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首页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秦:我墨家巨子,掀起工业革命 特种兵穿越成古代文武奇才 刚刚穿越,人在唐朝,准备去继承大唐皇位! 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重生大唐做可汗 崇祯十五年 女帝太监最风流 我的公公叫康熙 封侯 大国相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4章 吴王濞列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哈哈,这吴王濞啊,可是个有故事的人!他呀,是高帝他哥刘仲的儿子,也就是皇亲国戚了。想当年,高帝刚平定天下七年,就给刘仲封了个代王的头衔。可惜啊,这刘仲是个软柿子,匈奴一攻过来,他就扛不住了,直接弃城而逃,跑到了雒阳,灰溜溜地去找高帝。高帝看在兄弟情分上,没忍心治他的罪,就给他降了个级,变成了合阳侯。

就在高帝十一年秋天,淮南王英布反叛了,把荆地给并了,还拉着一大帮兵马来打楚国。高帝亲自出马去平叛,这时候刘仲的儿子,也就是咱们的吴王濞,刚好二十岁,年轻力壮,就跟着高帝一起出征了。这小子还挺猛的,跟着大军在蕲西把英布给打败了,英布只好跑路。荆王刘贾呢,不幸被英布给杀了,还没后代。高帝一看这吴地、会稽地的人个个都是狠角色,得找个厉害的王去镇着才行。可是高帝的儿子们都还小,于是就选了吴王濞去当吴王,给了他三郡五十三城的地盘。

吴王濞刚接过印,高帝就盯着他看了半天,然后幽幽地说:“你长得有点像会反的人哦。”高帝心里有点后悔,但是又不好意思反悔,就拍了拍吴王濞的背,跟他说:“以后汉室五十年内有东南之乱,不会就是你吧?但咱们都是一家人,你可别反了啊!”吴王濞一听,连忙磕头:“皇上放心,我哪敢啊!”

到了孝惠、高后时期,天下刚安定下来,各地的诸侯王都忙着安抚自己的百姓。吴王濞这边呢,有豫章郡的铜山,他就招了一大帮亡命之徒来铸钱,还煮海水制盐。这么一来,吴国的老百姓就不用交税了,国库也富得流油。

孝文帝时期,吴王濞的儿子来京城拜见,跟皇太子一起喝酒赌博。结果这吴太子啊,他师傅都是楚地人,性格轻浮彪悍,又自视甚高。在赌桌上跟皇太子争了起来,皇太子一气之下就把吴太子给杀了。吴王濞得知后非常生气,觉得天下同姓都是一家人,我儿子死在长安就应该葬在长安,干嘛还要送回吴国来葬!于是又把儿子的尸体送回了长安。这事儿让吴王濞觉得朝廷对他不够尊重,就开始称病不朝见皇帝了。皇帝一查,发现吴王濞其实没病,就开始责备吴国的使者。使者也老实,说:“我们王其实没病,但是皇帝您老是抓我们使者去治罪,我们王只好装病了。而且啊,‘察见渊中鱼,不祥’,现在王开始装病,一旦被揭穿,就会被严厉责备,他怕您杀他,就更不敢露面了。不如您就饶了他,让他重新开始吧。”皇帝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就赦免了吴国的使者,还赐给吴王濞几杖,表示他年纪大了,不用来朝见了。吴王濞因此逃过一劫,反叛的念头也慢慢打消了。但是啊,他在吴国还是凭着铜山和盐海,让百姓不用交税,过着富饶的生活。这样一来,吴国的人就都听他的了,这一统治就是四十多年啊!

话说啊,这晁错啊,作为太子家令,跟太子可是亲如兄弟,常常跟太子聊起吴国的那些破事儿,说吴国这不好那不好,得削削他们的势力。他还不止跟太子说,还多次上书给孝文帝,可文帝啊,心慈手软,总觉得惩罚太严厉了,不忍心啊。这样一来,吴国就越发嚣张了。

等到孝景帝上台,晁错这老兄已经混成了御史大夫,他就跟景帝说:“想当年,高帝刚打下天下,兄弟少,儿子也小,就把大半个天下都分给了亲戚。像那齐王、楚王、吴王,哪个不是手握重兵,地盘大得吓人。可如今呢,吴王这老小子,仗着有太子撑腰,就敢装病不朝见,这搁在古代,可是要杀头的。文帝那时候心慈手软,没杀他,还赐给他几杖,这可是天大的恩德啊。可他呢,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更加嚣张,铸钱、煮盐、招揽亡命之徒,这分明是想造反啊!现在咱们要是削他的地盘,他肯定会反;不削呢,他迟早也会反。但要是咱们早点削他,他反得快点,咱们还能早点收拾他,祸患还小点;要是不削,等他反起来,那就麻烦大了。”

景帝一听,觉得有道理啊,就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就在景帝三年冬天,楚王来朝见,晁错就趁机跟景帝说:“楚王戊以前给薄太后服丧的时候,还偷偷搞小动作,这种人不杀留着过年啊?”景帝一听,觉得有理,就下诏赦免了楚王,但把东海郡给削了。接着呢,又把吴国的豫章郡、会稽郡给削了。还有啊,前两年赵王犯了罪,把他的河间郡也给削了。那胶西王卬因为卖爵位搞猫腻,也被削了六个县。这一下子啊,诸侯王们都老实多了,谁还敢跟朝廷对着干啊?

在汉朝朝廷里,大臣们正讨论着怎么削弱吴国的势力。吴王濞一听,心里就慌了,怕这削弱没完没了,于是他就想了个招,准备搞点事情出来。他想啊想,觉得那些诸侯王都靠不住,没法一起商量大事。不过,他听说胶西王勇猛,喜欢打仗,而且整个齐国的人都怕他,于是他就派了个中大夫应高去游说胶西王。

应高到了胶西王那儿,也没带什么文书,就口头传达了吴王的话:“吴王啊,他其实也挺无奈的,整天忧心忡忡,不敢自己出面,只能派我来表达他的诚意。”胶西王一听,就问了:“那你想怎么帮我呢?”

应高就说了:“现在皇上被奸臣蒙蔽,喜欢听信谗言,擅自改变律令,侵夺诸侯的地盘,还老找诸侯要这要那,杀罚无辜,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俗话说得好,‘舐糠及米’,吴国和胶西国都是有名的诸侯国,现在被盯上了,恐怕日子不好过了。吴王他身体不好,二十多年都没法来朝见了,总担心被怀疑,想自证清白都没机会。我听说大王您因为爵位的事,被朝廷盯上了,但其实您的罪并不至于削地啊。”

胶西王一听,觉得有理,就问:“那怎么办呢?”应高就说:“同仇敌忾,同好相留。现在吴王觉得跟大王您有共同的烦恼,想趁机除掉天下的祸害。您觉得怎么样?”胶西王一听,吓了一跳:“我怎么敢这样啊?现在皇上虽然严厉,但我也是死而无憾,怎么能不忠于他呢?”

应高又说:“御史大夫晁错,他迷惑了皇上,侵夺诸侯的地盘,排挤忠良,朝廷上下都对他恨之入骨,诸侯们都有反叛之心。现在彗星出现,蝗虫泛滥,这是天下大乱的征兆啊。所以吴王想以晁错为借口,起兵造反,跟着大王您一起征战天下。到时候,您所到之处,必定望风而降。大王您要是答应了,那吴王就带着楚王一起攻打函谷关,守住荥阳敖仓的粮食,阻挡汉军。然后等着大王您来,到时候天下就是咱们的了,两国平分,不是挺好的吗?”

胶西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就说:“好!”应高回去报告吴王,吴王还怕他不靠谱,就亲自跑了一趟胶西,当面跟他结成了同盟。

当胶西王的计划被一些手下听到后,他们纷纷劝谏:“大王啊,咱们现在安稳地当个诸侯王,多开心啊。你要是跟吴王一起造反,就算成功了,那也得跟吴王分地盘,到时候麻烦事儿才刚刚开始呢。再说,咱们的地盘加起来还不到汉朝的十分之一,为这点儿地就造反,还让太后操心,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啊。”可惜啊,胶西王就是不听,非得一条路走到黑。

于是,他派人去联系了齐、菑川、胶东、济南、济北这几个诸侯国,他们都答应了。不过有个条件,就是“城阳景王是个讲义气的人,他当年帮我们打倒了吕家,这次就别拉他下水了,等事情成功了再分他点地盘就行了。”

这些诸侯国刚被朝廷削了地盘,心里正不爽呢,一听吴王要造反,都纷纷表示支持。等削吴会稽、豫章郡的诏书一到,吴王就率先起兵了。胶西王也紧跟其后,正月丙午那天就杀了汉朝在当地的官员。胶东、菑川、济南、楚、赵这些诸侯国也都纷纷响应,开始发兵往西边打。

不过啊,这齐王就有点后悔了,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就喝了毒药自杀了,算是退出了造反联盟。济北王那边呢,城墙还没修完呢,他的郎中令就劫持了他,不让他发兵。于是啊,胶西王就成了这次造反的领头人,带着胶东、菑川、济南这几个小弟围攻临淄。赵王也反了,还偷偷联系匈奴,想跟他们联手。

这七国之乱啊,吴王可是把家底都拿出来了,下令说:“我今年六十二了,还亲自带兵上阵。我儿子才十四岁,也要冲在前面。凡是年龄跟我差不多,或者跟我儿子差不多的,都得给我上战场!”于是啊,他一口气就发了二十多万大军。还派人去联系了闽越、东越这些南边的小国,他们也纷纷出兵支持。这七国之乱啊,可真是闹得不可开交!

孝景帝三年正月甲子这天,吴王刘濞在广陵一声令下,正式起兵造反啦!他一路向西,渡过淮河,顺便把楚国的兵也给并了。还特地发了个群发邮件给各位诸侯王,邮件内容是这样的:

“各位亲爱的诸侯王们,你们好!我是吴王刘濞,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最近我发现汉朝里有一群奸臣,他们没啥功劳,却整天想着侵占咱们的地盘,还滥用职权,对待咱们这些刘家人就像对待犯人一样,简直不把咱们当人看!这些家伙还排挤先帝的功臣,提拔那些奸佞小人,搞得天下大乱,眼看着就要危害到咱们大汉的江山了。现在皇上他老人家身体也不太好,管不了这些事。所以,我决定起兵,把这些奸臣都给灭了!特地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虽然我的地盘不大,但也有三千里;人口虽然少,但精兵也有五十万。我跟南越那边交往了三十多年,他们的国王都愿意出兵支持我,这样我又能多出三十多万大军。我虽然不才,但愿意亲自跟着大家一起干!咱们从长沙一路北上,把长沙以北的地方都搞定,然后往西走,把蜀地和汉中也都拿下。我告诉南越、楚王、淮南三王,让他们跟我一块往西打;齐国的诸侯王和赵王就负责搞定河间、河内,或者从临晋关进军,或者跟我在雒阳会师;燕王和赵王本来就跟匈奴有约,那就让燕王去搞定代郡、云中,然后带着匈奴的军队从萧关进军,直取长安,咱们一起匡扶社稷,安定江山。希望大家都能给力点!

我听说楚元王的儿子和淮南三王都忍了十几年了,这怨气都快从头顶冒出来了,他们早就想干一票大的了。我一直没得到大家的明确表态,所以也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只要大家能一起存亡继绝,振兴咱们刘家的江山,那就是咱们共同的心愿了。虽然我的国家不富裕,但我省吃俭用,攒了点钱,买了点兵器,存了点粮食,日夜不停地准备了三十多年。我这么做,就是希望大家能一起努力,把这些资源都用在刀刃上。

还有啊,为了激励大家,我特地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谁能斩下大将的首级,我就赏他五千斤金子,封他万户侯;斩下列将的,赏三千斤金子,封五千户侯;斩下裨将的,赏二千斤金子,封二千户侯;斩下二千石的官员的,赏一千斤金子,封千户侯;斩下一千石的官员的,赏五百斤金子,封五百户侯。投降的军队或者城池,人数或者户数达到一定数量的,也有相应的奖励。这些奖励都比军法规定的要高!如果你们本来就有爵位和封邑的话,那奖励就更多啦!请大家务必把这个命令传达给你们的将士们,不要让他们觉得我在吹牛!

最后告诉大家一声,我吴王的金钱遍布天下,可不是只有吴地才有哦!所以你们不用担心没钱用,尽管放心大胆地用!该赏的钱你们先记着账,等我打赢了仗再一起发给大家!敬请期待!”

话说这七国造反的消息传到了京城,天子一听,哎呦喂,这可不得了!赶紧派出太尉条侯周亚夫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去收拾吴楚这两个捣蛋鬼;再派曲周侯郦寄去搞定赵国;将军栾布去收拾齐国;大将军窦婴则屯兵荥阳,负责监督齐赵两地的军队。

这边吴楚造反的消息刚刚传开,军队还没出发,窦婴也还没动身,天子就想起了前吴相袁盎。当时袁盎正在家休假,天子一声令下,他就得进宫面圣。那时候,天子正和晁错商量着调兵遣将,筹备军粮。天子问袁盎:“你当年在吴国当过相,对吴臣田禄伯这人有啥看法?现在吴楚造反,你觉得这事儿咋整?”袁盎微微一笑,说:“陛下别担心,这事儿啊,早就注定会失败。”天子一听,疑惑地问:“吴王他老人家在山里铸钱,煮海水制盐,还招揽天下豪杰,一大把年纪了还搞这造反大业,这计划没点儿十全十美的,他能这么干吗?你怎么就说他不行呢?”

袁盎不慌不忙地答道:“吴王他确实有铜盐之利,但那些被他招揽的豪杰呢?一个都没有!他招来的都是些什么无赖子弟、亡命之徒、铸钱奸人,这些人聚在一起能干啥?当然就是造反呗!”晁错在旁边听了,忍不住点头称赞:“袁盎这策略,妙啊!”天子又问:“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袁盎神秘兮兮地说:“陛下,这事儿得屏退左右,我才敢说。”天子一听,赶紧让所有人都退下,只留下晁错。袁盎这才开口:“陛下,我接下来要说的,可不能让外人知道。”说着,又让晁错也退下。晁错一脸不爽地退到东厢房去了。

天子追问袁盎,袁盎这才说:“陛下,吴楚两国造反,其实就是因为晁错削夺了他们的地盘。他们打着‘诛杀晁错,恢复故土’的旗号。所以,我们现在只要杀了晁错,再赦免吴楚七国,恢复他们被削夺的地盘,那他们自然就没理由再打了。”天子一听,沉默了好久,最后说:“为了天下苍生,我也不得不牺牲晁错了。”于是,天子就拜袁盎为太常,让吴王的侄子德侯当宗正。袁盎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过了十几天,天子派中尉去召见晁错,说是要载他去东市逛逛。结果这晁错穿着朝服,就被拉到东市给斩了。然后天子就派袁盎去安抚吴楚七国,让他们按照袁盎的策略行事。袁盎一到吴国,发现吴楚的军队已经攻到了梁国的城下。宗正因为是吴王亲戚,就先入城去劝吴王投降。吴王一听袁盎来了,就知道他是来劝降的,笑着说:“我现在已经是东帝了,还需要拜谁?”说完,就把袁盎留在军中,想逼他当将领。袁盎当然不肯了,就让人把他围起来看管,还准备杀了他。结果袁盎趁着夜色逃了出来,一路跑到梁国的军队里,然后回京复命去了。

条侯周亚夫这哥们儿,那可是开着六辆豪华专车,一路风驰电掣赶到荥阳去集结军队。到了雒阳,他遇见了剧孟,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哎呀妈呀,这七国造反,我这一路颠簸过来,没想到还能活着见到你!我还以为那些诸侯早就把剧孟你给招安了呢,现在看来你还是稳稳当当的。有了你坐镇,我守着荥阳,东边那帮子造反的,我就完全不放在眼里了!”

到了淮阳,周亚夫又找到了他老爸绛侯的老朋友邓都尉,问他:“老哥,有啥好招儿没?”邓都尉可是个老江湖,他捋了捋胡子说:“这吴国的军队啊,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咱们硬碰硬可不是对手。但楚国的军队呢,就轻飘飘的,不能持久。依我看,咱们不如把军队拉到昌邑去,筑起高高的城墙,深挖战壕,让吴军去跟梁国死磕。咱们再派点轻装部队去截断他们的粮道,等他们粮尽人疲,咱们再一举拿下,必胜无疑啊!”周亚夫一听,眼睛一亮:“高!实在是高!”于是他就按照邓都尉的计策,在昌邑南边筑起了坚固的防线,还派了轻装部队去断了吴军的粮道。

这吴王刚开始起兵的时候,他手下的大将军田禄伯可是个有想法的人。田禄伯说:“咱们这么大一支军队,就直挺挺地往西冲,没点儿出奇制胜的招儿,怎么能成功呢?我请求给我五万人马,我绕个道,从江淮那边上去,把淮南、长沙都收了,再进武关跟大王会师,这不也是个奇袭的好办法吗?”可是吴王那太子却是个胆小鬼,他劝吴王说:“咱们这造反的名头已经挂出去了,这些人怎么能信得过呢?万一他们反过来把咱们给卖了怎么办?再说,你这一分兵,谁知道会惹出啥乱子来,还是别折腾了。”吴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没答应田禄伯。

还有个叫桓将军的吴军少将,也给吴王出了个主意:“大王啊,咱们吴国的步兵擅长山地作战,而汉军的骑兵在平地上才厉害。咱们就别管那些城池了,直接往西冲,占了雒阳的武库,吃敖仓的粮食,靠着山河天险号令诸侯。就算咱们不进关,这天下也已经是咱们的了。要是大王您磨磨唧唧的,等汉军的骑兵一到,咱们可就完了。”吴王问了问那些老将,老将们都说:“这年轻人就是冲动,哪知道什么大局啊!”于是吴王也没听桓将军的。

吴王自己带着大军,还没过淮河呢,他那帮宾客就都封官拜将了,什么将军、校尉、候、司马的,唯独一个叫周丘的家伙没得到重用。这周丘啊,是下邳人,逃到吴国来混日子,整天酗酒无度,吴王刘濞看不起他,就没用他。可这周丘不甘心啊,他跑去见吴王说:“大王啊,我虽然没啥本事,但也不能就这么闲着啊。我不敢求您给我带兵,只求您给我一个汉节(汉朝使臣的凭证),我保证给您办点大事儿。”吴王一听,心想这家伙也没啥用,就给他一个汉节。周丘拿着汉节,连夜就跑到下邳去了。那时候下邳的人听说吴国反了,都吓得躲在城里不敢出来。周丘到了下邳的驿站,把驿站的官员叫来,一进门就让手下以罪名的名义把官员给砍了。然后他召集了下邳的豪杰官吏们说:“吴国的大军就要到了,他们一来,下邳城破就是一顿饭的功夫。现在你们要是投降,家里人都能保住,有能力的还能封侯呢!”大家一听,觉得有道理,就都投降了。周丘一夜之间就拉起了三万人的队伍,他派人报告给吴王,然后就带着这支军队去攻打别的城池了。等他打到城阳的时候,已经有十多万兵马了,还打败了城阳的中尉军。后来听说吴王败走了,周丘觉得自己也没戏了,就带着军队回下邳去了。结果还没到家呢,背上就长了个大疮,一命呜呼了。

话说啊,二月里,吴王这老小子兵败如山倒,跑得比兔子还快。天子一看这情形,赶紧发了道诏书给将军们:“各位将军啊,听说过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咱高祖皇帝那会儿,建立了诸侯国,可那幽王、悼惠王连个后代都没留下。孝文皇帝心疼他们,就封了他们后代为王,让他们供奉祖宗的香火,做咱大汉的藩国。这可真是德高望重,比日月还光辉啊!可这吴王濞呢,偏偏不领情,忘恩负义,还招揽了一群亡命之徒,搞乱了天下的货币秩序,二十来年都装病不上朝。有关部门多次要弹劾他,孝文皇帝都宽宏大量放过他了,想给他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可这老小子呢,偏偏不知好歹,跟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他们一起造反,简直是无法无天!他们起兵作乱,危害咱大汉的江山社稷,杀了大臣和汉使,还逼迫老百姓,简直就是丧心病狂!现在他们又把宗庙给烧了,把御用物品给抢走了,朕心里那个痛啊!朕现在都穿着素服,避在正殿之外,各位将军啊,你们可得好好劝劝那些士大夫们,让他们奋勇杀敌啊!杀敌有功的,杀得越多赏得越多,抓到俘虏的,只要官职比三百石以上的,都给我杀了,别留情!谁要是敢议论这诏书或者不听从诏令的,一律斩首示众!”

一开始啊,吴王这老小子过了淮河,跟楚王遂在棘壁打了个胜仗,然后就乘胜追击,锐不可当。梁孝王一看这阵势,吓得赶紧派了六个将军去阻击吴王,结果又败了两将,士兵们都跑回了梁国。梁孝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多次派人去求条侯周亚夫出兵相救,可周亚夫就是不肯。梁孝王又派人去天子那里告状,说周亚夫不救他。天子就派人去告诉周亚夫,让他赶紧去救梁国,可周亚夫还是按兵不动。梁孝王一看没办法,只好自己想办法了,他派了韩安国和楚国的张羽为将军,这才稍微抵挡住了吴军的攻势。吴军想往西打,可梁国的防守太坚固了,他们不敢往西,只好跑去周亚夫的军营,在下邑会合。吴军想跟周亚夫决战,可周亚夫就是坚守不出。吴军的粮食吃完了,士兵们饿得受不了,多次挑战周亚夫,结果周亚夫来了个夜袭,从东南方向攻入吴军营地,把吴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周亚夫让士兵们防备西北方向,结果吴军果然从西北方向逃跑了。吴军大败,士兵们饿得要死,纷纷逃亡。吴王一看大势已去,就带着几千个壮士趁着夜色跑了,过了江跑到了丹徒,投靠了东越国。东越国有一万多人,就派人去收集吴军的残兵败将。汉朝派人去诱惑东越国,东越国就骗吴王出来劳军,然后派人杀了吴王,把他的头割下来,快马加鞭地送到天子那里去报功。吴王的两个儿子子华和子驹则逃到了闽越国。吴王这老小子一逃,他的军队就溃散了,大部分人都投降了太尉周亚夫和梁军。楚王戊的军队也败了,他自杀身亡。

话说啊,那三位王爷围攻临淄(齐国的都城)的时候,跟打桩机一样,硬是锤了三个月都没能锤下来。这时候汉兵终于赶到,胶西、胶东、菑川王一看形势不对,纷纷带着手下跑了。胶西王更是夸张,直接光着膀子,赤着脚,坐在席上,喝着水,跟太后谢罪。他儿子王太子德见状,赶紧劝他:“爸啊,汉兵现在离得远,我看他们都快累趴了,咱们可以趁机偷袭啊!要不咱们收集残兵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实在不行再逃到海里去,也不迟啊!”胶西王摇摇头说:“儿子啊,你看看我这帮弟兄们,都累成狗了,哪还有力气打啊。”不听劝告。

这时候汉将弓高侯穨当给胶西王写了一封信:“奉天子之命,来诛杀你们这些不义之徒。投降的话,就赦免你们的罪行,恢复你们的地位;不投降的话,就灭了你们。”胶西王一看这信,吓得赶紧光着膀子去汉军营地磕头认罪:“我卬啊,没好好遵守法律,害得百姓受苦,还劳烦将军您大老远跑到我这穷乡僻壤来。我知道我罪该万死,您就把我剁成肉酱吧。”弓高侯一看他这怂样,就拿着金鼓去见他:“王爷啊,您这军事行动也挺辛苦的,说说您发兵的情况呗。”胶西王跪在地上,膝盖都快磨破了,才哆哆嗦嗦地说:“其实啊,晁错这老小子在天子那里得势,改了我们高祖皇帝的法令,还抢了我们诸侯的地盘。我们觉得这不公平啊,怕他搞乱天下,就联合了七个国家一起发兵,想杀了晁错。现在听说晁错已经被杀了,我们就想停战,各自回家。”将军一听这话,冷笑一声:“王爷啊,您要是觉得晁错不好,怎么不早点跟天子说啊?没有天子的诏书和虎符,您就擅自发兵打别的国家。您这行为,明显不是为了杀晁错吧。”说着就拿出了诏书给胶西王读了一遍。读完后,将军冷冷地说:“王爷啊,您自己看着办吧。”胶西王一听这话,知道自己没活路了,就说:“我卬啊,就算死了也是罪有应得。”说完就自杀了。太后和太子也都跟着死了。胶东、菑川、济南王也都死了,他们的国家都被汉朝吞并了。

郦将军围攻赵国十个月才攻下来,赵王也自杀了。济北王因为是被胁迫的,所以没被杀,只是被贬到了菑川。

一开始啊,是吴王先反的,他带着楚国的军队,还联合了齐国和赵国。正月起兵,三月就被灭了,就赵国拖得久一点。后来汉朝又把元王的小儿子平陆侯礼封为楚王,让他继承元王的王位。还把汝南王非封到了吴国的地盘上,让他当江都王。

太史公说啊:“吴王的王位啊,是他老爸打下来的。他能减少赋税,让他的百姓都能享受山海之利。但这叛逆的苗头啊,是从他儿子那冒出来的。他们为了争夺权力而发动叛乱,最后连自己的老本都赔进去了;还跟越国人勾结,最后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晁错这老小子为国家考虑得挺长远的,结果祸事反而降临到自己头上了。袁盎这哥们儿一开始还挺受天子宠爱的,后来却遭到了羞辱。所以啊,古人说诸侯的地盘不能超过百里,山海之地也不能用来封赏诸侯。还有那句‘不要跟外族亲近,以免疏远了自己的亲人’,大概就是说吴王这种人的吧?还有那句‘不要成为叛乱的领头人,否则会遭到报应’,是不是说的就是袁盎和晁错这俩倒霉蛋儿啊?”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春满香夏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艳海风波 都市花语 寸寸销魂 天龙风流之替身段誉 御女天下 乡野神医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穿越大周 我在星际重着山海经 喝醉后,误把丈母娘当女友! 美娱之享乐人生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我不是祁厅长,叫我祁书记 四合院之平静生活 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田野花香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 
经典收藏我在原始部落当村长 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我当皇帝那些年 李治你别怂 拔刀!全军冲阵 明骑 混在三国当军阀 金榜曝光历史,曹操刘备差点没命 抗战:从带团进亮剑开始 名门 明末1625 最强妖孽特种兵王 大明,从澳洲开始 从四行仓库开始 我要做驸马 大明:开局靠传国玉玺保命 三国:签到十年,争霸天下 绝世宠臣 穿越水浒之宋江传 赵公子 
最近更新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沈家大小事 云尧长歌 穿越原异界寻仙 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 高武大秦:当世儒仙,竟是祖龙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 神威天降九皇子 大秦:不装了,我是秦始皇 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 隋末唐初之秦琼 万世之大唐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 三国之纨绔霸天下 红楼,开局天象大宗师,武镇天下 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 三国:汉家天下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