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

顺手

首页 >>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 >>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特种兵穿越成古代文武奇才 大秦:先生别担心,朕不是皇帝! 逍遥小贵婿 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 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 三国:赵云师兄,简化技能就变强 我的公公叫康熙 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 折服大小乔,三国第一虎将 三国军神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 顺手 -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全文阅读 -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txt下载 -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1章 杨桥烽火(二)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随着局势的紧张,杨桥镇与周边地区的气氛已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一场大战仿佛悬在每个人的心头,随时可能爆发。厢兵们,这些平日里或许训练有素但鲜少实战的士兵们,此刻也意识到了即将到来的生死考验。他们深知,唯有全力以赴,方能在这场未知的较量中求得一线生机;无论是失败还是逃亡,都不会有好下场。

杨桥镇外南面的战斗首先打响,赵令蠙一声令下,弓箭如雨点般密集射出。然而,这第一轮的攻击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多数箭矢都射向了毫无准备的刘大村村民,而他们的目标——后续的商队,却还未进入射程之内。村民们惊恐地转身想逃,却未料到,身后的商队也早已拉满了弓弦,准备发动反击。这一幕让赵令畤更加坚信,杨桥镇内定有一条大鱼。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赵令畤迅速做出部署。他命令设立第二道防线,桥头与东南道路各增设一道防线,两道防线之间相隔三十步,全部用马车堵塞。同时,他还命人在官道两侧的房顶上,每边布置了五十名连弩手,他们或明或暗地潜伏着,随时准备发动致命的攻击。

就在第二道防线刚刚布置完毕之际,杨桥镇再次陷入了火海之中。这一次,火势更加猛烈,靠近八十里店桥方向的房舍和道路都被火焰吞噬。镇内的临泉县知县和两千多官兵在火势的逼迫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势蔓延而无能为力。在这危急时刻,五百余名身穿走镖服侍的人突然朝八十里店桥冲杀而来,虽然距离还有三里之遥,但他们的气势已经让人感受到了强大的压迫感。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赵令畤立即做出反应。他命令侍卫拿着扩音器向桥西头的人群喊话:“往北逃!往北逃!你们身后有悍匪!”然而,这喊话声刚刚喊了两声,就有暗器从人群中飞来。幸运的是,喊话的侍卫反应机敏,利用扩音器接住了暗器。与此同时,两侧的屋顶上伸出了四五个扩音器开始同时向桥西喊话:“弯腰往北逃!弯腰往北逃!小心身边有悍匪!”

听到这些喊话声后,第一时间弯腰往北逃的人们都成功地避过了一劫。而那些原地站立或弯腰的人不跑的人,不幸地全成为了连弩手的靶子。为了控制局面,几名弓骑甚至爬上马车瞄准桥对面,射击所有有反抗举动的人。

桥头处战事才开打,东南方向的官道也开始人头窜动,出现了不少百姓疾步赶来,意图逃离这可怕的战场。房顶的弓骑手并未给他们靠近的机会,一进入射程,便毫不留情地射出箭矢。最初,他们瞄准的是下肢,当发现这项百姓并未因此停止前进时,他们毫不犹豫地瞄准了要害部位。

赵令畤站在桥头,望着眼前的混乱,心中焦急万分。他担忧敌人点燃,官道两旁的房舍,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宋时的屋舍大多以木材、茅草、竹等材料建造,一旦起火,极易蔓延成灾。幸运的是,东南方向的敌人,暂时没有放火的意图。被射了十轮箭矢之后,张庄来的敌人,开始寻找盾牌、木桌、门板等器物作掩护,并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这给了赵令畤一个喘息的机会。

然而,不利的消息接踵而至。河面也出现的货船起火事件,阻塞了水路,使得水路无法及时驰援。同时,张潜那边也出现了问题,拦截商队的马车突然起火,官兵陷入了混战之中。更为糟糕的是,杨桥镇内的2000官兵被敌人困在镇中,只能向西撤退。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赵令畤果断下令:“让北边的1000骑厢军驰援张潜,然后绕后东南官道,从张庄背后杀过来。”

赵令畤眉头紧锁,原本以为杨桥镇外会安全,未曾想,这八十里店桥竟成了双方交战的焦点。幸运的是,他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侦查弓骑部队,能确保战场上的信息畅通无阻。若换作他人,恐怕早已陷入困境,不知会有多少官军被困杨桥镇,镇外的八十里店桥只怕也被拿下了。这茶水铺的掌柜和伙计,只怕真是敌人的同伙。

战斗愈发激烈,日头逐渐西沉,赵令畤心中不禁升起一丝忧虑。他注意到,八十里店桥的西桥头已空无一人,而从杨桥镇跑出的镖师并未冲向桥头,反而隔着杨桥镇南侧的沟渠,弯弓搭箭,对赵令蠙的厢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使得赵令蠙的军队两面受敌,人数虽多,却打得异常狼狈。

在八十里店桥北,500名厢军已经与敌人展开了近身肉搏。他们凭借着锋利的长矛和坚固的盾牌,暂时抵挡住了镖师装扮的武人进攻。这些武人身后,还有100骑弓骑手正在缓缓靠近,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同时,东南方向的敌人正推着马车,头顶盾或木板,如潮水般压来。赵令畤见西桥头暂时安全,立刻调集了50名弓骑手,充实到东南边的官道方向。为了加强防御,又派出30名侍卫,前往东南方向拆屋,运去菜油,准备在天黑之后发动反向火攻。好为八十里店桥附近提供照明,防止敌人夜袭。这些菜油原本是准备用于户外野餐的,如今却全送给敌人助兴了。

夜幕降临,杨桥镇附近被六处大火映得通红一片,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远在40里外的六一堂都能看见这边的异常;六一堂的府邸内,家丁们纷纷集结,超过百人的队伍被迅速派出,前来查探情况。

正当太阳完全沉下地平线的那一刻,第七处火光也骤然燃起。这火源位于八十里店桥东南方向的官道旁,两侧的店铺被泼满了菜油,火把点燃浸油的被褥后,火势迅速蔓延,将两侧的店铺吞噬在火海之中。这一次的火攻,大大减轻了官道方向的压力,为士兵们提供了宝贵的休息和调整时间。

赵令畤并未因此放松警惕。他深知敌人不会轻易放弃,于是又调回50名弓骑手加强西面桥头的防守。为了确保桥头的安全,他还派了10名侍卫推着一辆装满弩矢的车辆,顶住用作桥头阵地的马车。这辆车既为前线送去了紧缺的物资,又加固了桥头的防御阵地。

弩矢的消耗快,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此次出行,赵令畤并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如此激烈的战斗,因此只携带了五千支弩矢。在东南官道的战斗中,已经消耗了一千多支,现在桥头只剩下三千余支的储备。好在守桥的厢军在这存放了一万支箭矢,还能消耗一阵。

夜间的战斗对骑兵来说极为不利,颍州地处平原,地势低洼,麦田、水田、沟渠遍布,为战斗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北边的厢军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地形,在天色昏暗之际撤到了离八十里桥五百米远、宽约两米的灌溉沟渠边上。他们利用沟渠的阻碍,成功阻止了骑手冲锋的威胁。在这两处火场之间,火光照亮了人的脸庞,但脚下的路却模糊不清,甚至已有二十余名骑兵因为地形复杂,不慎将马脚扭伤,从骑手变成了步兵。

战斗从下午持续到了晚上,赵令畤的军队得到了及时的补给,车上有干粮有水,士气未减。然而,敌方的境况则大相径庭。原本闷热的天气加上七堆熊熊燃烧的大火,使得战场上热浪滚滚,仿佛置身于蒸笼之中。更糟糕的是,由于准备不足,特别是东南方向飘来的菜籽油清香,使得敌军士兵们又渴又饿,精神与体力都濒临崩溃。

敌人只能寄希望于冲破防线,到商队那去解决吃食问题。他们嘶吼着:“冲过去赏黄金百两,冲过去有鱼有肉有女人!兄弟们冲啊!……”

赵令畤这边也学乖了,他命令士兵们,等敌人登上八十里店桥的拱桥顶,,人少时便用弓箭射杀敌人,人多时则利用连弩进行密集火力压制。对于桥那边的敌人不再浪费箭矢,让敌人靠近后再发动致命一击。

夜幕降临,竹哨声在寂静的夜空中传递得很远。每隔一段时间,便有5名或10名侦骑跑来增援。这些侦骑们不仅带来了消息,还带来了两壶箭支,部分缓解了军队的箭矢压力。同时,他们还利用8音竹哨在屋顶建立了一套通讯系统,使得情报能够迅速传递过来。

一名侦骑站在赵令畤身边,声音中充满了自信:“报告公子,有50名侦骑正在赶来支援;徐队长也带领100名侦骑,顺着西面的沟渠悄悄摸过来,已经到达了4里外的郭庄附近;张潜的队伍在厢骑的帮助下成功解围,正往东郭沟方向而去。厢骑天黑后,改步行绕后张庄进攻,预计还需要些时间。”

赵令畤听后哈哈大笑,对所有人高声喊道:“将士们!援军马上就到!只要再坚持一会儿,胜利就属于我们!”他转身对侦骑说:“命令徐队长顺着沟渠,先增援杨桥镇南面的赵令蠙,打散敌人之后,再调200厢军从后面偷袭杨桥镇出来的敌人。”

接着,赵令畤又询问了张庄方向的敌人情况。弓骑迅速吹了一阵竹哨,然后仔细聆听一会儿,回答道:“张庄方向集结了800余名庄丁,正准备从官道两侧绕过来袭击我们。不过请将军放心,北边已经有五十名弓骑埋伏在那了。公子只需注意桥南方向,南边需要绕行一大段路程,暂无危险。”

赵令畤沉稳地点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毅和冷静。他果断地命令道:“让那些已经赶到的弓骑迅速前往桥头南边,进行骚扰和设伏。”随着局势越来越明朗,赵令畤的心中虽然放松了一些,但对杨桥镇背后势力,更加的好奇与警惕了。

正当赵令畤以为胜利在望之际,杨桥镇发现突然发起了猛烈的总攻。只见多辆两轮马车被推上了桥梁,车轮滚滚,尘土飞扬。与此同时,后方的敌人弓箭如雨点般密集地射向赵令畤的桥头阵地。一时间,战场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然而,赵令畤并没有慌张。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冷静应对才能找到破敌之策。他迅速调整战术,命令八十里店桥官路两侧,房顶上的弓手们立即调转方向,支援桥头阵地。近的用弩,远的用弓,一时间,石桥上方箭矢如飞,形成了一道密集的火力网。

八十里店桥,这座长40米的桥梁,此刻成为了双方交战的焦点。随着双方距离的缩短,连弩的威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只要推车前进的士兵稍有不慎,露出一点空隙,迎接而来的就是10支,甚至50支的弩矢。敌人虽然勇猛,但在如此密集的火力打击下,伤亡惨重。很多人的下肢被弩矢射穿,纷纷被同伴丢下桥去。

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较量,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赵令畤果断地将最后的侍卫全部派上战场,同时从东南官道的守卫中,紧急抽调了50名弓骑回来,让他们稍作休整,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赵令畤这边的弓矢消耗巨大,他果断地命令道:“找些能烧的马车,推到桥头,放火烧车。”才修整几分钟的50名弓骑立即行动起来,他们找到了10辆装着布匹、柴火等易燃物品的马车,迅速推到桥头。几个方向同时点火,火光熊熊,瞬间照亮了夜空。

随着火势的蔓延,守桥的弓骑和侍卫们得到了片刻的喘息。他们背靠着岸边的马车阵地,打开水囊补充水分。体力尚可的战友则检查身边的人是否受伤,为伤者做简单的包扎处理。伤重的人则被抬到茶水铺里,由懂些医术的弓骑进行救急处理。

为了让火烧得更旺,赵令畤命令还有些体力的侍卫们,拆茶水铺以外的房屋,将木材都丢向桥头。桥头的敌人被熊熊烈火烤得无法忍受,纷纷后撤。然而一旦阵型有所松动,就有箭矢射向他们。在火光和箭矢的双重打击下,敌人足足丢下了20多具尸体,才艰难地撤过了石桥的最高处。

这并非真正的国战战场。杨桥镇的辽探,虽然拥有马匹之优势,但在装备上却显得捉襟见肘。他们是走南闯北的商队,这些商队只有弓、箭、刀、短矛、盾牌等“五兵”,但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勇气。

对面似乎认清了形势,没有张庄方向武力的配合,仅凭自己是无法拿下八十里店桥的。桥下的解岗沟虽然不深,但宽度却令他们望而却步。最终,他们决定先向北,再向西分派人手,准备另寻渡口。

赵令畤站在高高的房顶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微笑着对一旁的侦骑说道:“杨桥镇的敌人,已经开始向西或向北寻找渡口了,务必提醒水军注意。”

正如赵令畤所料,八十里店桥桥西头的敌人突然改变方向,向西疾驰而去。赵令畤心中一动,眉头紧锁,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迅速思考后,对侦骑说:“不妙,他们可能发现了徐宁的踪迹。速速传令,让徐宁务必小心,确保船只安全,防止敌人抢夺。”

命令发出不久,八十里店桥西2里处就传来了激烈的呼喊交战声。赵令畤站在屋顶上,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只见双方围绕着2艘快船展开了激烈的对射。好消息是,徐宁的部队已经成功上了南岸,正在偷袭南岸的郭庄和刘大村的商队;坏消息是,北岸的敌人已经下水向南岸游去,准备抢夺船只。船只上留守的士兵数量不多,他们躲在盾牌后面,被敌人射得抬不起头来。

这一幕让赵令畤心急如焚。如果不采取行动,杨桥镇的敌人势必渡河成功,给己方带来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赵令蠙指挥的厢军,也意识到了危机的到来,开始迅速往前推进,试图击穿两支商队的防线,支援徐宁的部队。

然而,商队中似乎也有高人指点。赵令蠙的厢军才突进50米左右,商队的车队就燃起了熊熊烈火。火焰迅速蔓延,把所有通往刘大村方向的道路和田野全部点燃。风助火势,火焰顺着麦田向东燃烧,形成了一道火墙。赵令蠙见势不妙,只能命令厢军退守八十里店桥。

赵令畤看到战局急转直下,徐宁再不撤退就会被敌人包饺子。他立即对身旁的侦骑说:“传令给徐荣,让他立即往西南方向撤退,脱离战场。同时,让他烧毁麦田,阻止敌军南撤。”

等到赵令蠙一到,赵令畤立即与他换防,并迅速组建了一支由300人组成的混合骑兵队,拖着装满易燃物品的两轮木马车,向南疾驰而去。八十里桥往南6里便是界南河;郭庄和刘大村,通往南方的道路只有两条可选:一条是沿着界南河河堤前行,另一条则是八十里桥南4里处的一条狭窄土路。其余地方都是麦田和鱼塘,人可以勉强通过,马匹在这样的地形中行进,稍有不慎就可能蹩马脚,甚至陷入泥潭。

刘大村的商队也意识到了形势的紧迫。他们看到八十里店桥处,打着火把向南行进的车队,立刻明白对方的意图。为了阻止八十里店桥的南行车队,他们立即放弃追击徐荣的部队,迅速折回刘大村,沿着通往南边的村道向南急行。徐荣的压力顿时一轻,也明白了形势的变化;迅速组织剩余的部队,选择了另一条向南的村道撤退,并沿途点燃村道两侧的麦田,试图阻扰后方的追兵。

这一举动可把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吓坏了。他们纷纷爬上村庄的土墙或木墙,无论靠近的是官兵还是商队,都弯弓搭箭,阻扰众人的靠近。火光映照着他们紧张而坚定的脸庞,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岌岌可危。他们没有选择,只有勇敢地站起来,才能保卫一点点麦田不被烧毁。

这让赵令畤看到了另一层的希望,他迅速命令一队弓骑,去八十里店桥取来扩音器。让十几名弓骑打着火把,手持扩音器,对附近的村庄喊话:“放走辽匪全村连坐!放走辽匪全村连坐!放走辽匪全村连坐!”这句话在夜空中回荡,如同一道雷霆,震撼着附近每个村民的心。

徐宁,这位赵令畤的得力助手,被安全地接了过来。经过清点,他们发现还有350多名弓骑可用。他决定利用连坐的威慑力,迫使周边村民们协助官府,共同抵御辽探。于是,他命令弓骑们,在辽探即将经过的道路前,不断喊话,让周边村庄的人拿出弓箭,对后面的商队展开攻击,而他们则伺机而动,准备将辽探的队伍一网打尽。只要把这帮人困住,胜利迟早是官府的。

刘大村的商队,听到了赵令畤这边的喊话,受到了附近村庄的弓箭袭击,商队首领果断下令停止前进,与赵令畤的部队对峙起来。双方又陷入了短暂的僵持状态,气氛异常紧张。

半个时辰之后,东郭沟方向突然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冲杀声,这声音仿佛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刘大村的商队处,汇集了将近1000人的队伍,开始向南疾行。行进间,他们与周边的村落展开了激烈的箭矢对射,双方的战果都不显着,但这场战斗无疑给杨桥镇出来的辽匪,带来了恐慌和不安。尤其是官府派人在前方不断喊话:“放走辽匪全村连坐!放走辽匪全村连坐!……”给那些试图逃离此地的队伍,带来了莫大的心理压力。

就当这支队伍走到小董庄附近时,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了水面。原本看似与匪徒对射的小董庄,实则暗中为匪徒提供了马匹和饮食。这一变故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愤怒。原本以为在这荒野之中,不会再有任何接应,然而世事难料,变故总是突如其来。赵令畤意识到形势的严峻,他果断地命令部队提高警惕,防备附近村落的偷袭,并带领部队迅速从大董庄旁绕过,以避免陷入更大的危机。

一出大董庄的射程,赵令畤便命令士兵点燃了十来辆马车,熊熊的火焰在土路上迅速蔓延,又一次将原本狭窄的道路截断。在这片区域,除了大董庄,还有后郭寨村、薛庄等多个村落,它们如同一个个堡垒,守护着这片土地。

赵令畤将战场布置于此,不仅是因为此处村庄众多,更是因为它们都垒起了高高的泥墙作为防护。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布局,一方面可以观察附近辽探的动向,另一方面也想看看这附近到底有多少辽探,敢不敢明目张胆地支援杨桥镇的辽探们。

就在赵令畤刚刚布置好战场时,八十里店桥方向又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大董庄到八十里店桥的距离不过短短四里地,这喊杀声如同催命的号角,让杨桥镇的队伍,人心惶惶不安。新一轮的攻防战再次拉开帷幕。

……………………………………………………………………………………………

以下为相关史料或资料,可跳阅

……………………………………………………………………………………………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为长生仙 四合院:火红年代的幸福生活 四合院:别劝了,在劝我就无敌了 仙人之上 我!天命武圣,从退婚女主开始 综影视:意舟 仙路争锋(精修版) 已婚主妇爱上我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 武道争锋 万相之王 问仙之从民国到漫威 洪荒:悟性逆天,剑指紫薇帝位 太上武神诀 抗战:开局召唤一个德械师 探虚陵现代篇 四合院:不玩了,爷就要赶尽杀绝 席爷每天都想官宣 快穿:虫族女王她靠生崽躺赢 综盗墓笔记:呵呵 
经典收藏我在原始部落当村长 我当皇帝那些年 唐朝工科生 拔刀!全军冲阵 混在三国当军阀 大唐秦公子 名门 大秦:一剑开天门,被金榜曝光了 权倾天下,皇帝也怕我三分 镇国傻世子 秦时:成为嬴政的影子 历史聊天群:本王只想搞钱 三国之黄巾少帅 冉魏霸业 大明:开局靠传国玉玺保命 大秦之开局截胡易小川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三国少年时代 三国:汉家天下 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 
最近更新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 隋唐小霸王 隐居山林的我竟成了帝师 醉枕大明 风雪持刀人 来!给各朝上科技 大唐:吾父赵王李元霸 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 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汉末乱云飞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 无尽权谋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 穿成纨绔皇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穿宋,造反!【变宋】 三国之小曹贼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 顺手 -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txt下载 -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最新章节 -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