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首页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秦:先生别担心,朕不是皇帝! 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 女帝太监最风流 三国:我被曹操挖出来 三国:赵云师兄,简化技能就变强 综武:之大秦仙朝 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 知否之庶子任逍遥 网游领主争霸 大夏第一假太监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9章 袁盎晁错列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袁盎这个哥们儿,是楚地人,字丝。他老爸以前可是个江湖大盗,后来搬家到了安陵。在高后执政的时候,袁盎还给吕禄当过舍人。等到孝文帝上位,袁盎的哥哥袁哙就保举他做了中郎。

那时候,绛侯是丞相,每次下朝都是得意洋洋地大步走出去,皇上对他也是毕恭毕敬,每次都亲自送他。袁盎看不下去了,就上前跟皇上说:“陛下,您觉得丞相这人咋样?”皇上说:“他可是国家的栋梁啊。”袁盎就笑了:“绛侯嘛,说他是功臣还差不多,社稷臣可谈不上。社稷臣应该是跟皇上同生共死的。想当年吕后执政,诸吕一手遮天,把刘家逼到了绝境。那时候绛侯是太尉,手握兵权,却没能挺身而出。等到吕后一死,大臣们联手反了诸吕,太尉这才带着兵出来收拾残局。所以说,他只能算是功臣,离社稷臣还差得远呢。我看丞相现在有点儿飘,连陛下您都不放在眼里了。陛下您这么谦让,可就显得臣子无礼了,我觉得这样可不好。”

后来上朝的时候,皇上就故意板起脸,丞相也被吓得够呛。下朝后,绛侯瞪着袁盎说:“我和你哥哥是好朋友,你现在却在朝廷上毁我!”袁盎也不示弱,连句道歉都没有。这事儿过后,大家都说袁盎这人挺直率的,有什么说什么,不藏着掖着。皇上也越来越器重他,把他当成了心腹。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后来绛侯被免了丞相,回到封国去。可没多久,就有人上书告他谋反,于是他被抓回来关进了清室。那些宗室亲王们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站出来为绛侯辩护,说他没有罪。最后绛侯被放了出来,这事儿袁盎可出了不少力。从那以后,绛侯就跟袁盎成了铁哥们儿。

说到绛侯周勃被免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国后,真是倒霉他妈给倒霉开门——倒霉到家了吧。他的国人竟然上书告他谋反,害得他被抓进清室。那些宗室诸公们吓得连个屁都不敢放,只有袁盎站出来,拍着胸脯说绛侯是清白的。最后绛侯能被放出来,袁盎可是立了大功。从此以后,绛侯就把袁盎当成了亲兄弟。

再来说说那个淮南厉王,这家伙真不是个省油的灯,一朝得势就嚣张得不得了,竟然把辟阳侯都给杀了。袁盎看不过去,就劝皇上:“这货太嚣张了,迟早要出事,咱得提防着点儿,或者削削他的地儿。”可惜啊,皇上没听进去。结果呢,淮南王越来越无法无天。

后来那个棘蒲侯柴武的太子谋反被发现,这事儿还牵扯到了淮南王。皇上趁机把淮南王发配到蜀地去,想用囚车送他上路。那时候袁盎已经是中郎将了,他赶紧劝皇上:“你之前一直宠着他,现在突然这么对他,恐怕不妥啊。淮南王这人脾气暴,要是死在路上,人家会说皇上你容不下亲弟弟,这名声可不好听啊。”可惜皇上还是没听进去,一意孤行。

结果呢,淮南王刚到雍地就一命呜呼了。皇上听到消息后,饭也吃不下,哭得稀里哗啦的。袁盎进去就磕头请罪,皇上说:“都怪我没听你的啊。”袁盎就安慰他:“这事儿已经过去了,别太自责。再说了,皇上你有三件超越世人的事情,这点儿小事儿毁不了你的英名。”皇上就好奇了:“哪三件事儿啊?”袁盎就开始数了:“第一,你在代国的时候,太后病了三年,你不离不弃,连眼睛都没合过,这份孝心比曾参还厉害啊。第二,诸吕作乱的时候,你单枪匹马从代国杀出重围,这份勇气连孟贲、夏育都得甘拜下风。第三,你多次把天子位让给别人,这份高风亮节比许由还牛啊。”接着袁盎又说:“你迁淮南王去蜀地,本意是想让他吃点儿苦头,改过自新,谁知道那些官员们不小心,让他病死了。这事儿真不能全怪你。”

皇上听了这番话,心里舒坦多了,就问:“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袁盎说:“淮南王还有三个儿子呢,就看皇上你怎么安排了。”于是皇上就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了王。这事儿过后,袁盎在朝廷的名声就更响了。

袁盎这哥们儿,总是那么大气、豪爽。可有个叫赵同的宦官,因为几次得宠就得瑟得不行,老想给袁盎穿小鞋。袁盎也是挺烦他的。

有一次,袁盎的侄子袁种,作为常侍骑,在皇帝身边侍候。他悄悄对袁盎说:“叔叔,你跟那赵同干一架,在朝廷上羞辱他一番,让他颜面扫地,看他还敢不敢找你麻烦。”

后来有一次孝文帝出行,赵同这货竟然坐在了皇帝的副驾驶位置。袁盎一看,机会来了,直接跪在车前说:“皇上啊,我听说能跟您同坐一车的,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现在汉朝虽然缺人才,但您也不至于跟一个受过宫刑的人同坐一车吧?”皇帝听了哈哈大笑,直接把赵同赶下了车。赵同那个哭啊,泪流满面地下了车。

还有一次,文帝想去霸陵山上逛逛,还想从西边陡坡飞驰而下,体验一下刺激。袁盎一看这哪儿行啊,赶紧骑马追上去,一把拉住皇帝的马缰绳说:“皇上,您这是要玩命儿啊?”皇帝说:“将军,你怕了?”袁盎说:“哎呀,我听说有钱人的孩子都不会坐在屋檐下,怕瓦片掉下来砸到;百金之家的孩子都不会骑在墙头上,怕摔下来。圣明的君主更不会去冒险碰运气。您现在要是骑着这六匹马拉的车从陡坡上冲下去,万一马惊了、车翻了,您就算不在乎自己的命,也得想想高祖皇帝和太后啊!”皇帝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停了下来。

又有一次,皇帝去了上林苑玩,皇后和慎夫人也跟着去了。在宫里的时候,她们俩经常同席而坐。但这次到了上林苑,在布置座位的时候,袁盎却把慎夫人的座位往后挪了挪。慎夫人一看就不高兴了,不肯坐。皇帝也生气了,一甩袖子就进了内室。

袁盎一看这情况,赶紧上前解释说:“皇上啊,我听说尊卑有序,这样上下才能和睦。您现在已经立了皇后,那慎夫人就是妾了。妾怎么能跟皇后同坐一席呢?这样不是乱了尊卑吗?您要是真喜欢她,就多赏赐她点儿东西。您现在这么宠着她,其实是在害她啊。您难道忘了‘人彘’的教训了吗?”

皇帝一听这话,顿时明白了袁盎的苦心,就高兴地把慎夫人叫来跟她说了这事儿。慎夫人也感激袁盎的提醒,赏了他五十斤金子呢!

袁盎这个耿直boy,因为多次直言进谏,终于被调到了陇西去当都尉,换个地方继续发光发热。他对士兵们特别仁爱,所以士兵们都愿意为他出生入死。后来他又升迁为齐相,再调到吴国当相。在离开长安前,他的侄子袁种来给他送行,并叮嘱说:“吴王那厮骄横跋扈好久了,他手下人多半都是狡诈之徒。你如果想整治他们,他们不上书告你一状,就可能直接用剑刺你。南方那地方又湿又热,你每天喝点儿小酒,保重身体,然后时不时劝劝吴王别造反就行了。这样你就能保命啦。”袁盎听了侄子的话,照做后,吴王果然对他挺不错。

有一次袁盎告假回家,路上遇到了丞相申屠嘉。他赶紧下车行礼,申屠嘉在车上随便回了个礼,连车都没下。袁盎觉得有点对不住自己的手下,就跑到丞相府上求见。丞相拖了好久才见他,袁盎一进门就跪下了,说:“咱能私下聊聊吗?”丞相说:“如果是公事,你找我的属下去谈,然后我再上报皇帝;如果是私事,我可不听你私下嘀咕。”袁盎一听,急了,跪在那儿就说:“你觉得自己跟陈平、绛侯比咋样?”丞相说:“我不如他们。”袁盎接着说:“对吧,你自己也觉得不如。那陈平、绛侯可是辅佐高帝打天下的功臣,当将军、当丞相,还诛了诸吕,保了刘家江山。你呢?开始就是个管弓箭的小官,后来才升到队长,再一步步爬到淮阳太守,也没啥攻城野战的大功劳。咱们皇上从代国来,每次上朝都停车听郎官们的建议,好的就采纳,不好的就放过,这样才能吸引天下的贤士啊。皇上越来越圣明,你呢?把大家的嘴都封上,自己越来越愚昧。圣明的皇上要是责怪你这愚昧的丞相,你离倒霉就不远了。”丞相一听,吓得赶紧拜倒,说:“我老申就是个粗人,啥也不懂,多谢将军指点。”然后把他请进屋,当上宾款待。

袁盎和晁错这俩人,真的是八字不合啊。晁错在场,袁盎就撤;袁盎一出现,晁错也立马消失。他们俩从来没有在同一个场合说过话,这梁子结得可不是一般的深。等到孝文帝驾崩,孝景帝即位,晁错升任御史大夫,这下可有了收拾袁盎的机会。他马上派手下去查袁盎收受吴王财物的事情,一下子就给袁盎定了罪。好在皇帝开恩,把袁盎贬为平民,没有直接砍头。

后来吴楚反叛,晁错第一时间就跟丞史说:“袁盎那老小子收了吴王那么多钱,还一直帮他掩饰,说吴王不会反。现在吴王真的反了,咱们得好好审审袁盎,看他知道些什么。”丞史听了直摇头:“事儿都没发生,你审他有啥用?现在大军都往西去了,你审袁盎能有啥帮助?再说了,袁盎那人也不像是有啥阴谋诡计的。”晁错听了犹豫不决,但心里那个恨啊,别提了。

有人把这事儿告诉了袁盎,他吓得够呛,连夜跑去找窦婴,跟他说了吴王反叛的原因,还请求面见皇上亲自解释。窦婴就帮他去跟皇上说了,于是皇上召见袁盎。当时晁错也在场,袁盎就请求皇上屏退左右,晁错只好退下,心里那个恨啊,更别提了。

袁盎就跟皇上详细说了吴王反叛的原因,还特别提到了晁错,说只有赶快杀了他,才能平息吴王的反叛。这话后来都记在了关于吴楚反叛的历史记录里。结果呢,皇上就让袁盎当了太常,窦婴当了大将军,这两人本来就关系好,现在更是风头无两。长安的贤士大夫们都争着巴结他们,每天跟在他们车后面的马车都有好几百辆呢。

等到晁错被杀之后,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吴国。吴王想让他当将领,他可不干。吴王一怒之下就想杀了他,派了一个都尉带五百人把袁盎的军营围了起来。说起袁盎在吴国当相国的时候,有个随从曾经偷了他的侍妾,袁盎知道后却没有揭发,还像以前一样对待他。后来有人告诉那个随从:“袁盎知道你和他的侍妾有一腿。”那个随从就吓得逃跑了。袁盎亲自去追他回来,还把侍妾赐给他,让他继续当随从。

现在袁盎被围困,那个随从正好是守卫他的校尉司马。于是他就把所有的财物都拿出来买了两坛好酒。那天天气特别冷,士兵们都又饥又渴的,一喝酒就醉了,西南角上的士兵都醉倒在地。司马趁机在夜里把袁盎叫起来说:“你赶紧走吧,吴王明天早上就要杀你了。”袁盎还不信呢说:“你是谁啊?”司马说:“我就是以前偷你侍妾的那个随从啊。”袁盎一听大吃一惊连忙道谢说:“你有老母在堂我不能连累你啊。”司马说:“你快走吧我也要逃命去了为了避开我的亲人你怕什么!”说完他就用刀把帐篷割开带着袁盎从醉倒的士兵中间穿了过去。

两人分手后袁盎把使者的符节藏在怀里拿着手杖步行了七八里路。天亮的时候遇到了梁国的骑兵骑兵飞驰而去袁盎就这样得以逃脱回报朝廷了。

吴楚之乱平定之后,皇上改封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为楚王,任命袁盎为楚相。袁盎曾经上过书,提了些建议,但没被采纳。后来他因病免职回家,在邻里之间混日子,每天就是跟着大家走走逛逛,看看斗鸡,遛遛狗。

有一次,雒阳的剧孟来拜访袁盎,袁盎对他挺热情的。安陵有个富人就跟袁盎说:“我听说剧孟就是个赌徒,你怎么会跟他有来往呢?”袁盎回答说:“剧孟虽然是赌徒,但他母亲去世的时候,送葬的车子有一千多乘,这说明他也有过人之处。再说,谁都有个急需帮忙的时候。一旦有急事敲门,他才不会因为关系亲疏或者个人安危而推脱,这种人在天底下可不多见,除了季心就是剧孟了。你现在身边就跟着几个骑兵,真有急事,他们能靠得住吗?”说完,袁盎还骂了那个富人几句,不再跟他来往。大家听说了这件事,都纷纷称赞袁盎。

虽然袁盎待在家里,但景帝还是时不时派人来向他请教策略。梁王想当皇帝的继承人,袁盎就去进言,结果把梁王噎得没话说。梁王因此怨恨袁盎,甚至派人去刺杀他。那个刺客到了关中,一打听袁盎,大家都赞不绝口。刺客见到袁盎就说:“我收了梁王的金子来杀你,但你是个厚道人,我不忍心下手。不过,后面还有十多批刺客要来杀你,你小心点!”袁盎听了心里很不爽,再加上家里又出了很多怪事,就去找棓生占卜。

结果呢,在回家的路上,梁王的刺客们果然在安陵城门外拦截并刺杀了袁盎。哎,这袁盎啊,虽然聪明一世,但最终还是没能躲过这一劫啊。不过话说回来,他这辈子也算是活得轰轰烈烈了。

晁错这货,可是个颍川的牛人。他跟着轵县的张恢先学习申不害、商鞅的刑名之学,还跟洛阳的宋孟和刘礼是同门师兄弟呢。就因为他肚子里有墨水,所以混了个太常掌故的职位。

晁错这人性子直,心思也细腻,挺深沉的。孝文帝那时候,全国都找不到几个懂《尚书》的人,就听说济南有个叫伏生的老头,原来是秦朝的博士,治《尚书》的,都九十多岁了。这年纪,你也不能把他叫到朝廷来啊,于是皇帝就下令让太常派人去跟他学习。太常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晁错。

晁错学成归来,就给皇上上书提了一堆建议,写得那叫一个漂亮。皇上一看,哎呦,不错嘛,直接提拔他做了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因为他能说会道,太子都特别喜欢他,太子家里的人都叫他“智囊”。

他在孝文帝的时候,就多次上书谈论削减诸侯势力的事儿,还提了不少修改法令的建议。虽然孝文帝没全听他的,但觉得他是个人才,就升他做了中大夫。那时候,太子特别欣赏晁错的计谋,不过像袁盎这样的大功臣多半都不怎么待见他。

等到景帝一上台,直接就让晁错做了内史。晁错隔三差五地就找皇上私聊,皇上每次都听他的,宠得他比九卿还牛。他改了不少法令,丞相申屠嘉看他不顺眼,但也没办法整他。

内史府原来设在太上庙的墙边上,门朝东开,晁错觉得不方便,就让人在南边开了两个门,还凿了庙墙。丞相申屠嘉听说了,气得跳脚,想借这个机会参他一本,请求皇上宰了他。

晁错听到风声,晚上就去找皇上先通了气。第二天,丞相上朝弹劾晁错擅自凿庙墙开门,请求把他交给廷尉治罪。皇上却说:“那不是庙墙,只是庙外空地上的墙,不算犯法。”丞相只好谢罪退下。朝会一结束,他气呼呼地跟长史说:“我应该先斩后奏,现在却被这小子摆了一道,真是失误啊!”说完,丞相竟然被气得病倒了,没多久就死了。晁错因此更加得势了。

晁错升职成了御史大夫,这哥们儿就瞄上了诸侯们,想找他们的茬儿。他跟皇上建议,说诸侯们有过错,得削他们的地,还要收回他们的分支郡县。他把这建议一提交,皇上就让公卿、列侯、宗室一起开会讨论。大家都不敢吭声,就只有窦婴这哥们儿敢跟晁错叫板,从此这俩人就结下了梁子。

晁错改了三十条法令,诸侯们都被他搞得鸡飞狗跳,全都在背地里骂他。晁错的爸爸听到这事儿,大老远从颍川跑过来,跟他说:“皇上刚即位,你就这么搞事儿,削弱诸侯,离间人家骨肉,现在大家都在背后议论你、怨恨你,你这是为啥啊?”晁错说:“我就是要这样。不这么干,皇上的权威怎么树立起来,宗庙怎么能安稳?”他爸就叹了口气说:“刘氏是安稳了,但我们晁家就危险了。我还是离你远点儿吧!”说完就喝了毒药自杀了,还说:“我实在不忍心看到灾祸降临到我自己头上。”

老爷子死了才十多天,吴楚等七国就果然反了,还打着诛杀晁错的旗号。窦婴、袁盎这些人就在皇上面前说晁错的坏话,皇上就下令让晁错穿着朝服去东市被砍头了。

晁错死后,有个叫邓公的哥们儿,他原本是谒者仆射,被派去带兵打吴楚叛军。他回来后,跟皇上汇报军情,皇上就问他:“你从军中来,听说晁错死了,吴楚叛军退了没有?”邓公说:“吴王反叛都好几十年了,他这次发怒只是因为被削了地,借诛杀晁错的名义起兵,其实他的本意并不是真的为了杀晁错。再说了,我担心天下的士人都被吓得不敢说话了!”皇上问:“为啥啊?”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势力太大,控制不住,所以才建议削地来加强中央集权,这对后世子孙都是有好处的。但他的计划刚开始执行,就被您给杀了,这不仅让忠臣们寒心,还帮诸侯们报了仇,我觉得您这么做不太妥当。”皇上听了沉默了好久,才说:“你说得对,我也挺后悔的。”于是就把邓公提拔为城阳中尉。

邓公是成固人,他有很多奇思妙想。建元年间,皇上招揽贤才,公卿们都推荐邓公。当时邓公已经被免职了,但皇上还是直接提拔他做了九卿。可惜一年后,邓公又因病辞职了。他的儿子邓章因为研究黄老学说,在诸公之间也颇有名气。

太史公说:袁盎虽然不怎么爱学习,但他挺会做人的,以仁心为本,慷慨陈义。他赶上了孝文帝刚即位的好时候,所以能够顺势而为。后来他虽然提出了对吴楚的策略,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实施。他喜欢名声,也敬重贤人,可惜最后还是因为名声而败落。晁错在做家令的时候就多次提建议但没被采纳;后来他掌了权就大肆改革法令。诸侯们发难的时候他不去想办法解救反而想借机报私仇结果反而丢了自己的性命。俗话说“改变古法、扰乱常理的人不是死就是亡”这话说的大概就是晁错这样的人吧!

袁盎公正直率也善于附和他人之意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担当重任但有时也过于依赖他人的庇护。晁错则善于出谋划策多次陈述利害关系他主张尊主卑臣认为只有加强皇帝的权威才能使国家安定但这种做法却给他自己带来了危险。可悲的是这两个人虽然名声在外但最终都身败名裂!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春满香夏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逍遥人生 都市花语 福艳之都市后宫 乡野神医 覆雨大唐之无限风流 穿越大周 娇艳异想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美人沟 笑傲江湖之美人的天下 喝醉后,误把丈母娘当女友! 四合院:从投奔亲姐姐开始 抗战:我的至强德械军团 斗破:多子多福,我打造最强家族 四合院之平静生活 诸界入侵,反向获取诸界资源 仙人之上 四合院:诸天人生 
经典收藏我在原始部落当村长 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唐朝工科生 李治你别怂 拔刀!全军冲阵 混在三国当军阀 大秦:一剑开天门,被金榜曝光了 权倾天下,皇帝也怕我三分 镇国傻世子 秦时:成为嬴政的影子 快穿之女配任务进行时 最强妖孽特种兵王 团宠小皇后,我的爹爹是大反派! 三国之黄巾少帅 艺搏天下 大秦之开局截胡易小川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三国少年时代 三国:汉家天下 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 
最近更新大唐:吾父赵王李元霸 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 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汉末乱云飞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 无尽权谋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奇门故事汇 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 时间手环,回到唐朝当神仙 穿成纨绔皇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穿宋,造反!【变宋】 风雨话东周 五老将我从现代带回三国 穿越大明,我摆脱严嵩追贤妻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