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住处之后,杨修便开始思索科举之事。
今日在状元楼,他也得到不少有用的消息。
大乾科举,分为经论、实策两科。
经论以理论为主,这个对杨修来说没什么难度。
他自幼便熟读四书五经,博览群书。
各种经义理论、圣人之言信手拈来。
倒是实策这一科,包罗万象,考核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能在实策上取得高分的学子,必然是有真才实学之人。
不过杨修也不惧,他杨德祖本就有才华,而且这段时间用心学习,实力更是突飞猛进。
他珍而重之的从包裹中取出几本书。
这几本书除了一本为纸质之外,其余皆为书简。
书简略显陈旧,很显然杨修最近没少翻阅。
第一本书,是郭嘉传给杨修的《太公兵法》。
此兵法有郭嘉的批注,让杨修的用兵之能暴涨了一大截。
虽然只是纸上谈兵,可杨修好歹是经历过战阵之人。
现在让杨修统兵,杨修也会把士兵带得颇有章法。
第二本书简没有名字,是杨修父亲杨彪赠给杨修的为官心得。
杨修之前对此卷书简嗤之以鼻,认为父亲的经验都是老一套的东西。
现在时代变了,父亲的经验早已跟不上时代了。
可自从杨修说胡‘鸡肋’之言,险些被曹操斩杀后,他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修又将父亲的心得拿出来细细品读,感觉收获非常大!
如果能早些品读父亲这卷书简,杨修甚至不会犯那么多错误。
第三卷书简就有意思了,书简上篆有《孟德新书》四字。
没错,这卷书简正是曹孟德所着。
尽管曹操差点斩了杨修,可杨修对曹操的才华还是十分佩服。
曹操不论在军事还是政治,甚至是在文学上,都有不俗的造诣。
熟读曹操所着《孟德新书》,杨修收获颇丰。
唯一的一本纸质书,则是杨修自己抄录下来的书籍。
书册上,杨修亲笔题下《荀公政略》四字。
荀彧,是曹魏内政领域的顶级强者。
他几乎靠着一己之力,支撑起曹魏政务,让曹操有能力统帅大军东征西讨。
杨修成为郭嘉的书吏后,便开始如饥似渴地吸收各种知识。
他搜集了不少荀彧所着的书籍,还厚着脸皮亲自向荀彧请教,最终总结出了这本《荀公政略》。
吃透这本书后,杨修感觉自己的内政能力飙升,对待政务的理解,也与过去完全不同。
杨修神情复杂的看了这些书籍一眼,这几本书,都是值得自己读而又读的。
以自己的能力,在大乾科举之中夺魁,应当不是太难的事情。
这并非自大,而是源自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
同时杨修心中也颇为感慨,自己当初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就知道耍小聪明…
就算能揣摩出魏王的心思,能随意说出来吗?
那可是犯了魏王大忌!
若不是自己出身弘农杨氏,恐怕早就是个死人了。
以自己那点能耐,还妄图跟司马懿掰手腕,简直可笑。
杨修实力越强,越了解司马懿的可怕。
经他现在复盘来看,司马懿出手对付自己,恐怕只是随意为之。
他根本没把自己当成对手。
司马懿展现出来的实力和野心,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司马懿…
原来你一直小觑于我。”
杨修轻声自语道:
“终有一天,我会站在你面前,与你分个胜负。
一定会有那么一日…”
……
金陵城,太子府。
袁耀设一小宴,宴请几位心腹谋臣。
宴会之中,数名美貌侍女载歌载舞,袁耀举杯对众人笑道:
“再过几日,我大乾科举的县试就开始了。
想不到这杨修还真有几分本事,现在大乾内外,都知弘农杨氏嫡子来我大乾参加科举。
连四世三公的杨家,都认可我大乾科举,天下学子还不对科举趋之若鹜?”
周瑜亦举杯道:
“主公兴科举,乃是造福天下学子与百姓。
就算没有杨修,待科举的好处显现出来之后,全天下的学子也都会认可我大乾。
到时候敌国的士族与百姓,矛盾必然会更加尖锐。
我大乾想要击破这些矛盾重重的敌国,也会容易很多。
杨修对主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袁耀笑道:
“既是锦上添花,便看杨修这花添得如何。”
数日后,大乾科举县试如期举行。
杨修果然不负众望,在县试之中夺得‘案首’之位。
有趣的是,顾邵与杨修分在同一考区,却依旧不是杨修的对手,只位居第二。
经此一事,杨修名声传得更响亮了。
连远在许都的曹操,都听说了杨修的事迹。
曹操躺在病榻之上,听说了杨修的事迹,脸色变得更加难看,还剧烈咳嗽了起来。
“咳…咳咳…
杨修贼子,竟然背叛大魏,去参加大乾的科举!
孤当初就应该杀了他!
扶孤起来!”
谋臣程昱连忙上前,将曹操身躯扶起,靠坐在床上,口中还关切地对曹操道:
“大王,切勿动怒而伤身啊…”
曹操环视守在身边的众臣,沉声开口道:
“杨家四世三公,世受皇恩,而其嫡子杨修却公然叛国,攀附逆贼。
吾想以谋反之罪,诛杨家全族,诸卿以为可否?”
“父王,万万不可啊!”
曹操话音刚落,曹植便急声道:
“杨修有罪,那也是他一人之过。
杨家门生故吏甚多,若是因杨修而诛杨家,岂不是要让朝堂陷入混乱?
依儿之见,父王应该只追究杨修的罪责,而宽恕杨家。
如此,才能彰显父王仁主风范。”
曹植与杨修关系最为要好,杨修还在的时候,曾经想扶持曹植与曹丕争夺世子之位。
现在杨修人虽在大乾,可曹植对他的情谊并未因此而淡去。
“嗯,子建所言,倒也有几分道理。”
听了曹植的劝说,曹操气消了一些。
对于曹植这个儿子,曹操还是很欣赏的。
曹植文采斐然,天下少有人及。
也就是开创了大乾诗词之风的袁耀,能在文才上与曹植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