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197653

行早的鱼

首页 >> 不能忘却的197653 >> 不能忘却的197653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侠之气运掠夺 快穿之绝色尤物超好孕 万人迷她美颜盛世 我给李云龙当上司 出嫁前搬空渣爹金库 七零:最强军官被末世美人拿捏了 穿书七零,娇气知青下乡盘大佬 视频通古代后,皇帝们偷偷内卷 吞天仙根 抄家流放,搬空皇家库房发家致富 
不能忘却的197653 行早的鱼 - 不能忘却的197653全文阅读 - 不能忘却的197653txt下载 - 不能忘却的197653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8章 第二次战役(6)冰天雪地长津湖-6 下碣隅里的攻坚战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长津湖战区遭遇百年一遇的极端低温、暴风雪天气,再加上长津湖地区复杂的山地、交通情况,为交战双方制造了极大的困难。

1951年11月28日,美军将领们,包括麦克阿瑟在内,依据飞机侦察获取的志愿军动向进行了分析,认为战区的公路因积雪未消,志愿军受制于这一恶劣的自然环境,难以再调动更多兵力,无法继续发动如同11月27日那样的大规模进攻。

然而,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师长史密斯的判断却截然不同。

史密斯清楚地意识到,局势已经变得极为严峻。下碣隅里不仅是陆战1师的指挥中心和补给基地,还是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进退的必经之路,其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史密斯判断,这场战斗的核心位置必然位于下碣隅里。

11月28日清晨,一夜未眠,坐守兴南司令部,靠着现代化通讯工具,指挥陆战1师在长津湖作战的美军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急电麦克阿瑟、阿尔蒙德等人,要求航空兵力支援,并从兴南司令部,乘坐直升飞机赶往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

28日上午,史密斯的直升飞机上在长津湖地区几个主要的战略要点往来飞行,他在观察志愿军运动和两军对峙态势以后,即向阿尔蒙德报告陆战1师各部在长津湖地区的危险处境,再次申请航空火力和空中支援。

史密斯通过无线电通讯向驻防柳潭里的陆战7团团长利兹伯格下达命令:“掘壕据守!”

接着,史密斯又给下碣隅里美军下达了同样的“掘壕据守”命令。

掘壕据守,看似呆板,在实战中,一旦有了强大的现代化火力支持,任何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战术,都难以将其攻破。

同时,史密斯要求下碣隅里美军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在一周之内,抢修、扩建一个简易机场。

史密斯又下令,驻扎在古土水的第1陆战团,派出精锐部队向北发起进攻,以打通与下碣隅里的联系。他则按照第10军司令官阿尔德蒙的指示,在下碣隅里设立了联合指挥所,统一指挥美陆战1师和美7师31团。

史密斯的这一系列作战指令,极大强化了美军在下碣隅里的防御情况。

中午时分,阿尔蒙德乘坐直升机抵达下碣隅里,同行的还有第7师副师长霍兹等随行人员。此刻,第10军原定的进攻计划,显然已无法继续落实,但阿尔蒙德仍然不愿立即做出调整。

他对关于中国军队的情报持怀疑态度,认为短时间内如此大规模的中国部队突然出现在战场上,而空中侦察却毫无发现,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他坚持,除非麦克阿瑟下达新的命令,否则现有的进攻计划不能轻易终止。

史密斯对此表示反对,拒绝接受。

美国战史对阿尔蒙德与史密斯的关系进行了详尽分析,指出史密斯是一位经验丰富、性格沉稳的老兵,但略显刻板;相较之下,阿尔蒙德则表现得性格强硬、行事粗暴,好胜心极强,并且对麦克阿瑟唯命是从。

关于此事,美国战史给予了如下评价:

此役史密斯最受赞誉的两点是:

首先,他成功的将前线的两个陆战团,在柳潭里进行整合,避免了因兵力分散而导致被敌人逐个击破的危险。

其次,他果断将三分之一的兵力投入到守卫后方的补给线,并全力补强下碣隅里的作战基地,特别是修建了一条后来被证明至关重要的飞机跑道。

阿尔蒙德未能成功说服史密斯,意兴阑珊的他动身飞往了新兴里。

在那里,他为第31团战斗队进行了战前动员,鼓励他们不要被“几个中国洗衣工”吓倒,勇敢的继续向北推进,直抵鸭绿江。对于那些在前线艰苦作战的士兵来说,这个命令显得极为荒谬且不切实际。

阿尔蒙德刚离开,便有人愤怒咒骂,甚至把他临时授予的勋章扔进了雪地。相比之下,远在华盛顿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则表现得更加紧张和忧虑。

他们致电麦克阿瑟,要求撤销所有与防御计划相冲突的指令,并采取措施整合东西两线的作战力量。

麦克阿瑟并不支持将第8集团军与第10军在朝鲜“蜂腰部”形成一条防线的计划,然而他也明确指出,第10军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迅速收缩至咸兴和兴南地区,摆脱在长津湖一带被孤立和包围的局面。

11月28日白天,美军为恢复各部队间的联系并打破分割包围,在大量炮兵、坦克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对志愿军发起了反击。

清晨6点,美军从后浦方向出动12辆坦克,向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242团驻守的新岱里阵地发起进攻。然而,经过一番激战,在损失了4辆坦克后,美军被迫撤退。

拂晓时分,美军从南北两侧发起猛攻,目标是志愿军第20军59师(辖第175、176、177团)驻守的死鹰岭东、西两侧阵地,意图打通柳潭里与下碣隅里,并接应死鹰岭西北角残存的美军部队。

与此同时,柳潭和困水里的美军也在北侧展开了行动,对志愿军第59师175团的阵地进行了四轮猛烈的攻击,尤其是在1419.2高地的争夺战中,战斗尤为激烈。

白天,美军占领了这座高地;到了夜间,志愿军发起反击,又成功将其重新夺了回来。南面的美军从下碣隅里出发,多次猛烈进攻岭东第59师177团的西兴里阵地,但均被志愿军击退。

11月28日晚,第27军80师(辖第238、239、240团)与81师(辖第241、242、243团)的部分部队,再次对新兴里和内洞峙展开攻势。第80师238团与第239团分别从两个方向进攻新兴里,冲入村内。

因遭遇敌军自动火器和坦克的猛烈反击,部队伤亡惨重,进展极其缓慢,最终不得不在拂晓前撤回。

与此同时,第80师240团在进攻内洞峙时,得到了6门75毫米山炮的火力支援,并在进攻前实施了5分钟的急速火力压制。经过一整夜的激烈战斗,最终成功击溃了驻守该处的美军。

11月29日凌晨4时,美军在内洞峙弃尸300余具,留下4门榴弹炮后撤离,随后与新兴里的美军会合。由于第80师未能成功发动对新兴里的第二次进攻,因此未能按原计划转移兵力,去支援和配合友军在下碣隅里的作战。

第27军79师负责柳潭里的作战任务,但当晚并未展开攻击行动。

在抵挡美军反击的同时,宋时轮与陶勇指示各部队,重新调整部署,并计划于28日晚再度发动进攻。当天16时,宋时轮和陶勇向第27军军长彭德清与政委刘浩天发去电报,传达了歼灭敌军的命令。

正当美军在下碣隅里紧张备战之际,第9兵团第20军58师(辖第172、173、174团),已于28日凌晨3时抵达长津湖战区。第58师制定了“南北两侧佯攻策应,东西方向主力夹击”的作战计划。

在长津江东侧,命令第172团从松亭里向北进攻,夺取东山的制高点作为据守据点;同时,命令第174团派出一个营,负责攻打水曲里,切断下碣隅里与新兴里的联系。

在长津江西侧,第173团从红门里出发,向东北方向发起进攻,目标直指京下里及其周边的机场。

第174团的其余两个营则由南向北发起进攻,首先歼灭岛内的敌军,随后与江东主力配合,合力围剿下碣隅里的敌人。

58师前身是新四军1师1旅,后为华东野战军一纵1师,是标准的粟裕嫡系部队,时任师长兼政委黄朝天。

第58师师长黄朝天,年仅14岁便投身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战役及二万五千里长征,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在战前,他提出要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分割敌军,避免与敌人陷入僵持或逐次投入兵力的局面,严防混乱或兵力过于集中。

他与师政委朱启祥和参谋长胡乾秀明确了分工:自己留守江西负责指挥,而朱启祥与胡乾秀则前往江东执行作战指挥任务。

58师由172、173和174三个团组成,全师1.5万余人。

第58师匆匆赶到,却遇到了重重困难。

第58师接到命令后,于22日冒着风雪启程,翻越东白山。行军途中,依照30年代日军绘制的旧地图行进,由于地图存在误差,地形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加上风雪阻隔,根本无法翻越。部队的进程被严重延误,他们一周时间才抵达战场,士兵随身携带的干粮几乎消耗殆尽。

第58师必须迅速结束战斗,才能退下战场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

在紧急情况下,第58师师长兼政委黄朝天急于求胜,决意速战速决,调动全师兵力,分路在下碣隅里以南的上坪里、富盛里地区隐蔽展开,从东、南、西三面,形成对下碣隅里的包围态势。

美军这边,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根据27日晚的战况,以及下碣隅里侦察部队的报告,判明志愿军有一部兵力肯定已经包围了下碣隅里。于是史密斯任命陆战1团3营营长里奇中校为指挥官,统一指挥在下碣隅里的所有美军,全权负责下碣隅里防务。

美军通过空中侦察,和伪装成朝鲜老百姓潜入58师阵地的韩军,基本摸清了58师的部署,里奇判断志愿军的主攻方向将是南和西南。

28日夜幕降临后,风雪愈加猛烈,夜间气温骤降至零下40摄氏度。

这种极端天气,直接挑战人类的生存极限。

就在如此恶劣的、灾难般的极端气候下,一场人与人的,同时又是人与自然的大战,又开始了。

晚上10点半,下碣隅里,美军阵地前的绊索照明弹爆炸了。在或惨白或幽绿色的照明弹映照下,美军哨兵惊愕地发现,志愿军正趟着没过膝盖的积雪,向下碣隅里的机场防线发起猛烈冲锋。

引爆绊索照明弹的,是负责侦察和进攻的志愿军前卫小股部队。

这是第58师以及整个三野,在国内战争中积累的宝贵实战经验。为了提升作战的精准性与效率,围攻时通常先派出小股部队进行初步攻击,借此试探敌方的火力强度和防御情况,待确定主要进攻方向后,再集中优势兵力与火力发动针对性进攻。

志愿军的侦察进攻迅速结束后,第58师立即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左翼,做为主攻方向,集中18门82毫米迫击炮、54门60毫米迫击炮,作16分钟的炮火准备。

第58师在穿插进攻下碣隅里的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了确保部队的攻击力,各部不惜减少粮食和其他物资的携带量,硬生生将大部分迫击炮,以及为每门炮准备的100发炮弹运送到战场。

正因如此,到了战斗当天,第58师已经几乎断粮。

不过,由于携带了大量的迫击炮和炮弹,下碣隅里的攻击行动,是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期间,唯一一场火力较为猛烈的战斗。

炮火准备完毕,志愿军随即展开全面进攻。

霎时间,零下40度的冰雪荒原不再沉寂,地面沸腾了起来,哨声、军号声、喊杀声、枪炮声交织着回荡在整个夜空……

志愿军第58师以夜袭见长,攻击力极强,是华野和三野的首要主力师。

在战斗打响前,第58师师长兼政委黄朝天发现下碣隅里的防御相对薄弱,随即下令,以第173团担任左翼、第172团担任右翼、第174团作为预备队,向下碣隅里发动了一场志在必得的猛烈攻势。

然而,经过史密斯在28日一天的调动部署,下碣隅里原本仅有3个连的美军作战部队,现已增援至58个单位,超过3900人被编入防御阵列。

这些部队被编为下碣隅里卫戍部队,由美陆战1团3营营长托马斯·里奇统一指挥,围绕下碣隅里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环形防御体系。

这也导致战事变得异常激烈。

零下40度的严寒,极大地限制了志愿军的火力运用和冲锋展开,许多迫击炮弹落地未炸,完全失效。漫天的飞雪夹杂着狂风,再加上过膝的积雪,使得志愿军的冲锋步伐大大减缓。

志愿军的进攻迟缓,给予美军从容调整火力的机会,转而以远程优势火力,压制志愿军攻势。

朝鲜战争可谓机械化战争发展至巅峰之战。在战场上,美军凭借机械化火力,灵活应战,速度显然远远快过志愿军的步兵冲锋。

志愿军损失严重。

此时,第58师已经察觉,下碣隅里战场的实际情况与之前掌握的情报存在较大差异,但由于战斗已经打响,已无调整机会,只能按照既定计划推进进攻。

第173团在西线和南线的战斗中,率先从左翼向美军的主防御阵地发起冲锋。第172团则在东线担任配合作战任务。

左翼的地形虽然看似平坦、防守薄弱、易于突破,但实际上美军不惜一切代价在此布置了大面积的雷区,布满炸弹、地雷、铁丝网、绊索照明弹以及用手榴弹引爆的5加仑汽油罐等各种防御手段,火力凶猛,防守异常严密。

尽管志愿军在冲锋前进行了炮火准备,但他们所使用的迫击炮,虽然适合国内火力较弱的战场环境,却在面对美军布置的防御体系时显得力不从心。美军的防线由坦克和雷场等设施构成,仅依靠迫击炮进行清除和压制,显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志愿军的炮击过后,美军的雷场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此刻,志愿军冲锋的步兵已经临近美军阵地,不得不以血肉之躯,前赴后继地冲过美军的雷区。

雷场中爆炸声此起彼伏,志愿军各部队吹着口哨、喊着口号,彼此呼应,不断向美军阵地发起冲锋。

当时,由于史密斯一再要求美军加强火力,美军不仅在机场外围阵地设立了雷区,还部署了由轻重机枪、无后坐力炮、迫击炮、坦克炮、榴弹炮等多种火力构成的浅纵深防御。

战事突发之际,美军各部展开猛烈射击,志愿军顶着密集火力突进,伤亡惨重。

下碣隅里之战是一场典型的夜战。

不过,由于史密斯紧急调拨的夜视设备,美军的指挥官、观察哨、炮兵及主要火力,都能够借助这些科技手段,对战凭借夜战经验而展开夜战的志愿军。

两军装备差距悬殊,战况异常严峻。

11月29日子夜,虽然美军以猛烈火力,进行覆盖和拦阻,但是第173团3000多名战士,毫无畏惧,迎着弹雨,轮番发起强攻。在付出极其惨重的牺牲后,他们最终逼近了下碣隅里以西,京下里小村的美军阵地。

然而,志愿军虽然历经艰险,成功接近了美军阵地,却没法对付潘兴坦克的有效武器。无奈之下,只能凭借炸药包、爆破筒,以及自己的血肉之躯,与驻守京下里的美军坦克展开殊死搏斗。

近两个小时的激烈血战,第173团伤亡惨重,战斗力明显削弱。与此同时,随着战线的拉长,战况愈发激烈,通讯不畅,由于,第173团伤亡过多,建制已经混乱,部队陷入了营、连各自为战的局面。

第173团几乎已丧失了战斗能力。

在最后关头,第173团的一个分队,约两个连的兵力突入下碣隅里,甚至迫近史密斯的指挥部。

然而,由于志愿军连、营级单位尚未装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第173团一部在攻入下碣隅里后,无法与第58师指挥部取得联系,陷入到既没有友军协同配合,又无法获得后方的补给和最新指令的尴尬境地。

于是,志愿军眼见击退美军,便进入了他们的帐篷和附近的民居内,搜寻食物和衣物。

战机正在失去……

11月29日,凌晨两点。

就在第173团一部冲入下碣隅里的同时,第58师第172团的4000余名官兵作为右翼,正在对下碣隅里东线及东丘制高点,发起同样猛烈的进攻。

其中,驻守东丘的美军,主要是隶属于美军第3师的一个采用“帮对体制”的工兵连。所谓“帮对体制”部队,指的是由美军与韩军按大致4:6的比例组成的部队,因此整体战斗力较差。

当战斗打响时,志愿军发出红色信号弹,指示进攻。早已潜伏在山间的志愿军战士,立刻展开行动。昏暗的信号弹光映照出山峦的轮廓,伴随着志愿军的呼啸冲锋,天地震撼。

美军居高目睹这一幕,震惊不已,迅速放弃了极其重要的东丘主阵地。随后,这支美军撤退到山坡斜面,在增援部队的支援下,勉强在机场前方构筑了一道防线,进行抵抗。

志愿军突袭夺取了东丘制高点,牢牢控制了通往古土里的要道。

这样一来,不仅将整个下碣隅里尽收眼底,甚至凭借一颗步枪子弹,就能击穿美军在下碣隅里的环形防御阵地。

这种局势,令美军感到十分紧张。

美军的运气不错,东丘激战结束后,一名美军通讯兵由于没能及时撤离,躲藏在山岩中,避开了志愿军的战场清理行动,随后他利用ScR-300便携电台,与下碣隅里的美军指挥所成功取得了联系。

美军在下碣隅里战场兵力不足,此时突然得到通讯兵的引导,迅速集结远程火力,对东丘发动了猛烈的炮击。

下碣隅里是美军前方部队的后勤基地,弹药实在是太多了,里奇调集了大部分火炮,用12门105毫米榴弹炮和30余门迫击炮,对东丘展开了压制性炮火袭击。

美军仅在半小时内,便向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东丘阵地,倾泻了近2000发榴弹和4000余发迫击炮弹,如此猛烈的火力,58师172团的战士们前所未见。

这样的火力密度形成的火墙,别说是志愿军,任何生物都没法通过的,这样一来,志愿军就无法利用东丘形成突破。这也是没有办法,火力差距太悬殊了。

于是172团在东山转入防御,并打退了里奇在5时20分组织起来的反击,315人的美军反击部队伤亡170人以上,东山在志愿军手里纹丝不动。这是当时里奇能拼凑出来的全部兵力了。

当时,第173团的一部分正好突入下碣隅里,而第172团已经占领了东丘的制高点。那么,根据某些战史的设定,如果第173团和第172团能够指挥得当,抓住战机,协同对下碣隅里发起夹击,是否有可能扭转下碣隅里的战局呢?

答案是:大概率无法实现。

原因在于寒冷、饥饿、火力不足、通讯不畅以及复杂的地形。

尽管第173团一部已深入下碣隅里纵深,但由于迟迟未能收到新的作战命令,饥寒交迫之下,他们不得不分散到美军驻地和附近的民居等地,寻找食物和御寒物资。

同样,激战过后的172团一部,在占领东丘后,也处于饥寒交迫的困境中,迟迟没有接到新的作战命令,只能留守原地,静候指示。

此外,自28日夜间发动攻势以来,激战一直持续到29日深夜。志愿军在寒冷的旷野中奋战,粮食和弹药耗尽,体力不支,已难以承受最后的进攻。

而且,也缺乏无线电通讯设备,无法及时调整作战计划,粮食和弹药又无法得以补充,只能眼睁睁地错失战机。

截至11月29日凌晨2点,第172团和第173团的攻势相继受挫,伤亡惨重,战况陷入僵持。第20军第58师决定派遣预备队第174团,发起最后一轮攻势,力图赢得最终胜利。志愿军调集兵力,迅速转向下碣隅里机场,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下碣隅里战斗已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此时此刻,双方官兵在茫茫雪原上往返厮杀,激烈鏖战,枪炮拽光明灭闪烁,死亡与酷寒密布于深邃、幽暗而又无休无止的漫天风雪夜,血腥、冷酷至极。

美军依托强大的火力网顽强抵抗,然而志愿军战士毫不畏惧,不顾生死,一次次向美军阵地发起冲锋……

战斗与前一天柳潭里的初次交锋相似,志愿军如潮水般的猛烈攻势,总是被美军密集的火力网阻挡在阵地前方。

但志愿军依旧顽强无畏,在稀疏的机枪和迫击炮火力掩护下,不断地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势不可挡,一波一波,无休无止。

在连续顽强的进攻下,志愿军最终凭借轻武器,摧毁了结合部的坦克,一度突破了美军在下碣隅里机场的防御圈,冲上机场跑道,并与正在施工、备战的美陆战1师工兵连,展开了激烈的混战。

此时,美军在下碣隅的兵力已然耗尽,只能动员约50名通信兵、工兵营指挥所的后勤人员等,组织反击,试图封堵突破口。

美军局势变得危险起来。

志愿军如潮水般展开攻势,迅速向机场纵深推进,丝毫无视美军的零星抵抗。

与此同时,作为志愿军的主要支援火力,60毫米迫击炮和重机枪,伴随步兵冲锋前移。美军在环形阵地上匆忙堆放的弹药和油料,裸露在外、堆积如山,已处在志愿军迫击炮的射程范围内。一旦遭到攻击,即便只有一发炮弹命中,都会可能引发一场震天动地的大爆炸。

这对美军来说,是极其可怕的情况。如果志愿军确实对这些物资发起了袭击,那么在很大程度上,长津湖战役的战史将因为这场大爆炸,而不得不重新书写进程。战后,史密斯回忆起长津湖的激烈战斗,心中充满忧虑的同时,也暗自庆幸美军能够避开这场劫难。

29日凌晨3时后,下碣隅里战斗进入到最激烈、最关键的时刻,可能是因为战事激烈,也可能是因为志愿军太渴望得到这批物资补充,未对美军物资进行袭击,忽略了这一战机。

与此同时,美军集中火力和兵力,先后对志愿军的主要攻击目标——机场、东丘、京下里小村等地,发动了又一轮猛烈反击。

在机场战事僵持的关键时刻,下碣隅的美军指挥所内,参谋、文员、工兵和驾驶员等纷纷武装起来,对志愿军展开了反击,进行近战,甚至发生了肉搏战。

美军的战斗意志顽强,士气高昂,几乎可以与志愿军媲美。

在激烈的战斗中,美军再次凭借其夜视设备的优势,掌握了夜间作战的主动权,通过猛烈的火力压制,迫使志愿军后续部队后撤,致使最早冲上跑道的志愿军官兵,成为孤军。这支志愿军部队,经过顽强奋战,最终全体壮烈牺牲。

随后,美军立即展开了对机场的抢修工作。

时间飞逝,黎明已悄然逼近。对于志愿军来说,没有空中掩护,失去黑夜便等于丧失了战机。因此,志愿军必须在天亮前抓住最后的时机,继续展开突击,力求尽快解决战局。

经过持续6、7个小时的激烈交锋,志愿军的粮弹几乎耗尽,伤亡惨重。虽然仍在奋力进攻,但实际战斗力已逐渐减弱,攻击显得越来越无力。

这时,交战双方都在全力以赴,进行天亮前的最后的搏杀。

不过,志愿军受制通信不畅、粮弹短缺,兵力优势难以发挥。同时,占据美军受暴风雪影响,以优势的地空远程火力援助战场效率极低。

更为凶险的是,就在双方激战的这天,寒流持续袭击盖马高原,长津湖夜间气温跌落零下40度以下,如此酷寒天灾威胁,使得交战双方既要疲于激战,又要与大自然搏杀,为风雪灾民,遭遇数量极大的非战斗减员,都是处境非常艰难。

天亮之前,双方都将预备队投入战场。

11月29日拂晓,6时,第58师集结约1500人,以营连为单位,发起了这次突袭的最后一轮冲锋。

然而,这次攻击依旧未能成功。

天亮前,美军h连恢复阵地。美军I、h连仅伤亡79人。

打了一晚上没啃动美军后,58师错误判断,认为下碣隅里的美军有1万余人。

随后,第58师开始撤退,悄然脱离战线。

黎明时分,暴风雪早已不知何时悄然止歇。

凝视着眼前辽阔而空旷的雪原,回头望去,战地救护所内满是痛苦哀嚎的伤员。经过一夜激战的美军官兵感到庆幸,难以想象昨晚竟然发生了如此惨烈的战斗。

阵地余烟袅袅,本来洁白雪原被炮火、硝烟、鲜血、腐炭污染,斑驳难看。如此场面沉浸彻骨酷寒,正将昨晚的战争与死亡,塑造成一个惨淡清晨的碑刻。

北风凄厉,阵亡者遗体为严寒冻结,依然是他们最后战斗的姿势。

在这般严酷的寒冬和惨烈的战斗中,长津湖战区的美军官兵,在一夜之间,意识到兵临绝境。然而,由于未接到撤退的命令,他们只能坚守在柳潭里的阵地上。

战后,第20军在检讨中写道:

“第58师未能完成歼灭下碣隅里敌军的任务,主要是由于在战斗组织、指挥和战术指导上存在严重失误。主力过早投入,攻击点选择不当,加之通信联络不畅,导致江东与江西无法协同作战,最终被敌人各个击破。”

这场战斗中,一线部队指挥员伤亡严重,这既体现了他们身先士卒的崇高精神,同时也暴露出部分指挥员过于专注个人杀敌,未能充分履行指挥职责的不足。

根据第58师战后检讨的总结:“此次战斗中,许多指挥员只依靠个人的勇敢,未能履行指挥员应有的职责,亲自冲锋在前,却忽视了对部队的统领,结果导致指挥员伤亡比例过高,部队失去指挥,陷入混乱,从而削弱了整体的战斗力。”

11月29日清晨,陆1师师长史密斯发出指令,命令驻扎在下碣隅里以南18公里处古土水的联军陆1师第1团组建一支特遣队,火速前往增援下碣隅里。

就在这一天,美军第1陆战师主力与第7师第31团战斗队,共计1.8万人,已经在长津湖地区被志愿军第9兵团包围。美军部队被分割成五个部分,分别被包围在柳潭里、德洞山、新兴里和下碣隅里四个孤立据点内。

长津湖地区第1陆战师主力被分割包围的消息迅速在美国政界和社会各界引发了强烈震动。作为美军的王牌部队,第1陆战师一直被视为精锐中的精锐。如果他们在长津湖战役中全军覆没,对美国而言,这将是一场难以承受的巨大灾难。

这一天,史密斯师长已获得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的批准,可以指挥撤退。他着手策划撤退行动,并分析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的战况。他推测,中国军队可能缺乏足够战力和后勤补给,来维持纵深冲击。

因此,他决定利用这一优势,依托下碣隅里据点和机场,制定一个的全面撤退计划。

29日上午,史密斯召集联合指挥部的幕僚、参谋和军官们召开会议,共同探讨撤退计划。在会上,史密斯对大家郑重承诺:“孩子们,我一定会带你们安全撤离。”

随后,史密斯在此次作战会议中发布了三项作战指令:

首先,是重新夺回东丘的制高点;

第二,需加快扩建下碣隅里机场的步伐;

第三,要求分散在长津湖地区的美军陆战1师及第7师麦克劳恩战斗群等各部队,立即向下碣隅里集结,准备从长津湖地区进行全面撤退。

会议刚结束,美军就立即集中力量,向坚守东丘的志愿军第172团各营、连的阵地发动了猛烈攻势。

当日,战场笼罩在严寒之下,山头遍布冰层,极端气温与复杂地形,使双方地面行动都变得艰难无比。

激战持续至黄昏,坚守东丘各高地的志愿军第172团各部虽然失去与团、师指挥部联系,但是他们在粮弹告绝,伤亡惨重之下,却数次击退优势美军的进攻。

第172团的阻击作战中,出了一位新中国首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他就是杨根思。

1950年9月,杨根思光荣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后来我们通常将此次参会的英模人员统称为“全国战斗英雄”,这是杨根思第七次获得荣誉称号。

在会议期间,杨根思听说美帝国主义的战火已经烧到了鸭绿江畔,并派飞机轰炸和扫射我东北边境,他感到非常愤怒,用自己的笔写下了:“杨根思决心保卫世界和平!”

会议结束后,领导批准杨根思可以回家看看,但他听说自己所在的部队已经北上到达了兖州,准备入朝参战,于是他直接购买了去兖州的车票,在那里赶上了大部队。

1950年11月7日,杨根思正式跟随部队入朝参战,他被任命为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连队入朝时已是冬天,由于物资补给不够到位,很快有人冻伤,所有人的耳朵、手脚都被冻得裂开口子。杨根思发动各班研究防冻的土办法,有的班将毛巾剪成两块,缝在军帽两边捂住耳朵,有的班把引火的玉米壳用来包脚垫鞋。

在杨根思的带领下,全连169人没有一个非战斗减员。

11月28日晚,志愿军经过激烈的战斗,完成了对下碣隅里的包围,上级知道美军的王牌陆战1师天亮后必定会突围,命令杨根思带领3连坚守1071高地,这是美军突围的必经之路,杨根思向上级保证:人在阵地在!

杨根思回到连队以后,根据地形对防守进行了周密的部署,1071高地东南的小高岭是阻击美军的第一道防线,但这里受地形限制,只能摆开一个排的兵力,杨根思决定亲自带领3排驻守在这里。

原本生龙活虎的战士们,如今全都饿得无精打采,有的在系着鞋带,有的在整理手榴弹袋,所有人都默默无语,没人开口。营部的通信员挑着两小筐土豆,赶来救急:“杨连长,这些地蛋是团部批准发给我们前卫营全营的。营长指示,应该优先给三连。”

杨根思亲手将地蛋分给每位战士,每人三个,大家啃了几口,随后便上了阵地。

11月29日,成群结队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猛烈地向1072高地发起冲锋,甚至出动了八辆坦克。每次冲上来都被打退,接着再度进攻,却又丢下一片尸体仓皇撤退。杨根思甚至亲自带领一名战士,用炸药包炸毁了一辆重型坦克……

激战从清晨持续到中午,杨根思已经无法记清楚击退了美军多少次进攻,只见几百具美军的尸体早已堆满了小高岭。

幸存的战士们望着不远处机场上起降不停的美军飞机,满心遗憾地感叹道:唉,根本不用动用重炮,只要有一门迫击炮,发射几发炮弹,那机场就会被摧毁,包围圈内的上万名美军也就全军覆没了!

巨大的轰鸣声从天空传来,杨根思抬头望去,眼前的景象令他震惊。上百架敌机密密麻麻地分成几层,疯狂地向他们扑来,竟然只是为了轰炸仅仅十几名中国战士!与此同时,地面上百余门重炮也开始猛烈轰击阵地。

美军决心要夺下杨根思的阵地,因为这里不仅能俯瞰机场,还牢牢卡住了公路的咽喉!美军的狂轰滥炸持续了许久,炮火终于停息时,杨根思对那些从废墟中爬出来的战士们坚定地说道:“只要有我们的勇敢,就没有敌人的顽强!”这句话后来成为中国军队广为传颂的名言。

在击退敌人8次冲锋后,阵地上仅剩下三人。杨根思叫来了已经打光了子弹的重机枪排长:“带着负伤的射手赶紧撤退,快撤!”

排长正等着他的下文,杨根思却说道:“不用多说了,指导员会把三连带好的……”两名伤员含泪向他敬了一个礼,然后撤出了阵地。

此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人,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他率领一个排歼灭了数百名美军,还留下了两个活口,足够回本,真是大赚了一笔!

杨根思整理着满是烟熏痕迹的军装,环顾着已经空无一人的阵地,将能找到的所有tNt炸药一块块收集起来,捆成了一个重达几十斤的炸药包。随后,他寻到一个能避开敌方火力的地方,安静地躺了下来,等待美军的下一次冲锋……

一阵猛烈的炮火覆盖过后,美军很快又发起了第9次冲锋。

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高举着蓝色军旗,带领着几百名美军大摇大摆地向高地走去,确信这里的中国军人已经全部阵亡。此时,杨根思站了起来,果断拉燃导火索,径直冲向那面美国军旗,那里聚集了最多的美军。

看到这个冲锋而来的中国士兵,美军旗手顿时慌乱,丢下军旗掉头逃跑,几百名美军陆战队员也跟着慌乱撤退。面对这个视死如归的中国战士,有人爬,有人跑。

杨根思毅然踏过那面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军旗,继续冲向四散逃窜的美军士兵,英雄杨根思壮烈地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

杨根思牺牲时,年仅28岁。

杨根思被誉为新中国首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颁发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大将军为他亲笔题词,称赞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1951年12月11日,他生前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我们再回到11月29日早晨。

陆1师师长史密斯29日清晨下令下碣隅里以南18公里处古土水的联军陆1师第1团组织一支特遣队,迅速增援下碣隅里。

按照志愿军的战役计划,在第58师围攻下碣隅里时,提前穿插到古土水与下碣隅里之间第60师以及师属炮团的具体任务是:战役打响后,占据有利地形,监视古土水的美军,彻底切断古土水与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相机配合第58师攻占下碣隅里。

当时第60师为了穿插迅速到位,甚至下令轻装扔掉大衣,后也成为导致第60师严重冻伤的原因之一。

接到史密斯的命令后,古土水的联军组建了一个特遣队:英海军陆战队第41分遣队(235人)、陆1团3营G连(205人)、美步7师第31团(北极熊团)1营b连(190人)、陆战1师坦克营d连的两个排、陆5团反坦克排、陆1师直属队的人事情报后勤通讯战勤宪兵和韩军,陆1师摩托化营和美陆军377卡车运输营负责司机与卡车运输步兵,共有921人,17辆坦克,100余辆卡车。

因为负责带队的是一个叫德赖斯代尔的英国海军中校,故按照美军惯例,称为德赖斯代尔特遣队。

11月29日上午9时30分,特遣队从古土水出发,很快就遇到了第60师沿公路布置的三道防线与壕沟路障,激战爆发了。

战斗激烈,第60师的两个团基本丧失战斗力,该师仅有的两名华东一级战斗英雄毛杏表与寿志高(连级)双双牺牲,联军方面德赖斯代尔身负重伤。

德赖斯代尔特遣队虽然突破了两道防线,但由于勤杂人员与100余辆汽车的拖累,行动速度非常缓慢。到了下午4时左右,英军一辆弹药车被志愿军的炮弹击中,猛烈的爆炸与大火将特遣队的行军队形切割成两段。

这时无线电里传来师长的命令:不惜代价,向下碣隅里攻击前进。因为德赖斯代尔已经身负重伤,部队由陆1团G连连长希特尔上尉代理指挥,两人商量了后决定:后卫部队转向返回古土水,前卫部队(陆1团G连、坦克连、部分英军与北极熊连1个排)则由坦克开路强行突击前进。

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前半段,突破了20军60师阻截,17辆美军m26坦克、英41突击队四分之三的兵力、美陆战1团G连的全部人马和少量美31团b连的官兵,还在冒着志愿军的射击向北前进。

第20军60师,以一万二千余人的绝对优势兵力,在占据有利地形,提前修筑工事以逸待劳的情况下,虽然歼灭200余名敌军,也抓获了200余名俘虏,但最终没有能够阻挡住不足千人、杂牌拼凑的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实在无法算作圆满完成任务。

虽然第60师对此战的战斗伤亡和伤员无人处理后冻伤的情况缄口如瓶,但从几天后陆1师全体撤离长津湖,再次路过此地,第60师只能出动两千余人的兵力阻击来看,此战的伤亡应该不小,特别是连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这类重点受保护的对象,都不得不拿出来拼了,可见兵力也是用到了极限。

晚上7点左右,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的前半段,开到距离下碣隅里只有两公里的位置。在这里,志愿军58师173团对他们进行了顽强阻击。志愿军居高临下的猛烈火力摧毁了几辆特遣队的卡车。许多志愿军战士,随即从公路两侧的高地上蜂拥而下,向公路上的特遣队前半段杀来。

见此情景,西特上尉手提一支卡宾枪跳下车子,来回走动,命令士兵们立即下车防御。接着,他又跑到打头阵的17辆m26坦克处,用卡宾枪接连敲打坦克的两侧,为坦克指引射击方向。

这样,西特组织起了公路上的防御,使部队没有陷入进一步的混乱,而是有条不紊地以坦克和步兵的火力构成了一道弹幕,打死了许多涌上来的志愿军战士。不过,仍有一小队志愿军战士面对着火网勇敢地冲到了美军坦克面前,用炸药包炸毁了一辆m26坦克。

最后,志愿军173团的官兵们见公路上的美英军队已经构成一道密集的火力网,根本无法冲垮,因而退回公路两侧的高地上。特遣队清理掉公路上被摧毁的卡车和坦克,继续前进。

晚上7点15分,美军看到了正在修筑下碣隅里机场的陆战队工兵点起的探照灯灯光。随后,在闪亮的探照灯灯光的照映下,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前半段的车队鱼贯进入下碣隅里环形阵地。增援进入下碣隅里。

虽然德赖斯代尔特遣队遭受重创,但其精锐,400名作战队员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成功到达下碣隅里,为此后几天下碣隅里保卫战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得整个战局逐渐向有利于联军的方向发展。

德赖斯代尔特遣队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是代价却是非常大,特别是将非战斗人员与物资列入特遣队,使之成为步兵的累赘,不能不说是一个败招。

里奇中校立即将增援部队中的陆战1团G连调到东丘正面,替换了在那里构筑防线的勤务兵、通信兵以及麦亚斯的乌合之众,在东丘山脚下下和西坡上建立起了一道比较像样的防线。而随G连一同到达的英41突击队的主力则被里奇布置在下碣隅里镇内,担任预备队。这支美军部队非常重要,为后来美军守住下碣隅发挥了重要作用。

夜幕降临,风雪骤然停歇,明月高悬,星光寥落。

陆战1师派出去的韩国便衣侦察兵回来了。他们伪装成平民,察明了志愿军58师的集结地点。美军随即派出了夜航飞机,在引导照明弹的协助下,对东丘及其周边的多条道路和村庄进行了侦察和轰炸。

当时,第58师正准备发动夜间袭击,作战部队已在下碣隅里周围埋伏、部署并进行调动。美军在地面特工的指引下,发射了照明弹,照亮了整个战场,发现志愿军人数众多,随即美军出动所有夜航飞机,对下碣隅里周围地区,进行了多轮覆盖式的大规模轰炸。

1950年11月29日夜间,美军战机进行的轰炸持续了一整夜,这是在长津湖战役期间,美军首次派出机群进行的大规模轰炸。

遇此空袭,第58师不得不放弃当晚的进攻计划,隐蔽起来。这次轰炸给予58师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为夜间总攻而进行的集结行动,在严重的空中威胁下被迫终止。

只有173团在后半夜对h连和I连的阵地进行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试探性攻击,但经过短暂交火,进攻不久就停止了。这样,下碣隅里美军度过了基本平静的一夜。

志愿军减缓了攻势,美军则加快了部队的收缩行动。

11月30日,德赖斯代尔特遣队中的陆战1团G连再次反攻东丘,未果。

这时,美军陆战1师第1工程营的一部分,以及美军第31团团部和坦克连,共约300名士兵和16辆坦克等部队,陆续撤回下碣隅里。

就此,美军在下碣隅里的防御力量得到了显着提升,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都已经超过了志愿军第58师。此时,仅靠58师的兵力已完全不可能夺取下碣隅里。

11月30日入夜后,乌云在下碣隅里上空重新聚集起来。月亮不见了,下碣隅里又陷入一片黑暗和寒冷中。志愿军再次对下碣隅里发动大规模夜袭。

58师的进攻方案为:

172团和173团仍按28日夜的进攻方向,分别向东丘正面和下碣隅里南面、西南面出击。原为预备队的174团在这一夜也投入战斗,和173团一同冲击下碣隅里南面、西南面。

这样,志愿军172团就将面对美陆战1团3营G连和美7师31团坦克连的阵地,173团和174团则将面对美陆战1团3营h连、I连的阵地。从这样一种配置中,可以看出58师已经下了全部血本。

58师以陆战队的h连和I连为主攻对象,用两个团从这里进攻,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其击破,从这里彻底摧毁下碣隅里环形阵地。

由此,第58师三个团的进攻方向就全部撞在了三个美陆战队步枪连的枪口上。陆战1团G连、h连、I连是美军在下碣隅里仅有的三个步枪连,其防守的地段也是整个环形阵地最为坚固的地方。

战事至12月1日天亮后结束。

经过11月28日夜和30日夜对下碣隅里的两次猛攻,58师的减员数量在6500人左右。其中,有1500人战死,包括被敌军地面火力打死、死于空袭、冻死;近5000人被地面敌对火力、空袭击伤或被冻伤,大部分是冻伤。

剩下的官兵们也都冻得发僵,又累又饿,不少士兵三天没有进食,携带的弹药也消耗殆尽。58师全凭极度顽强的信念坚持着。因为58师已经失去了攻坚战力,只好原地监视下碣隅里美军,并等待26军增援。

12月5日,26军76师和77师到达下碣隅里,78师还在途中。此时58师已经冻饿交迫,减员严重,172团、173团和174团缩编为35个排,仅剩800人。

然而,远在江界的第9兵团司令部,却并不了解下碣隅里前线发生的细节。

当时,宋时轮等人根据陶勇的作战报告分析敌情,乐观认为,经过志愿军两天数次夜袭,美军加强下碣隅里防御,实属与被围柳潭里、新兴里等地的美军一样,都是应对无策,坐等被瓮中捉鳖的无奈之举。

为此,北京根据第9兵团上报战况,专门致电第9兵团:

“围而不歼,让其日夜呼援,这样便吸引援敌一定到来,使我有援可打”。

这时,第9兵团确实对美军下碣隅里飞机场的战役价值评估,有所误差。

因为缺乏与美军作战经验,宋时轮、陶勇等人,在基本脱离了美军对战役简易机场的常态利用的认识上,简单认定美军的下碣隅里机场,如同淮海战役中被包围的国军机场。事实上,中美两军鏖战长津湖的关键,确实就是下碣隅里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小小的简易机场。

说到底,还是第9兵团对美军与国军的装备差距、战力差距、作战思维的差距等等情况,缺乏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最后,第9兵团制订了攻击、控制下碣隅里飞机场的计划,不使被围美军撤走,以及调整兵力,准备对美军第5、第7两团之南退部队予以歼灭。

同时,留下美军柳潭里固守部队围而不歼,以利钓鱼,以及向南预备打援古土里援军,最终实现全歼长津湖美军的新的作战计划。

国内战争经验对宋时轮、陶勇等人决策长津湖战役影响极大。被围长津湖的美军,绝非被围淮海战场的国军。远不是被包围了,就可以用围点打援的军事行动,辅以老乡过来吃白面馒头的政治分化,即可解决的问题。

我们再说回58师。

20军58师移交阵地,执行兵团下达的命令,穿插向古土里以南的黄草岭,堵截陆战一师退路。

12月8日,58师以黄草岭为核心,依托两侧地形有利的高地,阻截美军南撤。

172团在黄草岭阵地与敌激战。

此时,58师伤亡和非战斗减员已非常严重,战斗力已经下降到了谷底,因此战至15时,1350高地、1304高地和黄草岭阵地已全部失守,58师拼尽最后努力将173团和174团所有还能作战的人员集中起来,编成四个连,由58师参谋长胡乾秀亲自率领,进行反击才夺回了1304高地。

但是美军飞机发现并攻击了志愿军前线指挥所,包括胡乾秀和174团政委郝亮在内的指挥所人员全部牺牲,胡乾秀也是长津湖之战中,志愿军牺牲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员。

16时,美国陆战5团前头部队1营也投入了战斗,与陆军暂编营共同攻占1457高地,见天色逐渐暗下来,陆战5团1营便停止前进,以一个连守备1457高地作为屏障,主力则在公路附近构筑工事,就地组成环形阵地。

由于8日夜间气温的急剧下降,造成了志愿军大量冻伤减员,所以9日的战斗,美军遇到的阻力相对减轻了很多。陆战7团1营击破沿途轻微抵抗,一路南下,直抵水门桥。

10日下午,在古土里与真兴里之间的20军58师和60师经过连日苦战,两个师合在一起还能作战的人员也不超过200人,根本无力阻止美军陆战1师南撤,20军军长张翼翔实在不甘心,命令60师参谋长蔡群帆率领这一百多人衔尾追击。但给美军陆战一师已造成不到太大困扰了。

至此,58师开始了为荣誉而战,他们在长津湖战役中的使命也基本完成。

58师先后三次对下碣隅里进行攻坚。

第一次因投入兵力过少,没有使用好预备队,导致功败垂成;

第二次即11月29日晚上的进攻,因战前部队集结遭到空袭,攻击规模比较小;

第三次攻坚,投入全部兵力,但美军的增援兵力和坦克火炮已到位,导致伤亡很大,没有取得战果。

随后,全师穿插黄草岭堵截美军,在美航空兵轰炸及地面部队的攻击下,经受了再一次打击。

此后,再难以形成战斗力。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极乐后后宫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大唐艳情录 福艳之都市后宫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遍地尤物 功夫皇帝艳福星 魔临都市之孽恋 娇艳异想 官人官色 喝醉后,误把丈母娘当女友! 四神集团2·老婆,跟我回家 四合院:咸鱼的美好生活 神农医圣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快穿:变美后,我赢麻了 导演的快乐你不懂 穿越后系统给双修功法什么意思? 灾后第六年,我靠发豆芽攒下农场 
经典收藏抗战:每日抽奖:开局吊打鬼子 女配修仙,开局拿到两个金手指 风流家仆 穿越星铁:开局星穹双生 无限流:别人逃命我谈恋爱 女配拒绝成为对照组 奥特:叶腐的光,诺迦奥特曼! 穿成小炮灰不怕,已抱大腿被独宠 祁同伟:开局跪钟小艾,绿平怒了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我一个关系户,进娱乐圈怎么了? 副本boss恋爱脑,娇娇宝快跑 穿书小可怜,爹懒娘抠哥哥傻 重生2000 嫡女为凤!大小姐异世君临天下 主业捡垃圾副业吹牛逼 京色缠绵 龙族:藤丸桑正在拯救世界 医妃携黑科技驾到,枪到敌倒 竹马青梅来 
最近更新快穿炮灰之偏执反派别太爱 拯救精神病学弟 恶毒妹妹她天赋异禀! 浮生甜糖 星尘古恋 她说,这世间很美 扶沧海 洛阳诡事 我与荣耀尽数归你 恶女攻略之王爷!我忍你很久了! 神王驾到:他护逃妻升级打怪虐渣 都穿越当王妃了,嚣张一点很合理吧 误闯!被疯批大佬强制爱 女子武侦局之机动六科 染指白玫瑰 诡案,迷雾之影 野欲!小娇妻被强权大佬亲哭了 青云仙途之正邪风云 灵蛇转世镇百怪 快穿之丑女的女神之路 
不能忘却的197653 行早的鱼 - 不能忘却的197653txt下载 - 不能忘却的197653最新章节 - 不能忘却的197653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