,秦国的兵就长驱直入,打进了临淄。齐国的老百姓啊,都不敢反抗。王建这个怂包也只能投降,被迁到了共地。所以齐国的老百姓都恨王建,怪他早没跟其他诸侯国一起抗秦,听了奸臣宾客的话,把国家给亡了。他们还编了首歌来讽刺王建:“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就是说王建啊,你就像松树柏树一样,被那些宾客给害了,真是倒霉啊!

太史公说啊,孔子晚年特别喜欢易经。这易经啊,玄妙得很,一般人哪看得懂啊!就像周朝的太史给田敬仲完占卜,居然能算到十世之后的事情。还有田完逃到齐国的时候,懿仲也给他卜了一卦,也挺准的。田乞和常子能够连续冒犯两代君主,独揽齐国大权,这可不是偶然啊,都是命里注定的。

田完为了避难,跑到了大姜那里。他一开始只是个流亡者,但最终还是像凤凰一样飞黄腾达。世界上没有两个东西能同时达到顶峰,但田家却能五代昌盛。他们连续冒犯了两代君主,跟三晋争强斗胜。后来田和开始独揽大权,甚至称王。他对燕国和赵国都很忌惮,还把自己的弟弟封为康王和庄王。秦国曾经假意封他为东帝,但莒地最终还是立了法章为王。王建失去了国家,只能望着松柏发呆,心中满是凄凉。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春满香夏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艳海风波 都市花语 乡野神医 山村美色 覆雨大唐之无限风流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笑傲江湖之美人的天下 喝醉后,误把丈母娘当女友! 大奉打更人 四合院:从投奔亲姐姐开始 一念之私 清穿皇妃要娇养 抗战:我的至强德械军团 四合院之平静生活 四合院:别劝了,在劝我就无敌了 诸界入侵,反向获取诸界资源 小师妹明明超强却过分沙雕 四合院:诸天人生 
经典收藏我在原始部落当村长 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我当皇帝那些年 李治你别怂 混在三国当军阀 大唐秦公子 大秦:一剑开天门,被金榜曝光了 秦时:成为嬴政的影子 最强妖孽特种兵王 团宠小皇后,我的爹爹是大反派! 历史聊天群:本王只想搞钱 三国之黄巾少帅 兵法辑录 冉魏霸业 艺搏天下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三国少年时代 我在大唐开当铺 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 
最近更新大唐:吾父赵王李元霸 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 汉末乱云飞 沈家大小事 汉末浮沉书 大唐:九五至尊 极品皇太子,我一人征服满朝文武 开局: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 穿越李自成,亲手终结大明和大清 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 神威天降九皇子 三国:卧龙出山,我请刘备赴死 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 万世之大唐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 红楼,开局天象大宗师,武镇天下 大宋天朝之裂变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