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疗养生

花明楼热疗养生馆

首页 >> 热疗养生 >> 热疗养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快穿,我是年代文的悲惨炮灰 武侠之气运掠夺 快穿:在古早狗血文里兴风作浪 我给李云龙当上司 六零:爸妈死后给我留下巨额遗产 快穿:虫族女王她靠生崽躺赢 七零:最强军官被末世美人拿捏了 富贵临门:将军夫人种田忙 快穿之石榴精靠生子升级 斗罗之御神重瞳 
热疗养生 花明楼热疗养生馆 - 热疗养生全文阅读 - 热疗养生txt下载 - 热疗养生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0章 人体经络与穴位(六)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承泣,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鼷穴、面髎、谿穴。属足阳明胃经。阳蹻、任脉、足阳明之会。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动眼神经下支,面神经肌支,眶下动、静脉分支及眼动、静脉分支。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近视,远视,口眼歪斜,及急、慢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斜视,视神经萎缩等。直刺,嘱患者眼向上看,轻轻固定眼球,沿眶下壁缓缓刺入0.5-1寸,不宜过深。勿大幅度捻转提插,出针后局部压迫1-2分钟,以防出血。

解剖:承泣穴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配伍:承泣配风池、睛明,耳尖放血,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承泣配足三里、合谷、攒竹、风池,有补益气血,祛风清热的作用,主治眼胞睑外翻及口眼歪斜。

四白穴是人身体一个重要的穴位,属足阳明胃经。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操作方法为直刺或斜刺0.3~0.5寸。

解剖: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配伍: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瞤动。

巨髎,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手足阳明、阳蹻之会。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面动、静及眶下动、静脉的分支。主治口眼Z斜,眼睑瞤动,鼻塞,鼻衄,齿痛,以及三叉神经痛等。斜刺或平刺0.3-0.5寸。艾条灸3-5分钟。

解剖: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功效:清热熄风,明目退翳。

配伍:配合谷穴治齿痛;配地仓穴,颊车穴治口歪。

地仓,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会维、胃维。属足阳明胃经。阳蹻、手足阳明之会。在面部,口角外侧,上肢瞳孔。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并有面动、静脉。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睑瞤动,齿痛,颊肿,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并有面动、静脉。

功效:舒筋活络,活血化瘀。

配伍:配足三里;耳后痛,配翳风;舌麻、味觉消失者,配廉泉;闭眼困难者,配丝竹空;人中沟歪斜者,配水沟。

大迎穴 dà ying xuè(取穴方法),人体大迎穴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寻找此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大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主要治疗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解剖〗 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主治疾病〗 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颊车穴治齿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别名〗 髓孔穴。

〖穴义〗 胃经气血中的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蒸发的气体。

〖运行规律〗 循胃经向颊车穴传输。

〖功能作用〗 接受并传送胃经向头部输送的气血物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颊车,穴位名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出足阳明胃经。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主治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直刺0.5寸,或横刺透向地仓穴。

解剖: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功效:祛风清热,开关通络。

配伍:配地仓穴治口眼歪斜。

下关穴,人体穴位之一,在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出自《灵枢·本输》,为足阳明、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主治面口病证,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操作方法为平刺0.5~1寸。

解剖: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功能:清热疏风、通利关窍

配伍:(1)合谷、下关,功能清热止痛,主治阳明热邪上扰之牙痛。《备急千金要方》: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完骨;口失欠、下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

(2)大迎、颊车、下关、地仓、巨髎、风池,功能疏风通络牵正,主治风痰阻络之面瘫。《甲乙经》:口噼配颧髎、龈交、下关。

(3)下关、听宫、太冲、中渚,功能疏风清热降火,聪耳利窍,主治肝胆火旺耳聋。《甲乙经》:耳鸣耳聋配下关、阳溪、关冲、腋门、阳关。

头维穴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距神庭4.5寸,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颞支。主治头目病症。操作方法为平刺0.5~1寸。

解剖: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颞支。

配伍:配合谷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眩。

人迎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本输》,别名天五会,五会。在颈部,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主治咽喉肿痛、咯血、喘息、瘰疬、瘿气,以及高血压等病症,直刺或斜刺0.3~0.5寸,避开颈动脉。

解剖:人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颈动脉三角。皮肤由颈丛的颈横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颈丛的皮神经以外,还有颈前浅静脉及面神经颈支支配的颈阔肌。针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在喉结水平,穿皮肤、皮下组织深进颈动脉三角。该三角内,有颈深筋膜形成的颈动脉鞘,鞘内包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及二者之间后方的迷走神经,舌下神经襻位于颈动脉鞘的表面或鞘内。

配伍:配大椎穴、太冲穴治高血压。

水突穴,属足阳明胃经。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有颈阔肌,在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操作方法为直刺0.3~0.5寸或艾条灸5~10分钟。

解剖:有颈阔肌,在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

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颈固有筋膜浅层及胸锁乳突肌→颈固有筋膜深层及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浅层布有颈横神经。深层有甲状腺。

配伍:配气舍、天突主治咽喉肿痛、气喘。

气舍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别名脐中。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主治咽喉肿痛,颈项强急,咳嗽,气喘,瘿瘤,瘰疬等,直刺0.3~0.5寸。

解剖: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颈前浅静脉,深部为颈总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舌下神经的分支。

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浅层布有锁骨上内侧神经,颈横神经的分支和面神经颈支。深层有联络两侧颈前静脉的颈前静脉弓和头臂静脉。

配伍:气舍配扶突、人迎、合谷,有软坚散结,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瘿瘤。

缺盆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素问·气府论》,别名天盖。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胸正中线旁开4寸处。主治咳嗽,气喘,缺盆中痛,胸部满闷,喉痹,瘰疬,瘿瘤等病症,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类经图翼》:“孕妇禁针。”艾条灸5-10分钟。

解剖:在锁骨上窝之中点,有颈阔肌,肩胛舌骨肌 ;上方有颈横动脉 ;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肩丛的锁骨上部。

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锁骨与斜方肌之间→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锁骨下肌之间→臂丛。浅层布有锁骨上中间神经,深层有颈横动、静脉,臂丛的锁骨上部等重要结构。

配伍:配肺俞穴治咳嗽。

气户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吐血,呃逆等,斜刺0.3~0.5寸。

解剖:在锁骨下方,胸大肌起始部,深层上方的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外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为锁骨上神经,胸前神经分支分布处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浅层布有锁骨上中间神经。深层有腋动脉和它的分支胸肩峰动脉。

配伍:配肺俞穴治喘咳。

配云门、天府、神门,有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喘逆上气,呼吸肩息。

配华盖,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胁肋疼痛。

库房,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布有胸前神经分支,胸肩峰动、静脉及胸侧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咳吐脓血等。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解剖:在第一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减及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功效:理气宽胸,清热化痰。

配伍:配屋翳穴治胸肋胀痛。

屋翳穴,属于足阳明胃经,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在第二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乳痈。操作方法为斜刺或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散化胸部之热,为胸部提供阳热之气。

解剖:在第二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浅层布有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质。深层有胸肩峰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胸内、外侧神经的分支。

配伍:配天宗穴治乳痈。

膺窗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痈。操作方法为斜刺或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减卸胸腔内部高压,释放胸腔内部能量。

解剖: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皮肤→浅筋膜→胸大肌→肋间肌。浅层布有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胸腹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胸内、外侧神经,胸肩峰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3肋间神经和第3肋间后动、静脉。

配伍:配屋翳治乳痈。

乳根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布有第5肋间神经分支及肋间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少乳,乳痈,及肋间神经痛,乳腺炎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

解剖:位于第五肋间隙,胸大肌下部,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浅静脉;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

配伍:配少泽穴、膻中穴治乳痈;

配少泽穴、足三里穴治乳少。

不容,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另说“去任脉三寸”(《针灸甲乙经》);在上管两旁各一寸(《太平圣惠方》)。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主治胃痛,腹胀,呕吐,纳呆,噫酸,以及急、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胆绞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能作用:调中和胃,理气止痛。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探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第6、7、8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腹壁浅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6、7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配伍:配中脘、公孙治胃炎、胃溃疡。

承满,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纳呆,吞酸,肠鸣,泄泻等。直刺0.8—1寸。

功能作用: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功效:消食导滞。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梁门穴是中医中的足阳明胃经穴位,位于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关门穴Guānmén(St22) 〖取穴方法〗关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主治疾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水分穴治肠鸣腹泻。

〖刺灸法〗直刺0.8~1.2寸。

〖别名〗关明穴。

〖穴义〗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屯留穴周内外,经水则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固化脾土。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

太乙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上腹部,脐中上两寸,前正中线旁开两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等神志疾患。操作方法为直刺0.8~1.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功效:消食导滞。

配伍:配中脘穴治胃病。

滑肉门,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癫狂等。直刺0.8—1.2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功能作用:运化脾土。

解剖: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功效:镇惊安神,清心开窍。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天枢,经穴名。出自《灵枢·骨度》。别名长溪、长谷、补元。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月经不调、痛经。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

配伍:1、配巨虚穴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2、配足三里穴治小儿腹泻。

3、配上巨虚穴、阑尾穴治急性阑尾炎。

4、配大肠俞穴、足三里穴治肠炎。

5、配中极穴、三阴交穴、太冲穴治月经不调,痛经。

6、配气海穴、水分穴治绕脐腹痛。

7、配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等治黄疸。

外陵穴,属足阳明胃经,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主治腹痛,疝气,痛经。操作方法为直刺 1~1.5寸。

功能作用:沉降胃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配伍:配子宫、三阴交穴治痛经。

大巨穴为中医针灸穴位之一。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大巨穴位于人体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每份为一寸(即“同身寸”)。从肚脐往下两寸(即石门穴)再向左右两寸(约三横指宽)处,即为大巨穴。别名腋门穴、腋门穴。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层)。皮肤由第10、11、12肋间神经的前皮质分布。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可分为前层和后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前叶形成,后层由腹内斜肌后叶和腹横肌腱组成。在脐下4.5厘米处,后层的鞘转移至前层,以加强鞘的前壁,而该处以下的腹直肌鞘后层缺少,由于腱膜的中断,下缘形成一弓状游离缘,称半环线。半环线以下的腹直肌后面,仅为增厚的腹横筋膜(腹内筋膜的一部分)。穴位下相对应的器官是大网膜、小肠。

配伍:配中极、次髎治小便不利。

水道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传输胃经的地部经水。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配伍:配三阴交、中极治痛经、不孕。

归来穴,是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阳明胃经,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

解剖: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配伍:配大敦治疝气;配三阴交、中极治月经不调。

气冲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漓,月经不调,带下,难产,遗精,阳痿等,直刺0.5~1寸。

功能作用:润宗筋、理下元、散厥气。

解剖:浅层:布有腹壁浅动、静脉,第12胸神经前支和第1腰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及前皮支。

深层:下外侧在腹股沟管内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配伍:气冲配曲泉、太冲,有温经理气的作用,主治疝气。

髀关,出自《灵枢·经脉》。属于足阳明胃经。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浅层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的升支,股神经的肌支。主治下肢痿痹,腰膝冷痛等腰及下肢病症。直刺1—2寸。

功能作用:健脾除湿,固化脾土。

解剖: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浅层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的升支,股神经的肌支。

功效:舒筋活络,强壮腰膝。

配伍:1.配环跳、风市、足三里、承扶,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下肢麻痹。

2.配风市、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有疏通经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疼痛。

伏兔穴Fu tu(St32)属足阳明胃经。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髌骨上缘上6寸。伏兔别名外丘、外勾,位于大腿前隆起的股直肌处,属足阳明胃经的经穴。《会元针灸学》说:伏兔者,伏是潜伏,大腿肉肥如兔,跪时肉起如兔之潜而不伏也,故名伏兔。

主治:腰腿痛,下肢麻木,瘫痪,脚气,荨麻疹

功能作用:排渗脾土中水湿,固化脾土微粒。

穴位解剖:穴位下穿过皮肤为浅筋膜、深筋膜,以及股直肌,进入股间肌内。支配该皮区的神经包括股前皮神经以及股外侧皮神经。深层肌内分布有股神经的肌支以及股深动脉,静脉发出的旋股外侧动、静脉的降支。

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

处方配伍:下肢麻痹、瘫痪:伏兔配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三阴交。腿痛:伏兔配髀关、风市、阳陵泉、膝眼、足三里、地机、丰隆、悬钟。腿足痛:伏兔配解溪、太溪、申脉等穴。脚气:伏兔配风市、足三里、绝骨、犊鼻、 上巨虚、商丘等。

阴市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膝关节痛,腿膝麻痹,酸痛,伸屈不利,下肢肿胀,瘫痪不遂,脚气;腰痛,寒疝,腹胀,腹痛。

局部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外侧肌。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富有脂肪组织。大腿的阔筋膜坚韧致密,上方附于腹股沟韧带及髂嵴。髂嵴前缘的纵行纤维特别发达,增厚呈带状,称髂胫束。其上1\/3分为两层,夹有阔筋膜张肌,向下止于胫骨外侧髁。所以行针时,髂胫束有抵抗感。

功效:温下焦,散寒除湿;通经络,强腰膝,利关节。

主治病症: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膝关节痛,腿膝麻痹,酸痛,伸屈不利,下肢肿胀,瘫痪不遂,脚气;腰痛,寒疝,腹胀,腹痛。

梁丘名意指本穴的功用为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本穴物质为阴市穴下传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位处肌肉隆起处,对流来的地部经水有围堵作用,经水的传行只能是满溢越梁而过,故名梁丘。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外侧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

主治症状:此穴的主治症状为: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该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怯寒症。

解剖: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胃痛。

犊鼻,经穴名。出自《素问·气穴论》。别名外膝眼。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在髌韧带外缘,有膝关穴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病症。向后内斜刺0.5-1寸。

功能作用:祛湿散寒,通利关节,活络止痛。

解剖:在髌韧带外缘。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

配伍:1、配阴陵泉穴、阳灵泉穴、委中穴、曲泉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治膝关节痛。

2、配髀关穴、阳陵泉穴治膝不仁。

3、配梁丘穴、膝关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膝及膝下痛。

4、配曲池穴、合谷穴、环跳穴、膝关穴、商丘穴、风市穴、肩内穴治历节风病。

5、配大椎穴、大杼穴、身柱穴、肩髎穴、曲池穴、尺泽穴、外关穴、阳池穴、合谷穴、环跳穴、梁丘穴、阳陵泉穴、昆仑穴、太溪穴治风痹。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束支。主治胃肠病症,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症。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解剖: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束支。

功效:生发胃气、燥化脾湿。

配伍: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心悸;

配曲池、丰隆、三阴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

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有清泻血热,疏肝理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乳痈;

配上巨虚、三阴交、切口两旁俞穴,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胃次全切除术;

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配中脘、内关,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配脾俞、气海、肾俞,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虚慢性腹泻。

上,相对于下而言。巨,巨大;虚,空虚。本穴原名“巨虚上廉”,指本穴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本穴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故名。本穴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内经》:“合治内腑”,故本穴适用于调肠和胃,因而可以治疗胃肠病证。

穴位解剖: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1.近治作用

下肢痿痹、膝痛。

2.远治作用

肠胃病症:泄泻、痢疾、肠鸣、便秘等。

条口,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主治下肢痿痹、转筋、肩臂痛、脘腹疼痛。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解剖: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配伍:1、配解溪穴、丘墟穴、太白穴治膝股肿胻酸转筋。

2、配厉兑穴、三阴交穴治筋寒不得卧。

3、配三里穴、承山穴、承筋穴治足下热,不能久立。

4、配列缺穴、丰隆穴治湿痹。

5、配承山穴治肩关节周围炎。

下,相对于上而言。巨,巨大;虚,空虚。本穴原名“巨虚下廉”,指本穴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本穴在巨大空隙处之下方,故名。本穴与上巨虚、下巨虚、条口同在一条缝隙之中,上巨虚在缝隙上端,下巨虚在缝隙下端,条口位于正中,三穴主治相似。本穴属足阳明胃经,为小肠之下合穴,适用于小肠诸疾;根据其近治作用,可用于治疗下肢痿痹,根据其远治作用,可用于治疗乳痈等疾患。

穴位解剖: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胫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浅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丰隆,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络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布有腓浅神经及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眩晕,咳嗽多痰,气喘,胸痛,癫狂,痫症,下肢浮肿,腿膝酸痛,下肢痿痹,高血压等。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升降胃浊。

解剖: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功效: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开窍。

配伍:配风池穴治眩晕;配膻中穴、肺俞穴治痰多咳嗽。

解溪,经穴名。出《灵枢·本书》。别名草鞋带。属足阳明胃经。经(火)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腹胀,便秘,癫狂,头面浮肿,下肢痿痹,脚腕无力等。直刺0.5—0.8寸。艾条灸5-10分钟。

功能作用:分流胃经经水。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十字韧带、胫腓韧带联合。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小腿深筋膜致密,在踝关节前方形成小腿十字韧带。该韧带由附着于跟骨外侧前部的外侧束, 和附着在内踝及足内侧缘的内侧上下支组成。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在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达胫、腓骨之间的胫腓韧带联合。

功效:舒筋活络,清胃化痰,镇惊安神。

配伍

1、配条口、丘墟、太白,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股肿痛,脚转筋。

2、配血海、商丘,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腹胀。

3、配商丘、丘墟、昆仑、太溪,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踝部痛。

冲阳,出《灵枢·本输》。别名会原、会骨、趺阳。属足阳明胃经。原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并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主治头痛,牙痛,口眼歪斜,胃脘痛,足背肿痛,足缓不收等。直刺0.3-0.5寸,避开血管。艾条灸5-10分钟。

功能作用:和胃化痰,通络宁神。

解剖: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配伍:1. 配足三里穴、仆参穴、飞扬穴、复溜穴、完骨穴,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2. 配丰隆穴,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陷谷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在第二、三跖骨间,第二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有第二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主治水液输布失常性疾患,足背肿痛,肠鸣,腹痛。操作方法为直刺或斜刺0.3~0.5寸。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短伸肌、第二跖骨间隙。皮薄,由腓浅神经分布。皮下布有皮神经及足背静脉网。足背深筋膜薄,但很坚韧,其形成的足背韧带的表面有足背(动脉)网, 由跗外侧动脉、弓形动脉的分支和腓动脉的穿支等吻合而成。此网并借跖背动脉的穿支与足底动脉吻合。针经上述结构以后,在趾长伸肌腱第二、三趾骨的肌腱之间,穿经趾短伸肌至第二跖骨间隙内的骨间肌。以上诸肌均由腓深神经支配。

功效:清热解表,和胃行水,理气止痛。

内庭,经穴名。出自《灵枢·本书》。别名内廷。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趾背神经。主治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热病、吐酸、腹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直刺或斜刺0.5-0.8寸。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腱膜。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总神经,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功效:清降胃火、通涤腑气。

配伍:1. 牙痛、扁桃体炎:内庭、合谷。

2. 口歪:内庭、地仓、颊车。

3. 热证:内庭、太冲、曲池、大椎。

4. 筋痛不可屈伸:内庭、环跳。

5. 厥逆:内庭、章门。

6. 小腹胀:内庭、临泣。

7. 睛痛:内庭、上心。

足阳明胃经的井穴,出自于《灵枢·本输》,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主治齿痛、口噎、咽喉肿痛、鼻衄、癫狂、热病、足背肿痛等病症,浅刺0.1~0.2寸。

功能作用:沟通胃经体表与体内经脉及交换气血物质。

解剖:由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和胃,通经活络。

配伍: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多梦。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魔艳武林后宫传 艳海风波 wtw1974 洛公子 重回1982小渔村 遍地尤物 最强之军火商人 倚天神雕 红楼如此多娇 功夫皇帝艳福星 花都太子 笑傲江湖之美人的天下 曼陀罗妖精 从封神开始的诸天之旅 凤神归来:毒妃不好惹 绝色乡野 精灵之火箭队开局 紫府变 悟性满级:剑阁观剑六十年 武神主宰 
经典收藏抗战:每日抽奖:开局吊打鬼子 女配修仙,开局拿到两个金手指 世界不需要魅魔拯救 风流家仆 穿越星铁:开局星穹双生 女配拒绝成为对照组 奥特:叶腐的光,诺迦奥特曼! 祁同伟:开局跪钟小艾,绿平怒了 海贼王之我只想摆烂 我一个关系户,进娱乐圈怎么了? 副本boss恋爱脑,娇娇宝快跑 盗墓之重现 重生2000 嫡女为凤!大小姐异世君临天下 从盗笔张家开始蹦迪治疗 崩坏的斗罗 全民求生游戏:满级大佬日常躺赢中! 主业捡垃圾副业吹牛逼 医妃携黑科技驾到,枪到敌倒 沈队的心尖宠 
最近更新都首富了,你让我去摆摊卖烤肠? 斗破:魂天帝独女,我为魂族少主 逆袭归来,少城主又美又飒 剑破九垣天 非官方守护:偶像要在我身边 失忆成了薄爷掌心娇,豪横一点怎么了? 仙族之主 我在龙珠里学斩赛亚人 铜镜通古今,侯府嫡女被狐仙娇养 她乖得不行 萌学园:你是我的奇遇 玄公子 稽古 传说中的A市 不让我摸鱼?那你们就都别活了! 震惊!黎秘书竟是玄门第一人 丞相嫡女:王爷宠上天! 毕业了好好爱 小透明的影后之旅 流放怀孕父不详,边关深山盖大房 
热疗养生 花明楼热疗养生馆 - 热疗养生txt下载 - 热疗养生最新章节 - 热疗养生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