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辑录

你是我的一盘菜

首页 >> 兵法辑录 >> 兵法辑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金牌帝婿 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 将门枭虎 逍遥小贵婿 三国:我被曹操挖出来 三国:刘备之子,西秦霸王 极品太子爷 带着百货大楼回三国 醉枕大唐 三国:武力升满,开局杀穿草原 
兵法辑录 你是我的一盘菜 - 兵法辑录全文阅读 - 兵法辑录txt下载 - 兵法辑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战争论》第四篇 战斗 (1)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一章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在前一篇考察了那些在战争中有作用的要素,现在我们来探究一下真正的军事活动――战斗。这种活动通过物质的和精神的效果有时间接地有时直接地体现着整个战争的目的。因而,在这种活动及其效果中,上述战略要素必定又会出现。

战斗本身的部署属于战术范畴,为了了解战斗的概况,我们仅需要对它进行一般的考察就够了。在实践运用中,因为战斗有各种不同的直接目的,因而每个战斗也就具有其特殊的形式(关于这些直接目的,我们以后才能谈到)。可是,同战斗的一般性质比较起来,战斗的特殊性质大多是不很重要的,因而大部分战斗彼此十分类似。为了避免到处重复叙述战斗的一般性质,我们认为在谈战斗的具体问题之前,有必要先考察一下战斗的一般性质。

因此,因为我们关于战斗的概念是以现代会战作为基础的。我们在下一章中先从战术角度简单地阐述一下现代会战的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章 |现代会战的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我们关于战术和战略的概念,很明显,战术有了变化,战略一定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在那种情况下战术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那么战略必定也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只有这样,才是合乎逻辑和合乎情理的。因而,我们在进一步研究战略上怎样运用主力会战之前,先解释一下现代主力会战的特点是很重要的。

现在,一次大会战一般是怎样进行的呢?先是从容地把大批军队前后左右配置好,随后按一定的比例展开其中的一小部分,让它在火力战中进行几小时搏斗,时而地穿插进行一次次小规模的冲锋。白刃格斗和骑兵攻击,并且形成拉锯状态。当这一小部分在此过程中逐渐地把战斗力消耗殆尽时,它就会被撤回,被另一部分所代替。

这样,会战就有节制地进行着,象潮湿的火yao慢慢燃烧那样。当黑夜来临,什么也看不见了,谁也不想盲目地去撞运气,于是会战就会中止。这时,人们就要估计一下,敌我双方还剩下多少可以使用的兵力,即还剩下多少兵力没有完全象死火山那样一蹶不振。再估量一下阵地的得失情况以及背后是否安全。最后,把这些估计的结果与敌我双方在勇敢和怯懦。聪明和愚蠢等方面的表现合起来构成一个总的印象,根据它就能够决定撤出战场或明天早晨重新开始战斗。

上面的描绘并不是现代会战的全况,只是勾划了现代会战的基本色调,它对进攻者和防御者都是适用的。我们在这幅画上添上预定的目的。地形等等特别的色彩,并不会改变它的基本格调。

可是,现代会战具有这种特点并非偶然的。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现代战争是由重大的民族利益引起的,战争要素突破了种种束缚,已沿着它的自然方向发展,是因为敌对双方在军事组织和军事艺术方面的水平大致上是相同的。在这两种情况下,会战就一直保持着这种特点。

我们今后在说明兵力。地形等等各个条件的价值时,这个关于现代会战的一般概念,在许多地方是有用的。不过,上述情况只是指一般的。大规模的。并且有决定意义的战斗以及类似的战斗,至于规模小的战斗,其特点固然在向这个方面变化,可比起大规模的战斗来,变化的程度是较小的。假如要对这一点加以证明的话,那已经属于战术范畴的问题了,我们今后还有机会作些补充,把它说得更加清楚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章 |战斗概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战斗是真正的军事活动,其余的所有活动都是为它服务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地研究战斗的性质。

战斗就是斗争,在斗争中目的是消灭或制服敌人,而敌人就是在具体战斗中与我们对峙的军队。

这就是战斗的简单概念,我们将来还要谈到它。但在此以前,我们必须先谈一谈一系列其它概念。

如果我们把国家及其军事力量当作是一个整体,那么,自然也就会把战争看作是一个大规模的战斗,在野蛮民族的简单关系中,情况确实如此。但是,现代战争却是由大的和小的。相继发生的或同时发生的无数战斗构成的。军事活动分成如此多单个行动,是因为在现代产生战争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

现代战争的最后目的,即政治目的,也不总是非常简单的。即使这个目的十分简单,由于军事行动同许多条件和想法联系在一起,因此它不可能通过一次大规模的行动来达到,只有通过结成一个整体的许多大的和小的活动才能达到。每一个这样的具体活动全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它们各有其特殊的目的,并通过这些目的与整体联系在一起。

我们曾经说过,因为战略行动就是运用军队,而运用军队始终是以战斗这个概念为基础的。每个战略行动都能归结到战斗这个概念上,因此,在战略范围内,我们能够把一切军事活动都归关的一些问题时,将逐步地予以阐明。我们只想指出,战斗不管大小,都有从属于整体的特殊目的。既然如此,那么消灭敌人和制服敌人就只应该看作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实际上也确实是如此。

但是,这个结论只是从形式上来看是正确的,只是为了让各个概念在逻辑上有联系是重要的。我们指出这一点,正是为了防止这么看问题。

什么是制服敌人呢?这永远只能是消灭他的军队,不论是全部彻底地消灭它还是只消灭它的一部分,不论是用杀伤的方式还是别的方式,使它不愿意继续作战。因此,只要放弃各个战斗的一切特殊目的,就能够把全部地或部分地消灭敌人看作是一切战斗的唯一目的。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进行大规模战斗的情况下,使战斗具有特殊性质而且使它同更大的整体联系在一起的特殊目的,但只是同一般目的连结在一起的从属目的。或是战斗的一般目的的较小的变形,在使战斗具有特殊性质方面,它是重要的,但跟一般目的比较起来,它却始终只是不甚重要的,也就是说,即便这个从属目的达到了,也只是完成了战斗的次要任务。如果这个论断是对的,那么,认为消灭敌人军队只是手段而目的总是别的什么东西的看法,只有从形式上来看才是正确的。假如我们忘记了战斗的特殊目的中也包含着消灭敌人军队这个内容,忘掉了特殊目的只是消灭敌人军队的一种较小的变形,上述见解就会导致错误结论。

在最近几次战争以前,正因为人们忘记了这一点,因此出现了一些完全错误的见解。倾向和不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为理论越不要求使用真正的工具,即越不要求消灭敌人的军队,理论才越是摆脱了手艺的习气。

假如不用一些误认为是有效的手段来代替消灭敌人军队,不提出一些错误的前提,自然就不会产生上述那种理论体系了。将来只要有机会,我们还要同这种错误作斗争。如果我们不提防那种纯粹形式上的真理所能引起的谬论,不强调消灭敌人军队的重要性和它的真正价值,我们就没法研究战争。

但是,怎样才能证明,在多数情况下和在最重要的情况下,消灭敌人军队是最主要的呢?对下面这种美妙的想法我们又将怎样对待呢?这种想法就是:认为用一种格外巧妙的方式直接消灭敌人的少数兵力,就能间接消灭它更多的兵力,或运用一些规模不大却非常巧妙的攻击,就可以压制敌人的意志,就可以使敌人陷于瘫痪状态,并认为这种方法应该是最好的捷径。不错,在这里进行战斗和在那里进行战斗可能有不同的价值。在战略上,确实有巧妙地部署各次战斗的问题,战略无非是进行这种部署的艺术。我们不打算否认这一点,可我们认为,直接消灭敌人军队总是最主要的事情。在这里我们想要努力阐述的,正是消灭敌人军队这个原则的头等重要意义。

必须记住,我们谈的是战略而不是战术,也即,并非谈那些在战术上可能存在的。不消耗很大力量就能消灭敌人许多军队的手段。我们认为直接消灭敌人是战术成果,因此我们的观点是:只有重大的战术成果才可以导致重大的战略成果,或者,象我们曾经较明确地说过的那样,战术成果在作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觉得要证明这个论点是很简单的,这个证明就是:每种复杂的(巧妙的)行动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到底是简单的攻击,还是比较巧妙。比较复杂的攻击有更大的效果呢?如果把敌人看成是被动的对象,就会毫无疑义地认为后者的效果大。但是,任何复杂的攻击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只有在敌人对我们的一部分军队进行攻击不致破坏我们整个军队的准备工作的效果时,我们才能赢得这样的时间。假如在准备过程中敌人决定在短期内发动一次比较简单的攻击,那么敌人就会占有优势,因而使我方的宏大计划失去作用。只有在不怕敌人用比较简单的攻击来破坏我们的准备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复杂的攻击。因而,我们在衡量复杂的攻击有多大价值时,必须把准备期间里可能发生的一切危险考虑在内。当我们的准备遭到了敌人简单攻击的破坏时,我们自己也就不得不采用比较简单的行动,并且必须根据敌人的特点。状况以及其他情况采取尽可能简单的行动。假如抛开那些抽象概念所加给我们的模糊的印象而考虑实际的情况,我们会知道,一个行动敏捷。勇敢而又果断的敌人,是不会让我们有时间去策划大规模的攻击的,而对付这样的敌人,才最需要本领。至此,我们认为已经清楚地解释了直接的和简单行动的效果要比复杂行动的效果更重要。

我们并不认为简单的攻击是最好的攻击,只是说,攻击的准备时间不可以超出环境许可的范围,而且敌人越有尚武精神,就越有必要采取直接的攻击。所以,与其要求在复杂的计划方面胜过敌人,不如想法在简单的行动方面永远走在敌人的前面。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这两种不同的打法的最根本的基础,我们就能发现,一种打法的基础是勇气,一种打法的基础是智慧。在这儿,人们很容易认为,高超的智慧兼普通的勇气,比出众的勇气兼普通的智慧有更大的作用。然而,如果人们不是违反逻辑地来考虑这两种因素,那么就没有权利认为,在勇气起主要作用的危险领域内智慧比勇气更为重要。

经过了这些抽象的考察,还要指出,根据实践经验也只能得出上述这个结论,不会得出其他的结论,而且正是根据实践经验我们才进行了上述的考察。

凡是不抱偏见地阅读历史的人,都必须确信,在一切武德中,作战的魄力最能使军队获得荣誉与成功。

消灭敌人军队不仅在整个战争中,并且在各个战斗中,都应看作是主要的事情,这是我们的原则。至于怎样贯彻这一原则,以及怎样使它同产生战争的各种情况所必然要求的一切形式和条件相适应,我们在将来再研究。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只是想充分说明这个原则的重要性,如今,我们根据上述结论再来探讨战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章 |战斗概论(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在前一章中谈到消灭敌人是战斗的目的,而且通过专门的考察试图证明,在多数情况下以及在规模较大的战斗中都是如此,因为消灭敌人军队在战争中永远是最主要的。至于同消灭敌人军队这个目的混合在一起的。或多或少有一定重要性的其他目的,我们将要在下一章中先作一般的论述,以后再逐步加以阐明。这里,我们把战斗的其他目的完全撇开,只把消灭敌人当作是战斗的唯一目的来探讨。

那么,对消灭敌人军队应该如何理解呢?应该理解为使敌人军队损失的比例比我方大得多。如果我方军队在数量上占很大的优势,而且,当双方损失的绝对数量相同时,我方的损失自然就比敌方小,从而能认为,这是对我方有利的。既然我们在这里撇开战斗的其他目的来谈战斗,那么,我们就必须把那些用来间接地消灭更多敌人军队的目的也排除在外。因而,只能把相互杀伤和破坏过程中直接取得的利益看作是目的,因为这种利益是绝对的利益,一直保留在整个战局的账本上,并且在最后的结算中总是一种纯利。至于其他胜利,有的是通过在这里根本不准备谈的其他目的取得的,有的只是提供了一种暂时的相对利益,这一点举一个例子就能说明。

假如我们以巧妙的部署使敌人陷于不利的境地,以致使他不冒危险就不能继续战斗,因而稍作抵抗就撤退了,那么可以说,我们在这一点上把他制服了。可,如果在这个制服敌人的过程中,敌我双方军队的损失比例相等,那么此次胜利(如果这样一个结果可以称为胜利的话)在战局的总结算中就没有留下什么利益。因此,象这样的制服敌人(使敌人陷入只得放弃战斗的境地),它本身不是这里所要考察的问题,因此也不能包括在消灭敌人这一目的的定义中。如前所述,这样一来,可以包括在这个定义中的只是相互破坏和杀伤过程中直接取得利益的那种目的了。这种直接取得的利益不但包括敌人在战斗过程中所受的损失,而且也包括敌人退却过程中直接遭受的损失。

这里有个众所周知的经验,在战斗过程中,失败者和胜利者在物质损失方面很少有显着的差别,往往根本没有差别,甚而有时胜利者的损失还可能大于失败者。失败者的决定性损失是在开始退却以后才出现的(而胜利者却不会有这种损失)。剩下的神情沮丧的部队被骑兵冲散,疲惫不堪的士兵倒在地上,损坏了的弹药车和火炮被抛弃,剩下的火炮和弹药车也因为道路不好不能迅速前进,因而被敌人的骑兵所追获。在夜间,零星的部队迷失了方向,毫无抵御地落入敌人手中。这种结果,多半是在胜负决定后才出现的。这种情况,假如不作如下的解释,就会是难以理解的。

双方在战斗过程中不但有物质方面的损失,而且精神也会受到震撼。挫伤,以至一蹶不振。要决定战斗是否还能持续,不仅要考虑人员。马匹和火炮的损失情况,而且还要考虑秩序。勇气。信心。内部联系和计划等方面受到挫折的情况。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这些精神力量,尤其是在双方物质损失相同的情况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就只是这些力量。

在战斗过程中要对比双方的物质力量的损失必定是困难的,但如果要对比精神力量的损失却是不难的。能说明这种对比的主要有如下两点:第一。作战地区的丧失,第二。敌人预备队的优势。我方预备队比敌人的预备队减少得越多,这就越解释我方为了保持均势使用了更多的兵力。这是敌人在精神方面占优势的显着证明,这常常会使统帅感到苦恼,使他低估自己部队的力量。但主要的是,经过长时间作战的部队都多少会象燃烧殆尽的煤渣一样,子弹打光了,队形散乱了,体力和精力都耗尽了,连勇气也大受挫折。象这样的部队,且不谈人数上的减少,就单单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也和战斗以前的情况大不相同了。所以,根据预备队的消耗程度可以衡量精神力量上的损失。

因此,地区的丧失和预备队的缺乏常常是决定退却的两个主要原因,但同时我们也决不想否认或者忽视其他原因,比如各部队的联系和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等等。

所以,任何战斗都是双方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流血的方式和破坏的方式进行的较量。最终谁在这两方面剩余的力量越多,谁就是胜利者。

在战斗过程中,精神力量的损失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原因。胜负决定后,精神力量的损失还在继续,直到整个行动结束时才达到顶点。因此,使敌人精神力量遭受损失也是摧毁敌人物质力量从而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而得到这种利益恰恰是战斗的真正目的。军队一旦队形混乱,行动不能协调,那么个别部队的抵抗往往就是徒劳无益的了。整个军队的勇气受到了挫折,本来那种不顾危险地力争得失的紧张情绪就会松弛下来,这时,危险对大多数人来说更不能激发勇气,反而仅象是一种严厉的惩罚。因此,如果军队一旦看到敌人取得胜利,他们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他们的锐气就会受到挫伤,他们就再也不能依赖危险激发自己的勇气来解除危险了。

胜利者必须利用这个时机,以便使自己在摧毁对方物质力量方面得到真正的利益。只有在摧毁对方物质力量方面得到的利益才是确实可靠的,因为失败者的精神力量能渐渐恢复起来,队形能重新建立起来,勇气也能再度高涨。然而胜利者在精神方面取得的优势在多数情况下却只有极小一部分可以保留下来,有时甚而连极小一部分也不能保留下来。在极个别情况下,由于失败者抱有复仇心和更加强烈的敌忾心,对胜利者来说相反可能会产生相反的精神效果。与此相反,在杀伤敌人。俘获敌人和缴获敌人火炮等方面,胜利者所获得的利益却永远不会从账本中一笔勾销。

会战过程中的损失主要是人员伤亡,而其间的损失却主要是火炮的丢失和人员的被俘。前一种损失对胜败双方来说都是存在的,只是数量不同罢了;后一种损失却不是这样,通常只是失败的一方才有这种损失,起码失败一方的这种损失要大得多。

因此,缴获的火炮和俘获的人员在任何时候都被看作是真正的战利品,而且又被当作是度量胜利的尺度,因为根据这一切可以准确无误地看出胜利的大小。甚而胜利者精神优势的大小,从这方面看也比从其他方面看更为明显,尤其是把它同伤亡人数对比着看,就更为明显。所以,俘获人员和缴获的火炮的数量也是产生精神效果的一种新力量。

我们曾经说过,在战斗过程中和在战斗后的退却中受到挫伤的精神力量是能逐渐恢复的,有时甚至可以不留下一丝痕迹。但这只不过是就整体中的一小部分说的,至于整体中的大部分,却很少能这样。对军队的大部分来说还有这样的可能,但对军队所属的国家和国家机构来说,却极少。甚而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可能。在国家机构和国家里,人们判断问题时是从较高的角度出发的,作出评断时个人的偏见较少,根据敌人夺得的战利品的数量,及把这些战利品同伤亡人数作对比,很容易看出自己军队软弱无力的程度。

总之,虽然精神力量的削弱是没有绝对价值的,并且也不一定能在最后的战果中表现出来,精神力量受到削弱有时可能成为举足轻重的因素,以不可抗拒之势压倒一切,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对此有所忽略。因此,削弱敌人的精神力量也常常可以成为军事行动的巨大目标,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其他的地方论述。但在这儿,我们还必须考察一下它的几个基本方面。

胜利的精神效果是随着被击败的军队数量的增多而增大的,可精神效果不是以相同的比例,而是以更大的比例在增大,也就是说,不但在范围上增大,而且还会在强烈程度上增大。一个被击败的师是容易恢复秩序的,只要它跟更大的军队靠在一起,就象冻僵的手脚靠在身体上容易温暖过来一样。尽管失败的精神效果还没有全部消失,但对敌人来说,这种效果已经有一部分没有作用了。但,倘偌整个军队在一次会战中失败,那就不同了,它会导致全军各个部分相继崩溃。一堆大火所发出的热度和几堆小火所发出的热度是根本不同的。

另外,胜利的精神效果还取决于双方的兵力对比。用少数兵力击败多数兵力,不仅得到双倍的成果,而且还表明胜利者有一种更强大的。全面的优势,使战败者永远不敢卷土重来。然而,实际上这种影响是很不容易看出来的。在采取行动的时候,常常对敌人的实际兵力了解得不奶准确,对自己的兵力也估计得不很真实,而且拥有优势兵力的一方甚至根本不能承担这种兵力上的悬殊,或者在长时间内不了解兵力占优势的全部真相。这样,他就可以避免由于这一点而产生的不利的精神影响。在当时始终为不了解情况。虚荣心或谋略所掩盖着的这种以少胜多而产生的精神力量,通常是到了后来才被人们在历史中发现的。这时,对这支以少胜多的军队和它的指挥官来说,当然增加了光采,但对那些久已过去的事件本身来说,这种精神力量已经不能起什么作用了。

假如说火炮和俘获的人员是体现胜利的主要标志,是胜利的真正结晶,那么,组织战斗时也就要格外考虑到这一点,在这里,用杀伤的办法消灭敌人仅仅只是一种手段。

这一点对战斗本身的部署有什么影响,不是战略上的问题,可,这一点同战略对战斗的决定是有关系的,这主要表现在怎样保障自己背后和威胁敌人背后这个问题上。保障自己的背后和威胁敌人的背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能俘获多少敌人和缴获多少火炮,在很多情况下,当战略上极为缺乏相应的措施时,单靠战术常常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被迫同敌人两面作战,这是很危险的;没有退路,这是更严重的危险。这两种情况都能瘫痪军队的运动和削弱其抵抗力,因此影响胜负。而且,在战败时,这两种危险会增大军队的损失,甚至会使损失增大到最大限度,也就是说,使军队达到被消灭的程度。所以,背后受到威胁不仅能使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并且能使失败变得更加严重。

因此,在全部作战过程中,尤其是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人们本能地要保障自己的背后和威胁敌人的背后。这种本能的要求是从胜利的概念中产生出来的,而胜利的概念,正象我们所说过的那样,跟纯粹的杀伤敌人还是有所不同的。

我们认为努力争取保障自己背后和威胁敌人背后是战斗最紧迫的任务,而且是一个处处都应该努力争取实现的任务。在任何一次战斗中,假如除了单纯的硬冲以外,不采取上述两种或者其中的一种措施的话,那是不可设想的。即便是最小的部队也不能不考虑自己的退路就去攻击敌人,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会试图去切断敌人退路。

至于这种本能的要求在复杂的情况下会多么频繁地受到阻碍,因而不能顺利地实现,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又往往必须服从其他更重要的考虑等等,要说起来就会离题太远,在这里,我们只想指出这种本能的要求是战斗中的一个普遍的自然法则。

这种本能的要求到处都发生作用,处处都使人感到它的压力,所以成为几乎所有的战术机动和战略机动必得围绕的中心。

如果我们现在再研究一下胜利的总的概念,就能发现它包括三个要素:

(1)敌人的物质方面的损失大于我方;

(2)敌人的精神方面的损失大于我方;

(3)敌人放弃自己的意图,公然承认以上两点。

作战双方关于人员伤亡的报道从来都不会是准确的,也很少是真实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故意假报的,甚至公布的战利品的数目也很少是完全可靠的。因此,假如报道的战利品的数目不很大,那么是否真正获得了胜利还是值得怀疑的。至于精神力量的损失,除了把战利品作尺度以外,就压根没有适当的尺度可以衡量了。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只有一方放弃战斗可以作为另一方获得胜利的唯一确凿的证明。因此垂下军旗就等于承认自己是错误的,而敌人在这次战斗中是正确的和强于我们的。失败一方的这种屈服和耻辱同失去均势引起的其余一切精神后果是有差别的,它是构成对方胜利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对公众舆论以及对交战国和所有盟国的国家机构和人民发生影响的,刚好是这一部分。

但是,退出战场并不等于放弃意图,即使是经过一场顽强而持久的战斗之后退出战场也是如此。假如一个前哨经过一番顽强的抵抗后退却了,恐怕谁也不能说它放弃了自己的意图。甚至在以消灭敌人军队为目的的战斗中,也常常不能总认为退出战场就意味着放弃意图。例如,事先计划好的退却,就是一边退却一边还在消灭敌人。这全是我们在研究战斗的特殊目的时将要谈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只是想提醒,在大多数情况下,放弃意图和退出战场是难以区分的,退出战场在军内和军外引起的印象是不容忽略的。

对于一些没有声誉的统帅和军队来说,根据实际情况即使需要退却,也通常会感到特别为难。因为在一系列战斗中连续退却,虽然事实上并非失败,但给人们造成的印象却是节节后退,这种印象能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后退者不可能处处表白自己的特殊意图,借以避免这种精神影响,因为要想避免这种影响,势必公开他的全部计划,但很明显,这是完全违背他的根本利益的。

为了让大家注意到这种胜利概念的特别的重要意义,我们只要回忆一下索尔会战就够了。在这次会战中,战利品并不多,只有几千名俘虏和二十门火炮。当时腓特烈大帝考虑到整个情势,本来已经决定向西里西亚退却,但仍然在战场上停留了五天,并且以此宣告胜利。正象他自己所说的,利用这种胜利的精神效果,能比较易于地缔结和约。尽管他在劳西次的卡托利希――亨内斯多夫战斗和克塞耳斯多夫会战中又赢得几次胜利后才缔结了和约,可我们仍然不能说索尔会战是没任何精神效果的。

如果胜利震撼了敌人的精神,那么夺得的战利品就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对于对方来说这场失利的战斗便成为不平常的大败。在这种情况下,失败者在精神上常常会瓦解,会完全丧失抵抗能力,以致全部行动只能是败退,只能是逃跑。

滑铁卢会战和耶纳会战就是这样的大溃败,而博罗迪诺会战却不是。

大败和一般的失败的区分只是失败的程度不同而已,只有书呆子才去寻找为它们划分界限的标志。但是,明确概念是弄清理论观念的中心环节,这是非常重要的。至于我们用同一个词来表达在敌人大败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和在敌人一般的失败情况下取得的胜利,这只是术语上的缺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章 |战斗的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在前一章中考察了战斗的绝对形态,也就是把战斗作为整个战争的缩影进行考察。现在,我们把战斗作为一个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来研究它同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一,我们要探讨战斗的直接意义。

既然战争是敌对双方相互消灭的行为,那么双方就全要集中自己的全部力量,并用这些力量在一次大规模的冲突中解决一切问题。在理论上,这似乎是极为自然的,在现实中,好象也是这样的。这种看法也确实有许多正确的地方。并且,如果我们坚持这种看法,把最初的一些小战斗只看作是象刨花一样不可避免的损耗,那么,总的看来这也是很有益的。但是,问题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够解决的。

显然,战斗数目之所以增多,是把兵力区分开的缘故,因此各个战斗的直接目的和兵力的区分要一并讨论。mhtwx.la []但是,这些目的以及具有这些目的的战斗,一般是能分类的,弄清它们的类别,将有助于说明我们的论点。

消灭敌人军队当然是一切战斗的目的,然而,可能有别的一些目的同消灭敌人军队结合在一起,甚至还占主要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消灭敌人军队是主要目的,一种是消灭敌人军队是主要手段。除了消灭敌人军队之外,占领一个地方和占领一个目标也可能是一次战斗的总的任务。这种总任务也只是三者中的一项,也可能不止一项。在后一种情况下,通常总有一项是主要的。在我们不久将要谈到的进攻和防御这两种主要作战形式中,如以上三项中的第一项是相同的,其他两项却不一样。现列表如下:

进攻战斗防御战斗

消灭敌人军队消灭敌人军队

占领一个地点防守一个地点

占领一个目标防守一个目标

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侦察和佯动,那么上面这个表并没有把所有的目的都囊括在内,原因在于上述三项中的任何一项都显然不是这类战斗的目的。实际上,我们必然承认还有第四种目的存在。仔细考察一下就可以看出,侦察是为了使敌人暴露自己,骚扰是为了使敌人疲惫,而佯动则是为了使敌人不离开某一地点或把他从某一地点引到另一地点。所有这些目的只有假借上述三种目的中的一种(通常是第二种),才能间接地达到。因为要进行侦察就得装出真正进攻。打击或者驱逐对方的样子。这种假借的目的并不是真正的目的,但我们在这里所要讨论的只是真正的目的。因此,我们得在进攻者的那三种目的以外再加上第四种目的――诱使敌人采取错误的措施。换句话说,就是进行佯攻。这个目的只能具有进攻的性质,因为这是由事物的性质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指出,防守一个地点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绝对的,也就是根本不许放弃那个地点;另一种是相对的,也就是只需要防守一个时期。后一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前哨战和后卫战里。

战斗任务的不同,对战斗本身的部署将会有重大的影响,这是非常清楚的。比如,只是把敌人的哨兵从他们的所在地赶走时使用的方法,同要完全消灭他们时所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又例如,不惜任何代价坚守一个地点时使用的方法,同暂时阻击敌人时使用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在前一种情况下,很少考虑到撤退,而在后一种情形下,撤退却成了主要的事情。

在这里列举的这些问题都属于战术范畴,只是为了举例说明问题而已。至于在战略上怎样看待战斗的各种不同的目的,将在谈到这些目的的章节中再予以论述。这里只作几点普通的解释。

第一。这些目的的重要性大体是按上面表中所列的次序依次递减的。第二。在主力会战中占首要地位的总是一目的。第三。防御战斗的后两种目的不能带来真正的利益,也就是说这两种目的完全是消极的,仅仅是在有利于达到其他积极目的情况下,才能间接地带来利益。因此,假如这样的战斗过于频兆,就是战略形势恶化的征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章 |战斗的持续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我们就它同军队各个方面的关系,不再就战斗本身来探讨战斗,那么战斗的持续时间就有了独特意义。

战斗的持续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能看作是战斗的一种次要的。从属的成果。对胜利的一方来说,战斗胜负决定向来都是越快越好;而对失败的一方来说,却不嫌战斗时间拖得很长。对胜利的一方来说,胜利来得越快,效果也就越大;而对失败的一方来说,失败来得越迟,损失也就越小。

一般说来是这样的,但是,只有在相对防御战斗中,这一点才具有切实的重要性。

在相对防御战斗中,所有成果常常只取决于战斗的持续时间。我们把战斗的持续时间列为战略要素,原因也就在这里。

战斗的持续时间和战斗的几个主要条件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这些条件是:兵力的绝对数量,双方兵力的对比和兵种的比例以及地形的性质。比如两万人不会象两千人那样很快地消耗掉;抵抗比自己兵力大一两倍的敌人不能象抵抗与自己兵力相等的敌人那么长久;骑兵战斗比步兵战斗胜负决定得快点,单用步兵作战的战斗比有炮兵参加的战斗胜负决定得快些;在山地和森林地作战,前进的速度就不能象在平原上那样快。这一切都是很显然的。

可见,想通过战斗的持续时间来达到某一目的,就必须考虑到兵力的数量。兵种的比例以及配置的情况。但是我们在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中,重要的不是得出这条规则,而是把经验在这方面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和这条规则联系起来。

一个由各兵种组成的八千人至一万人的师,即使是对抗兵力占很大优势的敌人,并且是在不十分有利的地形上,也可以抵抗数小时;如果敌人的优势不太大,或者压根不占优势,那么就能够至少抵抗半天。一个由三。四个师编成的军的抵抗时间比一个师的抵抗时间多一倍,而一个八万至十万人的军团的抵抗时间则可以大概延长两。三倍。这也就是说,这些军队在上述的时间内可以单独作战。假如在这一段时间内调来了其他军队,这些军队发挥的作用能够马上同已经进行的战斗所取得的结果合而为一,那么这仍旧算是一个战斗。

上述数字是我们从经验中得来的。但是,我们认为进一步阐明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和说明结束战斗的时刻,同样是重要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章 |战斗决定胜负的时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任何战斗的胜负都不只是在某一时刻决定的,在任何一次战斗中都有一些很关键的时刻,对胜负的决定起着主要的作用。一次战斗的失败如同天平的秤盘下降一样,是渐渐形成的。但是,在任何战斗中都有一个时刻,能看作是这次战斗的胜负已定的时刻,过了那个时刻再进行的战斗,就是一个新的战斗而不是原来那个战斗的继续了。对决定是否能利用援军有效地继续这个战斗来说,对这个时刻有个明确的概念,是很重要的。

在一些无法挽回的战斗中人们常常无谓地牺牲了生力军,在还可以扭转乾坤的战斗中,却常常错过了利用生力军扭转局势的时机。下面两个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点。

1806年在耶纳附近霍亨洛黑侯爵以三万五千人同拿破仑所带领的六。七万人进行会战,结果失败了,而且一败涂地,可以说是差不多全军覆没,这时吕歇尔将军试用以大约一万二千人的兵力重新恢复会战,结果在转瞬之间一样遭到了毁灭。

与此相反,在同一天,大概二万五千普军在奥尔施塔特附近同达乌率领的二万八千法军一直战斗到中午,虽然失败了,但是军队并没有被瓦解,也没有比完全没有骑兵的对方遭受更大的损失。而普军却错过机会,没有利用卡耳克洛伊特将军率领的一万八千名预备队来扭转战势。假如当时利用了预备队,那样这次会战就不会失败了。

每个战斗都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战斗的结果在这个整体中,汇合出总结果。而战斗的胜负恰恰就是由这个总结果决定的。这个总结果不一定刚好是我们在第六章中所说的那种胜利。因为有时也许事先没有计划取得那样的胜利,有时则由于敌人过早地撤退了,没有机会取得那样的胜利。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在敌人顽强抵抗的战斗中,决定胜负的时刻也往往比构成胜利概念的那个主要成果出现得更为早。

于是我们要问:通常到底什么时刻是胜负已定的时刻?也就是说,从什么时刻起即使用一支相当大的生力军也不能扭转局势的不利局面?

假如撇开本来就无所谓胜负的佯攻不谈,那就是:

假如战斗的目的是夺取一个活动的目标,那么对方丢失这个目标就是胜负已定的时刻。

假如战斗的目的是占领一个地点,那么对方丧失这个地点多半也就是胜负已定的时刻。但是,只有在这个地点非常难以攻克时才是这样。如果是一个容易攻占的地点,那么不管它多么重要,敌人也能不冒很大危险把它重新夺回来。

在不能以上述两种情况决定战斗胜负的其他所有的场合,特别是在即使以消灭敌人军队为主要目的的场合,胜利的一方不再处于松散状态,不再处于某种软弱无力的状态,而失败的一方逐渐使用兵力(这一点已经在第三篇第十二章中谈过)也已经没有好处,这一时刻就是胜负已定的时刻。因为这个道理,我们在战略上是根据这一胜负已定的时刻来划分战斗单位的。

如果在战斗中进攻的敌人完全没有或者只是一小部分发生秩序混乱和失去作战能力,而我方却在不同程度上全部处于涣散状态,那么我们是无法恢复战斗的;假如敌人全部失去作战能力,但又重新恢复了,那么我们一样也是无法恢复战斗的。

因此,真正参加战斗的那一部分兵力越小,留作预备队的那一部分兵力就越大(单是它的存在就可以影响胜负),对方利用生力军夺回胜利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任何统帅和军队,只要在战斗中能最合理地使用兵力,并且到处都能充分利用强大预备队的精神效果,就能最有把握地取得胜利。在现代,我们必须承认,尤其是在拿破仑亲自统率下作战时,法国军队,在这方面是非常出色的。

另外,胜利的一方参加战斗的兵力越小,消除战斗的危机状态和恢复作战能力的时刻就来得越早。一小队骑兵在快速追出敌人以后,几分钟内就能够恢复原来的队形,危机也不会持续得更长。整个骑兵团要恢复队形却需要较长的时间。成散兵线的步兵恢复队形所需要的时间还将更长。至于各兵种组成的部队,它各个部分的前进方向也许是不同的,战斗开始后队形可能发生混乱,并且由于相互间都不明确知道对方的位置,队形就会更混乱,因而恢复队形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胜利的一方要把在战斗中分散了的军队以及一部分队形混乱了的部队重新集合起来,稍作整顿,配置在适当的地点,恢复战场秩序,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能说军队越大,恢复秩序的时刻就来得越迟。

除此之外,当胜利者还处于危机状态时,黑夜的到来会推迟恢复秩序的时刻。最后,复杂的地形和遮蔽地也会推迟这一时刻的到来。但我们还必须指出,黑夜对胜利者也是一种有效的掩护手段,因为失败者利用夜暗进攻取得良好结果的情况是非常少的,象1814年3月10日约克在郎城对马尔蒙攻击成功的例子,是不多见的。一样,遮蔽地和复杂的地形对较长时间处于危机状态的胜利者也可以起到掩护作用,使他不致受到反击。所以,黑夜和遮蔽地。复杂的地形,对失败者恢复战斗来说,不是更为容易,而是更为困难。

以上我们所谈的失败者的援军,只是指单纯增加的兵力,即从自己后方来的援军,因为这是一般常见的情况。可是,如果援军攻击对方的翼侧或背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属于战略范围内的翼侧攻击和背后攻击的效果,我们将在其他地方讨论。在这里我们研究的为恢复战斗而进行的翼侧攻击和背后攻击主要属于战术范围。我们只是由于必须谈到战术效果,而且必须使我们的概念深入到战术范畴,因此才讨论它。

军队向敌人翼侧和背后攻击,能大大提高攻击的效果,但不一定总是这样,有时反而也可能削弱攻击的效果。这个问题和任何其他问题一样,都是由战斗的各种条件决定的,我们在这里不去深入讨论它。但下面两点对我们当前研究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翼侧攻击和背后攻击对胜负决定后的成果的影响,常常比对胜负决定本身的影响要大。在恢复战斗时,首先应该争取的是胜利,而不是计较成果的大小。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应当认为,一支赶来恢复战斗的援军,不同原来的军队会合而去攻击敌人的翼侧和背后,不如直接去同它会合更为有利。在许多情况下确实是这样,可我们也必须承认,在更多的情况下并不是这样,因为在这里下述第二点会起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通常赶来恢复战斗的援军都会带来出其不意的精神效果。

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的翼侧和背后,效果总是很大的,因为正处于失败的危机状态中的敌人是分散和混乱的,很难抵挡这种攻击。敌人的兵力,在战斗初期,是集中的,对翼侧攻击和背后攻击总是有防备的,因此这种攻击不会起多大作用,但是到了战斗的未尾,就完全不同了,这一点不是十分明显的吗!

所以,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承认,在多数情况下,一支援军攻击敌人翼侧或背后,能产生更大的效果,就似乎同样的力在杠杆上作用于力臂较长的一端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样。一支从正面进攻不足以恢复战斗的军队,假如攻击敌人翼侧或背后,就能把战斗恢复起来。精神力量在这里起着主要作用,它的效果几乎是无法估量的,因而大胆和冒险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难以确定能否挽回一个失利的战斗时,必须注意上述这一切,必须考虑到上述各种相互影响的力量的作用。

倘若战斗还不能认为已经结束,那么,援军所开始的新的战斗就会与原来的战斗合而为一,取得共同的结果。于是原来的失利就从账本中一笔勾销了。可,如果战斗的胜负已定,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时就产生两个各自独立的结果。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援军兵力有限,不能和敌军相对抗,那就很难指望新开始的战斗会获得有利的结果。如果这支援军很强大,以至可以不考虑前一个战斗的结果就能进行下一个战斗,那么它虽然能够以胜利的结果来弥补前一个战斗的失利,甚至或许还有更大的收获,但绝对不能把前一个战斗的失利从账本中勾销。

在库涅斯多夫会战中,腓特烈大帝在有次攻击时占领了俄军左翼阵地,缴获了七十门火炮,但在会战终了时又都丢了,因此前一部分战斗的全部成果就从账本中勾销了,如果他适可而止,把会战的后一部分延迟到第二天进行,那么即使失利了,第一次战斗的收获也足可以抵销这个失利。

但是,如果在战斗还未结束时就已经预先看到战斗的不利情况,而且把它扭转了过来,那么这种不利的结果不但可以从我们的账本上一笔勾销,而且还能成为更大胜利的基础。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仔细考虑一下战斗的战术过程,就不难看出,在战斗结束之前,各个部分战斗的一切结果都不过是暂时的,在总结果中不但可能被抵销掉甚至还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我方作战的军队被击溃得越多,敌人消耗的兵力也就越大,所以敌人的危机状态也就越严重,我方生力军的优势也就越大。假如这时总的结果转化为对我有利,我们从敌人手中夺回了战利品和战场,那么敌人以前在夺取战场和战利品时所耗费的所有力量都将成为我们的纯利,而我们以前的失败却成为走向更大胜利的阶梯。这时,在胜利的情况下敌人认为值得为之作出牺牲的辉煌战绩就化成乌有,剩下的只是对牺牲掉的兵力的懊恼心情了。胜利的魅力和失败的灾殃就是这样地使胜利和失败变幻莫测。

因此,如果我们占决定性的优势,并且能够以更大的胜利来报复敌人,那么,最好是在这次战斗(如果它是相当重要的话)尚未结束之前就扭转不利的局面,而不是发动第二次战斗。

1760年劳东将军在累格尼察进行战斗时,道恩元帅曾试图去援助他。可是当劳东战斗失败时,道恩虽然有足够的兵力,然而却没设法在第二天进攻腓特烈大帝。

可见,在会战以前进行的浴血前卫战,只能看作是不得已而采取的下策,如果不是必要,是应当避免的。

我们还应该研究一下另一个问题。

如果一次结束了的战斗是一件已经完结了的事情,那么它就不能成为决定进行一次新战斗的理由。决定进行一次新的战斗,必然是以其他情况为根据的。可是,这个结论同我们必须考虑的一种精神力量――复仇心是互相抵触的。这种感情,上自最高统帅,下至地位最低的鼓手都不会缺乏,因此,再没有什么比复仇心更能激扬起军队的斗志了。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这就是被击溃的只是整个军队中不太大的一部分。要不然,复仇心就会由于整个军队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而消失了。

因此,为了立即挽回损失,尤其是在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动第二次战斗时,运用上述精神力量是很自然的。在多数情况下这样的第二次战斗必然是进攻,这是由事物的性质决定的。

在许多从属性的战斗中,可以找到很多这种利用复仇心的例子。可是,规模较大的会战常常都是由很多其他原因,而不是由这种较弱的精神力量促成的。

可敬的布留赫尔在1814年2月14日在他的两个军在蒙米赖被击败之后三天,率领第三个军走上了同一个战场,毫无疑问,这是复仇心驱使他这样做的。假如他知道可能与拿破仑本人相遇,那他当然有充分的理由暂时不去复仇。但他当时盼望的是找马尔蒙报仇,于是他那种高贵的复仇心不但没有带来什么好处,相反由于失算而带来了失败。

负有共同作战任务的几个部队之间的距离,取决于战斗的持续时间与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这种配置如果只是为了进行同一个战斗,那就是战术部署。但是,只有当它们距离非常近,不可能进行两个独立的战斗,也就是说在战略上它们所占据的空间可以看作是一个点的时候,这种配置才能看作是战术部署。然而,在战争中常常可以看到,即使负有共同作战任务的部队之间,也必须保持相当距离,尽管它们的主要意图是共同进行一个战斗,但它们也可能进行分别战斗。因此,这种配置属于战略部署。

属于这一类部署的有:分成几个部分和几个纵队的军队的行军,派遣出几个前卫和侧方部队以及指定支援一个以上战略点的几个预备队,分散宿营的几个军的集中,等等。人们能看到,这类战略部署是常常出现的,它们在战略上好比是辅币,而主力军会战以及具有同样重要性的一切则是金币与银币。

第八章|战斗是否需经双方同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经双方同意,战斗是不会发生的”,格斗就是完全地建立在这个思想上的。一些历史着作家,正是根据这一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妙论,得出了许许多多模糊的和错误的观念。

这些着作家在论述中总离不了这样一种提法:一个统帅向另一个统帅挑战,而后者却未应战。

然而,战斗是一种起了极大变化的搏斗,构成战斗的基础的不仅有双方对斗争的欲望(即双方同意战斗),而且还有同战斗联系在一起的目的。这些目的永远属于更大的整体,并且不仅如此,即使把整个战争看作是一个斗争时,它的条件和政治目的也是从属于更大的整体的。因而,要求战胜对方的这一欲望本身是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只能看作是更高的意志赖以活动的神经系。”白白地向敌人挑了战”这句话,在古代民族中间,和在常备军出现的初期,比起现代来还有一些意义。古代各民族是在没有任何障碍的开阔的战场上进行战斗的,这是一切部署的依据,因此当时的全部军事艺术全表现在军队的部署和编组上,也就是表现在战斗队形上。

在那时,军队通常都驻扎在营寨中,因此营寨中的阵地被看作是不可侵犯的,只有当敌人离开营寨,象进入比武场一样,来到开阔的地方,才有可能进行会战。

假如有人说,汉尼拔白白地向非比阿斯挑了战,那么,对非比阿斯来说,这句话无疑是表明这一会战不在他的计划之内,这句话本身不能证明汉尼拔在物质方面或精神方面占据优势;然而对汉尼拔来说,这种说法是对的,因为它表明汉尼拔是真正希望进行会战的。

常备军出现初期进行的大战斗以及会战的情况和古代战争类似。也就是说,一支庞大的军队必须编成战斗队形才能投入战斗,才可以指挥它进行战斗。这样的军队是一个庞大的。笨拙的整体,总是要在平原地上才能作战,在复杂地形。遮蔽地以及山地,那就既不适宜于进攻也不适宜于防御了。因此,防御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从这里找到了一种避免会战的手段。这样的情况虽然渐渐减少,但却一直继续到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到了七年战争时期,才开始在难以通行的地形上进攻,并且逐渐普遍起来。到了现代,对那些想利用地形的人来说,地形虽然还能增强其力量,但已经不再象魔法那样能够束缚战争的自然力量了。

三十年来,战争发展得更不受地形约束了,对于真正想通过战斗决定胜负的人来说,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他去找到敌人和进攻敌人了。假如他不这样做,就不能认为他是想进行战斗的。因此,向敌人挑战而敌人没有应战这种说法,在今天无非是表明他认为战斗的时机不很有利。这就等于承认这种说法不恰当,证实他仅仅是想借此掩饰事情的真相而已。

当然,即使在今天,虽然防御者已经不可能拒绝战斗了,但是,他只要抛弃阵地从而放弃防守阵地的任务,仍然能避免战斗。如果这样,进攻者取得的成果就是半个胜利,只能承认他暂时占有优势。

因此,现在再也不能用向对方挑战可对方没有应战这种口头上的胜利来掩饰前进者(即进攻者)停滞不前的状态了。只要防御者没有后退,那就说明他希望会战,在他没有受到攻击的时候,当然也可以说他是在挑战,事实上这是不言而喻的。

从另一方面看,在现代,凡是希望和能够逃避战斗的人,是不会被迫去进行战斗的。然而进攻者常常不满足于从敌人逃避中得到的利益,而迫切要求获得一次真正的胜利,因此他有时就会通过尤其巧妙的办法去寻找和运用为数不多的。却极为可能的手段,迫使这样的敌人也进行战斗。

迫使这样的敌人进行战斗的最主要的手段有两种:第一是包围,使敌人不能后退,或者后退十分困难,所以宁可接受战斗;第二是奇袭。第二种手段在各种运动都不方便的时代是适用的,但是现在已经很不起作用了。现代的军队具有很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甚至在敌人的眼前也敢退却,只有在地形极其不利的场合,退却才会有困难。

在这里,内雷斯海姆会战能看作是一个例子。这次会战是1796年8月11日卡尔大公于在劳埃阿布山对莫罗发起的,他的目的只是使自己更易于退却。但是我们承认,直到现在我们实际上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位有名的统帅和着作家当时采用这一行动的理由。

在罗斯巴赫会战中,假如联军的统帅确实没有进攻腓特烈大帝的意图,那么这次会战就会是另一个例子。

关于索尔会战,腓特烈大帝自己说过,他之所以接受会战,是因为他感到在敌人面前退却是危险的。同时,腓特烈大帝也还举出了接受这次会战的其他原因。

总的说来,上述情形除了真正的夜袭以外,总是少见的。而采用包围的方法迫使敌人进行战斗,主要只能是对单独的军,比如在马克森会战中对芬克军就是如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魔艳武林后宫传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浪漫官途 福艳之都市后宫 天龙风流之替身段誉 遍地尤物 魔临都市之孽恋 娇艳异想 村乡满艳 拾荒在众神坟墓 一念之私 穿越大周 四神集团2·老婆,跟我回家 小村春色 红楼如此多娇 极道剑尊 掠夺无数天赋,我在全民时代封神 嫁给继兄后 重生之四合院的日子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经典收藏我在原始部落当村长 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唐朝工科生 李治你别怂 拔刀!全军冲阵 无敌皇太子 金榜曝光历史,曹操刘备差点没命 大唐秦公子 大秦:一剑开天门,被金榜曝光了 权倾天下,皇帝也怕我三分 名侦探柯南之移动炸弹 镇国傻世子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 兴汉使命 兵者,侠也 冉魏霸业 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 三国:签到十年,争霸天下 穿越之明末沉浮录 
最近更新红楼梦之庶子贾环 天幕盘点短视频:帝王裂开 大秦:开局告诉嬴政得了肺炎 穿越三国当刘备 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 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世子贤婿,快请上位! 穿越大汉,请叫我冠军侯他哥 跨时空的墨香:秘境之旅 未来世界的我回到三国 镇国小公爷 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 亨利:一个传奇国王的啼笑姻缘 飞行员牺牲后的灵魂之旅 大明英雄之征战四海 再次回到明朝 大明洪武朱标是咱好大哥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 崖山海战,救人复国,征服天下 
兵法辑录 你是我的一盘菜 - 兵法辑录txt下载 - 兵法辑录最新章节 - 兵法辑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